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K又火了!
PEEK材料再度火爆,产业链涉及哪些领域?未来市场空间有多大?国内有哪些玩家,各自有哪些竞争优势、产品应用进展、产能布局如何?
新材料在线®对话了吉大特塑和多家PEEK厂商代表、率先突破PEEK技术的吉林大学专家以及东方富海等投资机构代表,就上述话题展开了探讨,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关注PEEK材料的人士有所帮助。
原文内容如下
一段90秒的视频,带火了一款遇冷近30年的材料。
近日,特斯拉在网上发布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Gen 2的视频。相较于第一代产品,其行走速度提高30%,重量减轻10kg,平衡力及全身控制均得到提高。
有业内人士分析,该机器人可能是通过采用PEEK和高功率密度执行器解决了以上难题。
就在几天后,有多家媒体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颅脑创伤中心近日完成了全球首例增材制造PEEK颅骨缺损修复假体植入手术。
多个消息叠加后,资本市场立马做出反馈,与PEEK材料相关的个股应声上涨。
PEEK,中文名聚醚醚酮,属特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药品腐蚀等物理化学性能。其比强度是铝合金的8倍,密度约为铝合金的1/3,被业界视为金字塔尖的高端工程塑料。
PEEK的强大优势,让业界对其在火热的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满怀憧憬。
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款集众多优异性能于一身,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为何会遇冷30余年?而在这次火爆出圈的背后,除了几只概念股股价的短暂波动,产业界及投资界更关注其是否能突破产能及应用困境,形成爆发式增长。
那么,产业界、投资界对PEEK举棋不定的原因是什么?国产PEEK相较于国外PEEK将有哪些挑战?
01
看历史,国产PEEK 30年坎坷之路
与众多新材料技术的发展窘境一样,PEEK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生产技术都被国外掌握。
美苏冷战时期,大搞军备比赛,高性能材料也随之被不断开发出来。
1977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开发出一种半结晶性、热塑性特种工程塑料,这就是PEEK。随后帝国化学申请了专利并将其工业化,并于1981年推向市场。
由于具备多项优良的综合性能,PEEK当时主要应用在国防军工领域。从问世起,西方巴黎统筹委员会(COCOM组织)就将其列为战略物资,严格实行封锁、禁运相关政策。
而我国国防军工发展也急需这种高性能新材料,为了打破这一封锁,只有一条路可走——自主研发。
为了满足国防事业和民用高技术发展的急需,我国将PEEK树脂的研发连续列入“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和“863”计划。
在我国政策大力扶持下,吉林大学吴忠文教授团队在“九五”(1996年-2000年)时期完成PEEK的30吨中试,率先自主研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实验室PEEK合成技术,打破了英国威格斯对PEEK的技术垄断。
此时,正值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时期,军工产品转民用市场成为新风向。
1993年,ICI公司的PEEK业务被英国威格斯(Victrex)收购并开始独立运营,PEEK在民用高科技领域应用逐步拓展,市场规模也是实现了快速增长;1999年威格斯将PEEK的生产能力增加至2000吨/年,2003年提升至2800吨/年。
值得一提的是,威格斯因为在PEEK领域的成就,还曾于1997年荣获英国女王创新奖(Queen's Award for Innovation)。
与此同时,国内第一家具备PEEK量产能力的吉大高新也开始思考进军民用市场。据吴忠文教授的得意门生王贵宾教授回忆,90年代末,吉大高新生产的PEEK主要用在空气压缩机阀片。
其后,对强度和耐腐蚀等要求严苛的石油化工、机械等领域,轴套、轴瓦、轴承、保持架、密封件、齿轮等部件,也陆续开始采用国产PEEK材料。
就这样,中国首个PEEK材料产业化项目轰轰烈烈揭开了序幕。2000年,吴忠文教授团队与一家民营企业合资建设了一条500吨产能的生产线。
不过好景不长,2003年完成产线建设后,由于资金链断裂,银行贷款还不上,这条产线面临被拍卖的危机。
几经周折后,吉大高新这条具备500吨年产能的产线最终以3亿元转让80%股份的形式,卖给了德固赛(后更名为“赢创工业集团”)。
“吉大高新当时跟赢创合作,是希望以材料制备技术换取工业化生产技术,但是真等赢创改造完产线进行生产后,发现他们的产线自动化程度太高了,操作员只需简单地按几个按钮,我们什么都学不到。”长春吉大特塑工程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大特塑”)刘忠雨对新材料在线®解释道。
中国深知将高端材料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况且,PEEK是我国为数不多在原材料生产制备环节就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材料,不将国产PEEK做大做强毫无道理。
为此,各界积极行动起来。
2007年,吉林大学用新的技术和专利又建立起一条100吨的生产线,并成立了吉大特塑。与此同时,一批热切期望PEEK国产化的企业家们先后成立了中研股份、鹏孚隆、浩然特塑等国内第一梯队PEEK企业。
“国内大大小小的PEEK企业产能预计有3000吨,许多人才是从吉大走出去的。”王贵宾教授表示。
公司名称 | 产能(吨/年) | 产量(吨) | 产能利用率 | 产能规划(吨/年) |
中研股份 | 1000 | 549.98 | 55.00% | / |
长春吉大特塑 | 500 | 150 | 30.00% | / |
浙江鹏孚隆 | 200 | 227.07 | 113.54% | 760 |
山东浩然特塑 | 300 | 37.5 | 12.50% | / |
山东君昊高性能聚合物有限公司 | 80 | 30 | 37.50% | 1700 |
吉林省聚科高新材科有限公司 | 200 | 80 | 40.00% | 1500 |
盘锦伟英兴高性能材料 | / | / | / | 1500 |
沃特股份 | / | / | / | 1000 |
其他国内厂商 | 114 | 47 | 41.29% | / |
国内厂商合计 | 2394 | 1154.46 | 48.22% | 6460 |
Source:中研股份招股说明书,沙利文咨询 |
另一方面,国内资本界对PEEK国产化的支持也毫不含糊。据统计,中研股份、鹏孚隆、浩然特塑、君华股份、吉大特塑等国内PEEK厂商的股东,出现多家政府引导基金的身影。
据吉大特塑刘忠雨介绍,全球真正拥有PEEK生产工艺的仅有中国、英国两个国家。大部分外资企业制备PEEK树脂原料采用的是英国威格斯的工艺方法,即一代PEEK生产工艺,国内则主要采用吉林大学的工艺方法,即二代PEEK生产工艺。
刘忠雨进一步解释道,吉林大学开发的二代生产工艺不仅解决了中国国防和民用高技术领域对PEEK的迫切需求,且生产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国产PEEK的价格优势也冲击了威格斯的产品定价。
据他回忆,“在2015年之前,威格斯450克PEEK市场售价大概1300-1500元,2018年我们国产PEEK量产后,威格斯的产品售价已经持续下降到如今的六七百元一斤,硬生生降了一半。”
02
看当下,夹缝求生的国产PEEK厂商
国产PEEK材料民用化和产业化都解决了,但通关升级后的企业们却仍然高兴不起来。放眼望去,有限的市场,却挤了不少玩家。
“其实市场不大,但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位不愿具名的PEEK厂商对新材料在线®表示。
……
中国胶粘剂47年国产化之路 离不开这家企业(专访回天新材) 沃特股份吴宪:两度冲刺特种高分子国产化 持续耕耘迎来曙光(专访沃特股份) 爬上国内高端刀具玩家位置后 这家企业正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专访沃尔德) 高端氧化铝界的“女神”级企业家:从落地无门到“神州”飞天 她还在酝酿大动作(专访天马新材) 从一篇论文到全球行业龙头,他用30年圆科技报国之梦(专访奥克股份) 屡创第一的秘密:锂电池隔膜行业的“好学生”喜欢做减法(专访奥克股份) 转战科创板 年营收25亿 这家阻燃塑料企业的绿色转型“韬略”(专访聚石化学) 250亿市值腈纶龙头勇闯碳纤维 10年书写大丝束国产化传奇(专访上海石化) 创立7年就上市,这家陶材巨头正在弯道超车(专访道氏股份)
经过多年大量新材料上市公司、隐形冠军、独角兽、高成长新材料公司实地走访、考察以及专家访谈,结合有材®大数据、全球新材料企业库动态跟踪国内外1000+新材料知名上市公司,新材料在线®联合有材®数据,有材®AI即将推出:
如何识别更多新材料细分赛道机遇,了解热门产业链布局、市场规模、企业情况、发展趋势?
新材料在线®打造《100大新材料产业链全景图》、《新材料领域100大行业研究报告》、《揭秘未来100大潜力新材料》等优质内容,聚焦新材料,涉及汽车、家电、新能源、新型显示、半导体、人工智能、家居建筑、智能硬件、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等30+领域,内容涵盖材料特性及工艺流程、行业概况、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企业分析及国内外企业对比、竞争格局,为用户提供决策关键参考。
揭秘未来100大潜力新材料
100大新材料产业链全景图
新材料领域100大行业研究报告
《100大新材料产业链全景图》、《新材料领域100大行业研究报告》、《揭秘未来100大潜力新材料》等
1500+份新材料相关精品报告,限时限量促销中
成为有材®VIP即可获赠
(活动截止:2024年12月10日)
点击阅读原文,开通有材®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