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由浙江省周正平舞台美术导师工作室、舞台美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广州市雅江光电设备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数智引领 创研求新——数字化智能化语境下的艺术创作与装备研发新思路探索”研讨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太湖龙之梦乐园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促进灯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舞台美术行业发展,分享前沿灯光技术,加强产教融合,为行业培养人才,提升灯光设计水平,让灯光艺术在舞台上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机遇的时代,《数智引领·创研求新》研讨会汇聚了来自科研机构、文旅领域、广电行业、院团等多个领域的44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开展了一次跨行业、跨领域的深入交流。大家围绕数字化、智能化的迅速发展及其对舞台艺术创作和灯光技术应用的影响展开了广泛讨论,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和见解。此次活动不仅为舞台艺术创作领域带来了前沿的技术探索,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宝贵的思想碰撞。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嘉宾领导:
以及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部分顾问、委员等共同出席了研讨会。
开幕式
Opening ceremony
▲开幕式由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鲁杭主持
随着舞台艺术的不断发展,灯光艺术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对整个舞台美术行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此次论坛的主题——“数智引领,创研求新——数字化智能化语境下的艺术创作与装备研发新思路探索”,将围绕着当前灯光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特级专家周正平致开幕词
感谢各位领导于百忙之中拨冗莅临,一直以来,你们对我们的关怀与支持,令我们倍感荣幸。尤其是各位领导亲自到场,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与信心。
我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专业领域,皆为全省灯光行业的翘楚与领军人物。能够相聚于此,实非易事。大家于繁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共同探讨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背景下如何推动艺术创作与装备研发,探寻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着实令人荣幸之至。
特别是在当下,于这个数字智能时代,咱们的舞台,尤其是灯光专业,始终位居行业前列。在数字化时代,提及数字化,实际上咱们专业灯光在整个文化领域,乃至整个科技领域,皆为先行者。
我们这个专业在文化领域,尤其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性和代表性。尤其在当前环境下,大家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的生产力,特别是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我们在艺术创作中赋予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无限的可能性不仅使我们从事的专业范畴从传统的舞台拓展至更多领域,更开辟了广袤的天地。大家的才华拥有了更为宽广的施展舞台,发展前景也愈发广阔和无垠。
在此,我尤其感谢大家能够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此次活动,特别是在施院长的引领下,产学研共同体得以大力推进。施院长来到我们艺术学院后,率先倡导并推动了学院与大公司、中央戏剧学院的合作,在文化部成功申请并成立了这一产学研共同体。正因如此,我们方能在此次活动中共同探讨和交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州市雅江光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原本他们的黄荣丰总经理意欲亲自前来,无奈因行程安排,最终未能到场。不过,他对这个活动极为重视,未来几天我们还将举行另一场在杭州的重大活动,即由文化部主办的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年会,他也将参与其中。
对于舞美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大家的工作极为忙碌。实际上,在文艺界,从事舞美工作的朋友们乃是最为辛苦的群体之一,他们的工作既务实又扎实,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而此次活动为大家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既能开阔视野,又能自由交流,畅所欲言。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数智引领,创业求新”。在此阶段,我们尤为关注行业在各方面的进展与挑战。例如,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广电行业的创新,尤其是郭亮先生和姚葳澎科长等一线工作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应用。今天下午的开幕式结束后,大家可以坐下来,共同探讨工作中的困惑与难题,分享经验和思考。我深信,通过今天下午的研讨,我们必定能够收获丰硕的成果。
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施俊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尤其是周正平老师、方学斌处长、刘如文主任,以及在座的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今日由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专题活动,我深感欣喜。
我本人从事景观设计领域的工作,尽管与灯光和音响等领域的交集相对较少,但多次与同行合作,尤其是与郑晓飞老师的合作,甚是愉快。我们曾携手参与浙师大的校庆活动,负责舞美设计与灯光音响工作。虽说未曾深入探究此领域,但从这些合作当中,我深切感受到灯光和音响在活动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晚间活动,灯光的渲染以及氛围的营造举足轻重,直接关乎活动主题的展现和最终的成效。
如今,“数智引领,创研求新”这一主题在当前教育领域逐渐成为核心要点,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更是如此,数字化已然成为不可小觑的趋势。从教育部至各大高校,均在大力推进数字化教育,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成为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往昔,大家或许认为数字化遥不可及,但当下,AI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图像生成、视频制作等诸多方面,极大地拓展了创作的空间。凭借这些工具,我们能够在创作中更优地做出抉择,提升审美以及方案的判断能力,故而数字化已成为我们创作过程中的强大助力。
正如周正平老师所提及,去年我们学院成立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此共同体乃是教育部推动的重要改革任务,旨在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衔接,如何培育符合行业需求的杰出人才,并通过企业的回馈来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核心要义在于“产教融合”,对于像艺术职业学院这类院校而言,产教融合意义非凡。如何将教育与行业、企业进行有效结合,培育出更契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乃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此外,行业产教融合聚焦于四个方面的合作:其一为合作办学,即如何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专业课程和实践体系;其二是合作育人,通过企业与行业的参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其三为合作就业,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步入职场,施展自身的专业才能;其四为合作发展,推动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机遇。
这些合作将有力促进教育、产业与企业三者的深度融合,推动更高质量的教育以及更强劲的行业竞争力。
今日的活动不单单是对艺术创作和装备研发的深度研讨,更是行业与教育共同探寻未来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产教融合,整合行业与企业的力量,我们能够为未来的发展开拓更为宽广的空间。对于教材建设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我也深表认同,行业与企业的参与能够切实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切实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最后,再次诚挚感谢大家的参与,也热忱欢迎各位有机会莅临我们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指导工作。预祝今日的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副处长方学斌
尊敬的各位领导、施校长、刘主任,亲爱的各位专家、各位前辈、各位企业代表:大家好!
能够参加今日的活动,我倍感荣幸,首先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今日,我亦有些许感触,站在文旅产业的视角,我们浙江的舞台美术和灯光团队,特别是今日在座的众多专家,实际上皆为业内的翘楚。虽说平日里我们或许鲜少时常碰面,但大家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于行业之中,大家的名号屡屡被提及。
客观而言,浙江的舞台美术人才队伍,尤其在灯光领域,近些年来于全国舞美界的地位愈发显著。从文华奖到梅花奖,再到“五个一工程奖”,诸多奖项的背后,众多都有我们团队的默默支撑。虽说台上是演员的熠熠生辉,但实际上我们这个幕后团队不可或缺。我们不但为浙江的剧目贡献力量,众多在座的专家还参与了省外的剧目制作,像周教授先前也参与了不少外省的演出项目。
身为家长,我也愿分享一则小故事。前段时间,我家女儿在填报艺术类志愿时,她亦提及舞台美术是一个极具前景的专业,尤其是在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个行业的未来满是机遇。为给她提供更优的选择,我毫不犹豫地为她挑选了几所设有舞台美术专业的学校。尽管最终她未被录取,但我依旧鼓励她继续追寻这个方向,她的目标是将来能够创作出令自己和家人都深感骄傲的作品。
我坚信,正是因为有我们今日在座的这些专家和从业者,浙江的舞台美术人才方拥有如此深厚的根基和潜力。今日是我们首次举办这般的论坛,我深感荣幸能够参与其中,并恭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在今日的活动之前,我进行了一番思考,结合自身于文旅产业的工作经历,针对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舞台美术和灯光的发展,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首先,数字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技术革命性变革,已然深刻影响了各行各业。我们正置身于数字化浪潮的时代,这股浪潮推动了包括舞台美术在内的各个领域发生巨大变化。当下,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使得艺术创作,特别是舞台美术和灯光的创作,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技术手段,而是更多地借助智能化工具来提升创作的效率与表达的空间。因此,今日探讨“数字化和智能化背景下的舞台美术与灯光创作”,无疑是一个极为及时且必要的主题。
然而,这种技术变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政府到市场,各方都面临着如何应对这一变革的难题。对于我们而言,如何在传统与智能化技术之间寻得平衡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虽说智能化手段能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如何留存传统手段中的艺术性与独特性,依旧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其次,我认为数字化的进程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不管是市场主体、技术团队,还是我们所提供服务的创业中心,都是在这场变革中必须主动迎接机遇的核心力量。在推进数字化的进程中,市场主体的培育至关重要,尤其是要塑造一些行业领军企业,这不仅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也能够提升我们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在我们行业发展的进程中,受众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兴起,舞台美术和灯光的市场空间日益广阔。尤其是在旅游演艺这一领域,像《如梦上塘》、长三角的夜经济活动、龙之梦的演出、印象西湖等项目,皆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成功范例,彰显了文化创意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
总的来讲,在市场需求不断拓展的背景下,舞台美术和灯光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这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持续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最后,衷心期望通过今日的交流和研讨,大家能够迸发出更多创新的构想,为我们行业的发展奉献智慧与力量。同时,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文旅产业的关怀与支持。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浙江省委宣传部原文艺处处长、省文明办副主任刘如文
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与本次活动,首先要尤为感谢主办方,特别是周老师的诚挚邀请。此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学习交流的难得契机,感激大家的热忱与支持。
首先,我想谈谈个人的首要体会: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以及灯光专业人员着实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此前的数次活动中,我深切地领略到了这种家庭般的氛围。此次活动与以往有所不同,通常我们参加的活动多具年末总结的性质,而今日的活动尚未至年末,故而其极具专业性,让我深感舞美学会作为学术性组织,自我施压,积极求变。学会不但推动成员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更是激励大家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宏大背景下,踊跃探索舞台艺术创作及专业装备的研发。这种主动求变、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每一位参与者赋予了珍贵的平台,也让我们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迸发出全新的灵感与动力。
今日,众多专业人士济济一堂,共同探讨行业的发展,于我们而言,这既是一次深入的交流,也是一次思想的激烈交锋。通过这般互动,我们不但增进了情谊,也共同思索了当前舞台艺术和舞美灯光等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正如几位领导所提及,当下舞台艺术行业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尤其在技术层面,数字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的兴起,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这既是挑战,也是提升行业生产力的契机。
从更为宏观的层面审视,国家正在积极构建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设定于 2035 年,各省也在积极践行文化强省战略。浙江省提出要在文化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注重精神文化的富足。不管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文化产业的进步,科技和文化两者相得益彰,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将为舞台艺术带来崭新的机遇。文旅融合的推进,促使舞台艺术持续拓展其表现形式。从传统的室内剧院,到户外景区演出,再到如今室内与室外形式的融合,舞台艺术的种类和表现空间愈发广阔。这一转变,为舞美和灯光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契机。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前沿,推动舞台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数字技术的进步、智能化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舞台的表现力,还能为我们提供更为丰富的创作灵感和表达空间。
今日的活动,无论是从专业层面的交流,还是思想上的启迪,都令我获益匪浅。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度思考的机遇,也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创新、勇于突破。期望大家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施展自身的优势,缔造出更为卓越的成绩。
最后,衷心祈愿本次活动圆满成功,也祝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充满活力、收获满满。谢谢大家!
企业交流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广州市雅江光电设有限公司 黄林
从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介绍了成功案例
龙之梦景区技术总监廖小军介绍文旅灯光案例分享
主题论坛
Thematic forums
▲学术主持: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灯光专业委员会主任 周奇期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大家能够在这样一个时间聚集在这里对我们这个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探讨。
先来介绍一下本次论坛的背景。首先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来说,我们所处的行业是文化强省、文化强国战略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在浙江省内具有先锋带头作用的舞台美术行业,特别是作为舞台灯光这样一个与技术高度相关的专业,如何寻找自身的发展方向,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其次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层面来说,我们正处在数字化、智能化高度发展,并且是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也是整个演艺行业都在面临转型的关键节点。对于我们灯光专业来说,需要我们尽快适应新的行业发展环境。第三从行业发展的层面来说,我们浙江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作为浙江省灯光专业从业人员群体的领头羊,需要对整个行业群体作出表率,这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们整个演艺行业疆域的不断拓展,新兴技术不断赋能的情况下,我们的专业领域也要随之进行拓展。这其中也涉及到了我们自身的知识更新与储备,以满足我们今后可能遇到的更加复杂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本议题展开一次专题的研讨,对于我们整个行业发展来说会是一个好的信号,好的开始。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思想碰撞,引发大家对目前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我们的发展方向的进行思考和探索。
▲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灯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祝世明
作为一位年轻的舞台灯光设计师,我深知每一次创作实践都是宝贵的锻炼机会。在创作初期,我总是投入大量时间搜集与主题紧密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力求在每一件作品中都能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艺术魅力。
虽然创作过程基本顺畅,但我仍面临着一些持续存在的困惑和近期遇到的技术障碍。今天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这些经历,并希望能得到各位的帮助和指导。
首先我来谈谈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在戏曲演出中,正面照明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细腻地展现演员的面部特征、强调角色形象,还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传递情感,增强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戏曲演出灯光设计中,应重视正面照明的合理运用。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LED光源灯具的大量涌现,给灯光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LED光源在功耗、寿命以及显色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戏曲演出的正面照明运用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LED光源的色彩准确性、饱和度和层次感相较于传统光源仍有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戏曲演出的观赏效果。
面对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我始终保持开放和进取的态度,密切关注技术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结合不同演出的需求,勇于尝试和创新,寻找最适合的灯光解决方案。
在正面照明灯具的选择上,我将坚持专业原则,确保能够满足戏曲演出的观赏效果。但我相信大多舞台灯光设计,对选择坚守传统灯具的质感,还是新技术的便利还是有顾虑的。
接下来我再和大家分享关于数智语境下的未来装备研发方向及其模式的一点思考。
从人工智能诞生起,我便常常思索未来的剧场演出会呈现何种模样,生活方式又将经历怎样的变革,以及工作中令人头疼的灯光程序恢复问题是否能借助此类技术得以减负。如今,剧场演出形式已发生变化,舞台上除了演员的精彩表演,还有借助高科技手段生成的虚拟角色和场景,将观众引入一个既具传统韵味又充满未来气息的世界。
这种体验也是我今天想与大家探讨的核心议题:——怎样借助数字智能技术,促进灯具的研发,以及虚拟现实领域的进步。一、灯具研发的新走向。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传统照明设备(包括当下普遍运用的电脑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革新。以投影机为例,未来的投影机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图像展示功能,而是朝着更智能化的方向迈进。比如,结合AI算法后,这些设备能够依据环境光线自动调节亮度,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情绪变动来改变色彩,进而营造出更契合情境的氛围体验。
此外,数字灯和集成灯具也将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它们不但具有更高的能效比,还具备远程控制等功能,极大地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这样的技术变革,对于我们从事灯光设计专业的人员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今后我们不仅要精通本专业技能,还需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展开探索。二、虚拟现实在戏曲传承、传播中的应用。近年来,VR/AR/VJ等技术在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方面也彰显出巨大潜力。
一方面,它能让人们以全新的方式参与历史事件,例如:通过模拟古代战场或重现古代建筑等;另一方面,对于像戏曲这类需要高超技艺的传统艺术形式来说,虚拟现实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即便远在他乡的人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
据悉,不久前一家知名VR公司与戏曲院团共同推出了一个项目,该项目运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一个虚拟剧场空间,在其中不仅能够欣赏到专业演员表演的经典剧目,还可以自由探索后台化妆间等平时难以触及的区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体验。借助制作、收集此类传播内容,对传统技艺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相关资料予以归纳和总结,为戏曲传承积聚珍贵财富。
总之,灯具和虚拟现实技术都在持续进步和发展。面对快速更新的技术变革,我们应积极接纳变化,敢于尝试新事物,并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为社会创造更多可能。同时要注意,在追求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与传承。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
▲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飞红
各位专家老师下午好,我来就自己做过文旅项目以后对一些灯具的困惑进行分享。
首先是四合一灯具的纯粹性不够,要确保在需要使用光束的场景时,能够输出更锐利更亮的光束,需要呈现各种清晰均匀的图案效果,在需要染色功能时能够输出更柔化和各种绚丽多彩的颜色,需要在使用切割功能时能够切割出更准确和更大范围的图形。第二,户外灯具防水技术的防护性。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户外防水灯具的,散热、密封、低温、稳定性已经做的不错,比如海边的盐雾环境和风沙地区的沙尘环境还考虑不够。第三,远程灯具巡检系统 。现在的灯具虽然有自检功能,但是都是单机操作的,故障也只能在某个灯具的面板上显示。随着舞台灯具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数量越来越多,特别是文旅项目的灯具使用在高、远、险的位置。维护人员常常需要爬的很高、走的很远带着过多的配件和工具,由此带来维护成本过高,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存在隐患。
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一套灯具远程巡检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现场的服务器,实时浏览现场灯具运行信息,使维护人员更好的判断灯具需要维修的配件或者更换灯具。
▲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乔腾
我就当下的舞美从业环境谈一点自己的感受,过去我们国家的GDP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贸易,但是近两年我们也知道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加上三年的疫情,我们的经济增长已经渐渐的以国民的消费为主了,特别是文旅项目的消费这两年更是火热。
这两年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抢票”,各种演唱会一票难求,不光是演唱会,我们的传统艺术形式更是火出了圈,比如说小百花的《新龙门客栈》。那么我们再回头看看当今文旅项目的运作,无论是科技的融入还是观演模式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为了文旅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2020年,习总书记在湖南马栏山视察一个文化产业园的时候说: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总书记强调“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是基于国家战略提出的发展方向。还有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第十部分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式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了一个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新任务就是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还有一个就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形势,那就是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
如今,数字化已经成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源泉,数字化演艺已经完全的进入到我们视野中,前段时间在南京演示了一款人工智能的写作软件,这个软件只用了9分钟就写出一个60集的电视剧剧本,而以往我们编剧写个剧本至少三个月。影视作品的拍摄也不需要到处去找实景,后期都可以虚拟制作,像横店这样的重资产影视城模式今后也不适合再被复制,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的数字摄影棚。这说明了我们的时代在进步,我们作为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特别是我们这些舞美灯光的从业者,不管你愿不愿意、接不接受,都必须去适应去融入新的形势。
我觉得我们这次的活动非常有意义,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谢谢大家!
▲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罗文强
我就目前在创作及巡演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寻求灯光设备研发方帮助。首先是切割灯,目前在我们的演出中,大量使用到切割灯,但是切割灯具体的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能否在切割列表里,如图案、颜色一样设置基础参数,便于实际使用中快速便捷。第二,关于同品牌同型号的产品,因批次不同产生的色温和色差,造成使用过程中增加工作量。第三,传统灯具被科技产品替代淘汰,并不是说它不好,能否用现代科技打造一款类回光灯的设备,并提升不足增加科技含量的便捷性。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广电制作中心姚葳澎
各位领导好,我也说一下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一,一灯多用,高显指多功能兼具。对于电视画面,高显指和高亮度是需要同时具备的两个属性,能补位面光,能营造氛围做效果,同时为了提升设备的使用率,要能应对室内和户外不同的使用场景。第二,影子杂乱导致的画面不干净。人影上屏、下颚重影多的情况,需要有高亮度的灯具,从一个角度投射过去能满足大范围的拍摄照度,减少不必要的叠影。第三,场地。不同场馆的建设标准不同,不一定符合实际的项目。因为场馆整体承重、吊挂位置的原因,灯光设计难以按照理想的布光方式进行结构搭建和灯具安装。第四,外租设备。同一品牌型号设备,由于保养问题显色性差,影响呈现效果。若厂家能延长服务周期,或有定期维保优惠手段,能保障灯具品质。第五,预算。灯光设计需要考虑设备、运输、结构搭建、人工成本。预算与品质难以兼容。第六,品质标准化。品质越高意味着分工越细,灯光设计需要同导演、演员沟通,需要把控现场画面,需要与灯光编程师配合工作,编程师的水平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最终灯光呈现,灯光编程师的水平需要通过培训、行业的技能交流来进行提升。
此外,在灯具研发方面,设计师与灯具厂商共创,从设计师的痛点和堵点找需求点,找突破口,做功能性更接地气的产品。发挥厂家和设计师各自优势,制作端厂家发力,应用测试反馈给厂家,迭代更新,帮助产品更完善。灯光控制系统使用门槛降低,灯光设备不依赖于控台,采用算法,对灯光亮度、色温以及使用场景进行调控,通过智能设备对灯光进行调节。灯光设备能与舞美设计相融合,XR技术载体设备融合使用。
▲杭州市余杭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陆明良
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我也说说在创作中碰到的一些灯具上面的问题。首先,电脑切割灯的切割弧度问题,很多厂家的灯具在光圈放大的情况下切割都有弧度;其次,电脑灯一雾化就减低光照度,是否有办法做到又能雾化又不减低光照度;第三,是否能做到通过灯光控制台去更改灯具地址码,这样能提高工作效力,省时又省力;第四,灯具的体积问题,现在很多剧场的吊杆密度较高,景和灯具碰杆的情况也比较多,是否能生产功率光效不减而体积又小的灯具。
▲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舞美队队长 蒋一帆
我首先来分享一下我现阶段的创作的痛点。
一是传统与现代科技融合难。就如何在不破坏戏曲美学的前提下,使用现代灯光技术。在戏曲的表演当中,灯光设计需要保持传统戏曲的美学特点,同时又要融入现代灯具所能给到的灯光效果,创造出新的视觉感受。那如何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通过现代灯光技术提升戏曲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是灯光设计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因为所有新的技术都意味着科技感的不断增强,这与戏曲传统的古典之美存在一定冲突。比如现在的摄影用光,市面上已经有可以做复古感光效的一些摄影灯光设备,并且具有一定便携性。而现有主流的舞台灯具,光的复古感很难直接从灯具本身去输出,只能依靠灯光设计在设计或是在编程阶段去输出体现,这就意味着很难直接从灯具设备本身去满足这一点需求,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需求的多样性,戏剧表演的受众群体可能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他们对灯光效果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年轻观众偏爱刺激动感的视觉效果,中年观众倾向优雅的风格,老年观众则更需要明亮的灯光。然而,目前灯具选型难以同时满足多样化需求,这也是一个创作的瓶颈。
二是艺术与技术的矛盾。这是演出审美需求与硬件、预算、场地等限制的冲突。现在做一个剧目的灯光设计,我首先要去考虑这个院团有多少设备,然后不够要如何去跟院团方沟通解决这些硬件不足的问题。然后再是场地有限性的制约。如果这两者相加,那真够糟糕的,意味着灯具设备硬件不足和场地的有限,直接限制了艺术技术去展现去服务演出的这个问题。
三是创作时间压力大。对于演出项目需求的多变、调整复杂,缺乏高效工具支持。对于不同表演形式、不同题材剧目、不同项目活动的需求,经常存在复杂的调整过程,但是又缺乏高效的模式和可操作的工具去快速反应,快速的去完成这个工作的情况。比如我最近在参与的一个小型文旅项目,位于绍兴市上大路阳明故里旅游片区,我们这个文旅项目和一家国内知名上市茶饮企业来联合经营参与,他们有及其成熟高效的模式和施工工具,能在不同城市、不同体量的文旅项目中,去快速出方案快速调整以及快速的进场施工运营。这虽然有点跨界,但触发两个问题,一个是高效的设计,一个是高效的执行(也就是施工)。并且该模式出的设计方案,不仅审美高级,地域项目特点也鲜明扼要。
在未来装备研发方向方面,我也有一些思考。
一是智能化灯光控制。未来的智能化灯光或许可以通过AI实时更新灯光照度,未来智能化灯光系统能够通过集成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能够实时感知和监测灯具、环境光线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具体来说,传感器可以感知光线照度,当灯光设备发光源衰减时(LED或是气泡灯泡)、环境光线变暗时,系统会自动增加灯光的亮度;当灯光设备发光源过亮、环境光线变亮时,系统则会降低灯光的亮度。简言之就是可以实现所有灯具自我亮度矫正对齐,不单纯依靠控制系统给出的亮度指令,不仅为设计师编程节省大量时间精力,还有助于设备的管理维护。
二是灯光动态补差。灯光动态补差,未来智能化灯光,系统能够监测补足这个区域的照明情况,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系统给的照明数值差异,自动进行灯光的调节和补差。例如,在表演调度中出现的阴影角或是在某些区域由于道具遮挡等原因导致的照明不足时,智能化灯具会更具控制系统的程序,自动预判增加这些区域的灯光亮度,补足该区域照明。这种动态调节的过程是连续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从而为演出视觉带来更多保障。
三是便携化设备。模块化、轻量化灯光设备,更适应巡演需求会是未来的趋势。未来模块化设计的灯光设备,是独立的、可互拼互装的模块,可以根据设计师实际需要灵活组合和配置灯光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还使得设备升级变得更加便捷。比如像大疆,无线麦克风可以和很多大疆拍摄设备直接组装,大疆运动相机可以直接和穿越机组装,大疆的一个小方块可以组装成为显示屏,也可以作为供电模块。前段时间我在流动公益演出,我和朋友闲聊,哎呀说现在流动演出的设备用电功率都很小了,我们能不能用移动电源去解决一场演出,后来我们上网搜了最大的功率最大度数容量的移动电源,咔咔咔一算,发现仅能维持一小时演出,当然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仅供娱乐。但我觉得这就带出一个问题,未来的智能化舞台设备,是否能做的轻量化、低能耗。用轻量化的材质,便携的体积,更小的能耗,使得灯光设备更加易于携带和运输,降低了巡演的成本和难度。安装简便,轻量化的设备在安装和拆卸时更加省时省力,从而提高了演出准备和收尾的效率。轻量化、模块化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巡演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条件,模块化和轻量化设计使得灯光设备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些场地限制的变化。模块化和轻量化设备,用最少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提高了演出的经济效益,有效的起到了节能环保作用,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实际行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两山理论”,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谢谢大家。
▲杭州富阳越剧艺术传习院国家国家二级舞美设计师臧树伟
我来谈一下未来装备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未来舞台灯光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与自动化,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智能算法,舞台灯光系统可以根据演员的位置、动作和音乐的节奏等因素自动调节光线的亮度、颜色和方向。这不仅大大减轻了灯光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还提高了舞台演出的效果和观赏性。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灯光系统可以实时识别舞台场景中的关键元素,并生成相应的灯光效果,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剧体验。
第二是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VR和AR技术将为舞台灯光带来更为丰富多样的效果。观众可以通过VR技术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不同的灯光氛围,逼真的视觉效果将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表演体验。同时,舞台设计师也可以借助VR和AR技术来预览并调整灯光效果,提前进行全面的创作和演绎。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舞台设计的效率,还增强了舞台演出的艺术表现力。
第三是绿色环保与节能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舞台灯光也将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未来的舞台灯光系统将采用更节能的LED光源,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针对灯光材料的研发也将推出更加环保的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绿色舞台灯光的发展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第四是多功能化与小型化。舞台灯具将向多功能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集合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灯具将方便小型应用场所的使用。同时,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舞台灯具的各种部件也将向小型化发展,最终出现轻便小巧的便携式舞台灯具。这将大大提高舞台灯光设备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杭州易俞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灯光设计毛锡瑜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下午好。有幸参加这次的交流学习。我一直从事文旅演艺方面的工作。其实做文旅演艺留给我们的工作时间更短,就文旅演艺而言,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我也很羡慕你们做舞台剧的能够享受这个过程。说到智能AI在舞台上的运用,前面雅江的黄总提到的一键控制,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们一直做室内的文旅演绎,一键控制我们也在运用,现在还不成熟,只用了一个软件。我们控制系统有灯光、音响、视频、机械、特效等,从运营的角度来说,各个岗位的人员都要配齐,现在我们用一个软件,就是把所有各个岗位灯光、音响、视频、机械、特效等串联起来。文旅演艺跟舞台艺术的不同点在于文旅演艺的设备使用频率非常高,周而复始一天要演好几场,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可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状态,保持效果。所以我建议厂家在集中控制这个方面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舞美队长、国家二级舞美设计 邹树锦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邹树锦。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设计剧目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在我们剧目设计中,舞台的天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实际演出中,由于舞美的限制和现实条件的影响,我们在天幕留给灯光的空间距离及地排没办法安装的情况下,现有的天幕灯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灯光设计的创作需求。这让我深感困扰。
如果我们能有一种天幕灯,它不仅能够摇头,还能切割成线,甚至能雾化,那么无疑将大大提升我们的灯光设计创作空间。这样的灯具,不仅可以增强舞台的视觉效果,更能丰富我们的舞台表现力,使我们的剧目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我坚信,这样的灯具将会为我们的剧目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使我们的创作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我们可以在灯光设计中实现更多的创意,创造出更丰富的舞台效果。这种灯具的引入,无疑将提升我们剧目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当然,我深知这样的需求可能超出了现有的技术条件,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尝试,肯探索,一定能够找到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寻找新的可能性。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突破困难,实现我们的创作梦想。在此,我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我的发言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剧目创作打开新的天地。
▲宁波文化广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罗志文
非常感谢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今天我们讨论的内容涉及了很多不同的领域,其中也包括了我最近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挑战。今天我想分享的,尤其是围绕体育展示这一主题,可能是一个较为新颖但极具潜力的方向。今年,我参与了在宁波中心举办的羽毛球亚锦赛的体育展示项目。这个项目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典型的“体育展示秀”,它融合了许多环境元素,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灯光、舞美以及其他装置来营造氛围。我在与姚科老师交流时,深感有很多技术层面的细节值得深入探讨。尤其是在体育赛事的展示中,灯光的运用至关重要,不仅要满足赛事本身的照明需求,还要确保场馆氛围的呈现。我在这次羽毛球亚锦赛的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在灯光方面的融合。比如,如何将舞台灯具与体育赛事的灯光需求结合起来。我的尝试之一是使用舞台吊灯来替代传统的体育照明设备,这个思路最初是可行的,因为我们的灯光温升和其他技术参数都可以控制。但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舞台灯具在防眩光方面的要求没有完全达标,尤其是在羽毛球这类运动中,防眩光的标准是非常高的。因此,这个替代方案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尽管我做了多次尝试。
另外,体育赛事展示与舞台表演在视觉效果上也有很大不同。体育赛事的观众视角是360度的,而舞台表演的观众大多是面对单一角度的。这就带来了灯光设计的巨大挑战。例如,在羽毛球比赛中,我们无法使用烟雾效果,因为这样会影响到观众的视线,这对灯具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比之下,舞台表演可以通过烟雾、光束等效果来丰富表现形式,但体育展示必须避免这些元素,因为它们会干扰运动员和观众的视线。这让我思考,如果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来改进舞台灯具的设计,解决这些问题,那将为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商业变革。不仅是提高灯光效果本身的质量,还能在安装、调试和编程等方面大幅减少工作量,这对于整个体育展示行业来说,将是一次很大的突破。
其实,体育展示这个领域目前还处于相对小众的状态,但随着体育赛事的不断增多,特别是那些有特殊灯光需求的赛事,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在羽毛球亚锦赛之后,我去参观了其他地方的一些展示项目,发现许多小型活动公司在做体育展示时,灯光设计很随意,缺乏艺术感。很多时候,灯光只是在比赛过程中做简单的图案展示,缺乏创造性和表现力。对此,我认为这个市场需求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如何将体育展示和艺术感相结合方面,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去探索和创新。
我相信,各位在座的朋友们,特别是从事灯光和舞美工作的同行们,都有能力在这个领域做出一些突破。无论是从技术的创新,还是从艺术的表达上,都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在体育展示的领域中携手合作,共同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也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与各位有更多的合作与交流,谢谢!
▲浙江省文化厅原艺术处处长周冠均
我上次在嵊州观看了一场戏《绣鞋怨》,剧情中有一段非常引人深思的设计。故事中,剧中的秀才和妻子发生争执,妻子因而自杀。秀才将她丢入枯井,但她并未死去,最终被一位和尚所救。这里有个关键的难题:如何展现秀才将妻子推入井中的场景?导演通过巧妙的灯光设计解决了这一难题。灯光不仅帮助塑造了井的深度,还通过精确的控制,展现了戏剧冲突的转折点,这让我深刻感受到,艺术创作中,灯光的作用有时是不可或缺的。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数字化智能化语境下的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中,许多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往往能通过灯光的巧妙运用得到解决。例如,在《龙港的春天》一场戏的最后,女主人公独白时的情感表达,如果没有恰到好处的灯光设计,观众可能很难感同身受。在那一刻,灯光通过巧妙的构建,将“海”与“人”的情感完美融合,使女主角的心境得以深刻呈现,帮助她抒发二十年来的艰苦历程。最终,灯光成为了剧中最重要的艺术语言。
我深感今天研讨的主题非常贴切,也感谢各位在艺术创作中为浙江舞台艺术所做的贡献。通过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我们能够为舞台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更深层的情感表达。谢谢大家!
▲浙江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艺术创作中的灯光”,在座的灯光设计师们,无论是在美学认知还是在舞台艺术中对灯光的运用,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不得不说,灯光设计对于舞台艺术内容的提升和帮助,尤其在综合艺术的表现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今天我想谈的,除了艺术创作本身之外,更多是关于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困难。比如,创作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进行创作的压力,尤其是在很多院团面临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这种问题尤为突出。确实,有些单位在经费上给不到足够的支持,或者在灯光设备上也存在资金短缺的困境。我们要实事求是地承认,虽然一些院团和单位投入了大量资源,但灯光设备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我们的创作需求。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对灯光的要求越来越高,灯光设备的技术要求也随之提升,但往往是设备研发出来之后,我们的操作人员还没有完全掌握新设备,新的技术和工具又迅速替代了旧的设备。这种设备的快速更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就像我常常跟厂家说,设备研发的目标应该是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创作,但目前设备的更新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适应的速度。另外,刚才周大师提到,过去使用50个灯光设备时,我们能够得心应手,而如今,面对几百个灯光通道时,尽管设备的便捷性和先进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灯光设计师的工作压力却并没有减轻,反而增加了。新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操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导致灯光设计师在现场的调试工作压力倍增。事实上,我们需要的,正是能够有效减轻创作人员工作负担的智能化工具,能够通过智能化设计让灯光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从而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我曾经听过一位业内人士提到,现代家电都已经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像手机一样一键控制,这种便捷性不应仅限于家庭生活中,舞台上的灯光控制也应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我相信,如果能够在灯光设备中引入更多的智能化技术,不仅能提升艺术创作的效率,还能让创作过程更加流畅,减轻灯光操作人员的负担。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另一个现实问题:由于财政紧张,许多基层院团即使有了技术需求,也未必能够及时更新设备。这种设备的资金投入滞后,导致创作人员无法获得最新的技术支持,进而影响了艺术创作的呈现效果。因此,如何平衡设备更新的速度与艺术创作的需求,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总的来说,舞台艺术中的灯光设计不仅仅是技术的呈现,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灯光设备研发,不仅要满足艺术创作的需求,更要实现智能化,以便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能为推动这一进程做出贡献,助力浙江的舞台艺术不断创新和提升。
最后,感谢大家的聆听,也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能够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谢谢!
▲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传输发射中心主任、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 郭亮
非常感谢周老师今天邀请了各位领导、文化部门、宣传部门以及高校的领导们来到现场。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视我们舞美灯光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在茶歇的时候,我们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祝世明提出的“时间不够、效果要好”的问题,让大家深感共鸣。作为从事灯光行业的我们,确实有很多技术上的困惑,也有很多挑战需要解决。今天这个讨论会,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讨论,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更高的视角来探讨:在当前“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依然能够追求艺术效果和创作质量。我认为,灯光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过去,我们的灯光设备功能简单、自由度较高,但现在,灯光设备的技术发展已经超过了我们对艺术创作的需求。很多新功能虽然看似炫酷,但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很多功能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用到。比如说,现在的灯具可以支持上千种颜色,然而我们可能根本用不到这些功能。因此,作为灯光从业人员,我们需要思考,是否所有新技术都必须马上采用,是否可以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
许多设备的基本功能已经能够满足我们当前的需求,但一些新的功能和设备,往往是在我们实际使用中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比如我们对灯具承重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每平方米要求100公斤,现在已经提高到300公斤,吊杆的密度和灯具的体积都越来越大。为了提高一点点艺术效果,灯光的成本和使用的时间也在不断增加。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不断投入更多的设备、功能和时间,这无疑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这也让我想起了王文龙总在茶歇时的讨论,他提到过去几千块一台的回光灯,它的逆光效果和穿透力远远超过如今几万块的图案灯和染色灯。
事实上,随着灯光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灯具虽然功能强大,但它们往往牺牲了某些传统灯具的独特优势。比如钨丝灯和回光灯的穿透力,要比现在的许多现代灯具更强。这也是许多人现在怀念旧灯具的一大原因。我们作为灯光设计师,也在面对技术进步与艺术追求的矛盾。灯光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设备功能的不断升级中,我们既需要追求更高的艺术效果,又不能忽视设备本身的实际功能需求。新技术的引入,虽然给了我们更多的可能性,但也增加了我们的工作负担。智能化设备的增多并没有真正减轻我们工作的压力,反而让操作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要面对艺术创作中的困境,还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佳的效果。我理解领导们在“降本增效”大背景下的压力,但我们也希望在追求艺术效果的同时,能够合理规划预算和时间,避免在追求某些新功能的过程中,失去对艺术创作本身的掌控。所以,我们希望领导能够理解我们灯光从业者在艺术追求中的困难,同时也能体察到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灯光设计师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空间来实现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我们的行业正在面临技术进步与艺术追求之间的拉锯战。虽然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我们不能只追求新技术的功能,而忽视了艺术效果本身。今天的讨论,我相信能够让领导们更加理解我们在创作中所面临的困难,也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我们能够在艺术和技术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谢谢大家!
▲《浙江文化和旅游》杂志社主编、中国文化报浙江记者站站长徐继宏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会议,特别是在座的有许多熟悉的面孔,也有不少新的朋友。虽然我自己在技术层面并不精通,但今天来到这里,我的主要目的是来学习和感受。正如周大师所说,这次会议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讨论,更是一次关于当下文明和新质生产力的探索。
首先,我想强调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正如郭亮所说,技术赋能艺术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特别是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思考如何将新技术与艺术创作结合,如何让技术更好地为艺术服务。我认为,这其中存在着一个“守正出新”的问题。我们既要继承和守护传统的优良传统,又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创新发展,让技术赋能艺术创作,产生新的艺术效果。这是一个关键的议题。
其次,我认为这次会议的意义还在于它对我们未来舞美技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面对数字化、沉浸式、互动式的演艺形式,我们如何把这些新技术有机地结合到艺术创作中?这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适应技术发展和生态变化,并通过技术的创新推动艺术创作的提升,这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我想通过今天的讨论,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周正平会长在这其中的引领作用。在这些年跟随周正师的过程中,我见证了他带领舞美团队进行的创新和实践,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从技术层面的革新到艺术创作的提升,他始终走在前沿。和雅江光电黄林交流之中,很多做演艺技术的人无法提出的目前舞台灯具的新要求和规格,周大师总是能够给出满意的答案。或者说雅江光电灯具的创新,有周大师的一份心血和精力,所以我觉得这个也完成了他的在舞美团队中的技术革新。
最后,我认为这次会议的意义还在于它的理论创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周大师和他的团队一直在不断推动舞美行业的发展。而今天的会议正是这一系列思考的延续,它将为我们未来的创作和技术革新提供新的视角和动力。总的来说,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我可能更多地从内容层面去思考,但我也希望能在实践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支持周大师以及他率领的舞美团队。我相信,在周大师的引领下,中国舞美行业必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高水平的拓展,以及更高效率的生产。
▲浙江非遗保护中心(省非遗馆)传播推广部主任、国家一级导演黄亦川
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能够参加此次交流会,特别是在数字化的背景下,今天我更想分享的是“语境”这一概念。作为导演,我深知灯光在舞台表现中的重要性,无论是舞剧、话剧,还是其他剧种,灯光的语境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与周大师的合作,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舞台表现中的各个元素——从机械、视频到灯光、舞台设计——如何在统一的语境下协调共生。这种跨领域的整合,实际上是我们长期以来不断交流和实践的成果。在当前社会和舞台艺术创作中,我们面临许多瓶颈,尤其是LED光源的应用与传统灯光技术之间的冲突。例如,LED光源的泛光特性与我们常用的聚光灯光源在视觉效果上常常产生矛盾,这给舞台设计带来了不少挑战。如何解决这种冲突,如何在保证内容表达的统一性和有效传播的同时,兼顾技术创新,依然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在与周正平的讨论中,我们曾提到过一个问题:是否可以用现代的数字化技术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比如,过去我们依赖人工控制的追光,现在是否能通过数字化技术让追光灯具自动跟随演员的动作?这种技术上的替代是否能够保持与情感表达的契合?因为我始终认为,灯光不仅仅是技术的呈现,更是情感的传递。灯光的每一次变换,都承载着深刻的情感和语境。因此,我认为数字化技术是否能够真正取代人工操作,依然是我们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我们是否能通过红外线定位技术等手段来实现灯光与演员动作的同步,从而将节奏和情感连接在一起,这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也许在未来的舞台实践中,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探讨如何在LED、机械、数字化等多种新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一种更加统一、协调的舞台艺术表达方式。
总的来说,我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就是抱着这样的问题和思考来学习和交流的。尽管今天我没有机会听到所有老师的发言,但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尤其是对未来舞台艺术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表达方式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的思考。希望我们在未来的探索中,能够坚持我们的艺术追求,并不断努力创新,推动舞台艺术的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 裘冰
刚才我注意到,雅江光电开发了一套剧场灯光与场灯智能控制系统,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实际上,在剧场中,我们希望观众一进入剧场,就能够迅速进入戏剧的空间和氛围。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常常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在观众入场时调节场地的灯光,尤其是如何在环境灯光方面做到细致的控制。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采取一些比较原始的手段,比如调暗前方的灯光,调整光线的强弱,尽可能让观众一进场就能进入到戏剧情境中。这个过程往往是我们灯光师的一项挑战——如何在观众进场的短短时间内,迅速调整光线,让整个环境自然过渡到舞台表现所需要的氛围。如今,我们对这类氛围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沉浸式体验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我们希望不仅是舞台上的灯光变化,连剧场的整体环境灯光也能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刚才我有机会看到雅江光电的智能灯光系统,这套系统非常出色。我认为它能够非常好地融入到我们的剧场整体控制系统中,提供一个高效而精准的灯光环境调整。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剧场的灯光,还能让我们更精确地控制灯光变化,以适应不同的演出需求。在这里,我还想提到一个更为重要的点。随着我们每年在不同剧目和项目中的创作探索,创新和变化变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尤其是来自设备厂商、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方面的支持。就拿这几年我们参与的乌镇互联网大会来说,黄亦川导演、周正平老师等都在其中付出了巨大努力。乌镇大会从最初的马云、马化腾等的创作会议,到如今的无人化展演,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范式。
每年我们都在引入新的技术手段,从第一年的机械臂应用,到第二年的魔方技术,再到今年的360度旋转和可升降人型装置,这些创新都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尤其是我们省内优秀的技术厂商的帮助。这些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灯光呈现也越来越精细和多样,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剧场创作。所以,我认为,正是像雅江光电这样的具有情怀的企业,才能够为我们的舞台设计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帮助我们共同完成这些艺术呈现。我相信,未来在数字化、智能化和创新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我们的舞台艺术表现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谢谢大家!
▲浙江省新时代文旅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蒋晓峰
非常感谢这次机会,我怀着学习的心态来到这里。虽然我对灯光领域并不熟悉,但作为文旅产业研究院的一员,我在文旅项目和舞台项目的交集上,积累了一些经验。我发现,文旅产业和舞台艺术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文旅项目的产业结构往往是固定的。当我们确定了项目的内容、场景和舞美之后,这些板块的设计和规划基本上是稳定的,可以追溯到整体的运营框架。这种结构的固定性让我们在文旅项目的推进中,有更多的控制力和可预测性。然而,舞台艺术就不一样。舞台的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尤其是在小型舞台或内场的表现上,常常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大舞台和小舞台的概念以及需求的差异,带来了不同的设计和技术挑战。对于大规模舞台,我们通常会在前期就确定好场景和道具,而后端的声光电影等要素则在后期进行配合和呈现。
如今,越来越多的文旅项目通过灯光和技术手段来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与此同步的是,电、风、光、声音等元素逐渐被整合到互动体验中,带给观众更多沉浸感和体感的产品体验。在许多新的文旅项目中,这种多感官融合的呈现方式成为了主流。以“文成公主”在成都和西藏的演出为例,我亲自去看过多次,尽管场景和内容大致相同,但每次去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灯光和特效的变化上。例如,融入了雪、风、雨等自然元素,甚至通过特效让观众感受到风吹或被“打湿”的体验。这种通过灯光和特效创造的场景变化,极大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然而,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随着场景效果的复杂化,特别是在大场景中,如何高效地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修剪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我们不可能依赖人工方式来完成所有的维护工作,尤其是对于大型项目来说,这种做法不仅不现实,还可能导致效率低下。
因此,在文旅项目中,设备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通过智能化手段来进行检测和修复,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对于舞美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舞美设计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使得其背后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工作尤为繁重,尤其是灯光和其他设备的配合。我们常说,最终的艺术呈现是通过舞美、演员和导演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但实际上,背后投入的工作往往是我们看不见的。这包括灯光的精准调控、设备的维护和调试,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和细致的管理。
今天的会议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我深刻感受到舞台背后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投入,更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与协同。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学习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如果未来有机会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我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互动,进一步提升我们在文旅和舞美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再次感谢大家,我期待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各位交流,也希望未来能够在项目中实现更多的互动和合作。
▲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 王鲁杭
最近,我接触了很多关于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的讨论,尤其是听到一些专家和学者讲解人工智能模型的解答,这让我产生了很多思考。
坦白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不禁在想,未来舞台上是否还会有真正的表演,是否演员的角色会被替代?我相信表演艺术肯定会存在,但我也意识到,技术的进步可能会让很多传统角色被替代。比如现在你们从事的灯光设计、舞美创作等工作,未来可能不再需要人类艺术家的亲自操作,取而代之的是由模型操作者或生产者来完成。未来的舞台,可能会是由人工智能和模型主导,艺术创作和生产的界限也许会变得模糊。这也让我思考到,我们现在舞台上的艺术创作,其实是由演员通过表演讲述故事,灯光和音响是辅助性的元素。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和智能化的场景可能会成为主流,甚至可能重新定义“艺术”的含义。假如所有的舞台演绎和故事讲述都能通过高度智能化的系统来完成,那么我们的角色、我们的艺术创作的形式,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此外,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一些需要固定和长期使用的设备,是否应该采用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方式进行生产和使用?毕竟,很多技术和设备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易用”,而过去需要艺术家精心设计和调试的内容,未来可能会通过智能化的生产流程来实现。而这些变化会让我们所从事的行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我承认,这些问题对我来说也充满疑虑,技术的进步如此迅猛,我们作为从业者是否还会在这个领域有足够的位置,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特级专家周正平
谈谈我们灯光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舞台灯光在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通常是最后一个环节。我们不仅仅是对视觉效果进行最后的调整和呈现,还承担着协调各方面设计的责任。通常,剧场制作人在排期时总希望缩短灯光调试的时间,因为每延长一天就意味着额外的成本。导演的排练时间、服装设计、音乐编排、布景搭建等往往都在提前几个月就已经完成,唯独灯光设计的时间被压缩,导致灯光设计和调试的过程变得异常紧张。
随着灯光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工具和功能也逐步增加,但这反而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原本我们可能只需要操作50个灯,而现在可能需要控制200个灯,面对越来越多的灯光通道和复杂的程序,我们的工作量并没有得到减轻,反而变得更为繁重。每一个灯光的变化都需要现场调试和精细化控制,操作人员常常陷入“没完没了”的调试中,这已经成为我们灯光行业的一大困扰。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虽然灯光设备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但我们操作人员的压力依然巨大。我常常与设备研发团队沟通,告诉他们,研发出新的技术和工具当然重要,但如果这些工具不能有效减轻我们灯光人员的工作压力,那么这些技术进步就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的创作环境下,时间非常紧张,尤其是像王总和导演所面临的困境,剧组人员都在急于完成任务,但给灯光人员的时间非常有限。大家都希望能够快速完成所有的工作,但实际上,灯光调试的工作量和复杂度是不可小觑的。演员一到位,导演一声令下,所有的灯光效果就要迅速到位,这对灯光人员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尽管如今人工智能、增强现实(AR)技术等新技术在逐步应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仍然面临许多技术上的难题。当前的智能化工具虽然在功能上越来越强大,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并没有真正为灯光操作人员减轻负担。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更多功能的工具,而是更加直观、便捷的智能化设计,能够让我们在复杂的创作过程中,轻松应对各种变化,提升工作效率。总之,尽管科技在不断进步,但在灯光设计和操作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通过智能化工具减轻灯光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艺术创作的效率和质量,仍然是我们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今天的讨论能为我们找到一些新的思路,推动行业更好的发展。谢谢大家!
▲学术主持: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灯光专业委员会主任 周奇期
毕竟我们在整个行业背景以及整体的社会背景下面去做这样的一个探索,实际上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思考和实践,并且要通过我们最终的检验之后,才能看我们的方向是否是准确的。那么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不管是AIPC这种深层次的人工智能也好,或者是我们多场景多人多点的力量,最终以模式拓展为好。
对于我们的需求,其实更多的是在一个具有统一专业背景下的多类垂直领域,细分的这么一个生态环境下做一个不断的生长和拓展。
其实对于我们从业者来说,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把自己的这一块专业如何和未来的发展更加的契合,更加的适配,使得自己在未来的这样一个在创作过程当中能够更好的融合所有的科学技术,这个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今天也非常感谢大家才能够莅临本次论坛,本次的论坛到此结束。
观摩龙之梦国际大马戏《魔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