家人们,做外贸的都知道,交易过程中货款怎么收可是个大问题。选对结算方式,不仅能保证资金安全,还能加快资金周转,让生意顺风顺水。要是选错了,那可就麻烦大了,搞不好货款都打水漂。今天就来给大伙唠唠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让大家心里有底,在外贸路上少踩坑。
先讲讲汇付,这算是最简单的一种结算方式了。采用汇付,卖方把货物发运出去后,货运单据自己寄给买方,买方呢,直接通过银行把货款打给卖方。这里面又分几种情况:赊销,就是出口商先把货物发给进口商,在没收到付款或者付款承诺的情况下,就把运输单据给对方,让进口商提货。这种先货后款的方式,给了进口商很大的信用和融资时间,不过对出口商来说风险可不小,全靠进口商的信誉,一旦进口商耍赖,出口商就可能钱货两空。货到付款也是类似,出口商先发货,进口商收到货后再汇款,这里面又有寄售和售定,虽说付款时间有点差别,但都是出口商给进口商单方融资,还得承担进口商拒付的风险,在实际贸易里,用售定方式的比较多。还有预付货款,就是进口商先把货款汇给出口商,出口商收到钱再发货,常见的是预付定金。那怎么防范汇付的风险呢?首先得好好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只和那些信誉好、作风正的贸易商合作。在预付货款交易里,进口商为了降低风险,可以采用凭单付汇,就是进口商把钱汇给汇入行,指示银行凭出口商提供的指定单据和装运单据付款。这样对进口商多了层保障,对出口商来说,按时交货交单就能拿到钱。预付定金一般占合同总值的 25 - 30%,或者是起运地到目的港运输费用的两倍左右,这样就算进口商毁约,出口商也能用预付金弥补部分损失。
再来说说托收。根据《托收统一规则》,托收就是银行根据委托指示,处理金融单据和商业单据,以此取得承兑或者付款,或者凭承兑、付款交出商业单据,或者凭其他条件交出单据。托收也有风险,比如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和代收行的银行风险,行情不好的时候,进口商可能找借口拒收货物、拒付货款,还有可能和代收行串通,或者伪造代收行骗提货单据。进口国的政治风险也得考虑,战争、骚乱、罢工、拿不到出口许可证、外汇管理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进口商不能按时付款。财务风险也不容忽视,一旦进口商拒付,出口商就算掌握物权,也得独自承担财务损失,像货物转售的价格损失、目的港的仓储费、提取和保险费,货物存久了还可能变质,实在卖不掉,还得承担往返运费。防范托收风险,要加强对进口商和进口商银行的信用审查,详细了解客户和代收行的可靠程度。还可以投保出口信用险,把出口收汇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这是政府支持的政策性保险业务,能保障一般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承保的境外商业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另外,多种结算方式结合也不错,预收部分货款,降低收汇风险,预收比例和汇付一样,合同总值的 25 - 30% 比较合适。
信用证也是常用的结算方式。信用证是银行依照客户要求和指示,或者以自身名义,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单据向第三者或指定人付款,或者承兑并支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或者授权另一家银行进行付款、承兑、支付汇票,或者授权议付。信用证虽然是银行信用,但也不是绝对安全。开证行可能有信用风险,有些国家银行成立门槛低,又是私有性质,进口商可能和小银行或者根本不存在的银行联合诈骗。信用证还有硬条款和软条款风险,硬条款是信用证的基本要素,任何细微变化都可能给出口商带来麻烦,软条款就是进口商或开证行利用信用证只看单据的特点设置的 “陷阱条款”。单据风险也不能忽视,信用证是单据买卖,凭单付款,银行审单只要 “单单一致,单证一致” 就会付款,不管实际货物怎样,要是单据不符,就可能被开证行拒付,单据不符又分无关紧要的不符和名符其实的不符,后者会让开证行解除付款责任,把银行信用证变成商业信用证,给进口商拒付的理由。
家人们,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风险,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货物特点、市场行情等因素,谨慎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也可以多种方式结合使用,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利益。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能帮到大家,祝大家在外贸路上财源广进,订单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