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山村位于新寨镇南面,距集镇2公里,距印江县城1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50亩,共有10个村民组456户1478人,现有党员42名。团山村采取“村党支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国家级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对辖区土地进行统一流转和规划,发展集体经济茶园1484亩,整合投入资金420余万元盘活撂荒山地建设“烟-蔬”轮作基地550亩,利益联结180户,辐射带动1500名在家群众就近就业。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38余万元,收益22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可达42万元,收益25万元。
新寨村位于新寨镇集镇,距印江县城14公里,全村国土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4亩,共有12个村民组417户1743人,现有党员42名。新寨村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积极构建“党建+产业”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茶叶850亩、精品水果120亩、订单辣椒250亩,带动群众就近就业1000余人次,依托省级茶叶示范园区、云上天池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项目,促进农旅一体化,平均每周可接待游客300人次。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36万元,收益3.5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可达55万元,收益6.5万元。
善都村位于新寨镇东面,距集镇2公里,距印江县城1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4.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84亩,共有10个村民组435户1471人,现有党员27名。善都村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茶叶110亩、水产养殖20亩、中药材20亩,按照“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80余亩建成辣椒育苗基地,出租到梵净红公司,同时种植订单辣椒300亩,打造了集育、种、收、售为一体的辣椒产业链。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37万元,收益7.7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可达60万元,收益8万元。
干家村位于新寨镇西北部,距集镇2.5公里,距印江县城19公里,全村国土面积2.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3亩,共有3个村民组191户677人,现有党员17名。干家村立足资源优势,引进莞铜乐丰农业产业园有限公司及南瓜加工厂,打造南瓜种植“物流、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示范园,以“主产区+分产区+农户个体”模式带动大户和群众种植南瓜约200亩,年产量可达100万斤以上;通过盘活闲置养猪场改建牛场,建成厂房700平米,存栏可达160余头,利益联结35户,带动就业300人次;同时,统一流转农户土地发展茶叶150亩,油菜-红薯轮作130亩、订单辣椒50亩。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35万元,收益8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可达45万元,收益8.8万元。
棬子村位于新寨镇东南部,距集镇7公里,距印江县城23.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4.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9亩,共有10个村民组345户1311人,现有党员38名。棬子村立足发展优势,统一流转农户土地种植订单辣椒320亩,通过盘活闲置养猪场租赁给大户,租金10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36万元,收益13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可达58万元,收益3万元。
板山村位于新寨镇南部,距集镇5公里,距印江县城2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6.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34亩,共有11个村民组260户1015人,现有党员54名。板山村依托连片稻田、水源充足、气候温和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建成占地60亩水产养殖基地并投产,主要养殖甲鱼、草鱼、鲤鱼等,年产量约5万余斤;通过盘活闲置小学教学楼改建酸鱼加工厂,对本村和附近村养殖的鱼进行深加工,每年可生产酸鱼2500斤以上,直接带动群众就近务工300余人次,发放工资10余万元,同时,种植精品水果300亩,正盘活闲置养鸡场预计今年投入使用。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40万元,收益16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可达60万元,收益21万元。
凯望村位于新寨镇东部,距集镇14.5公里,距印江县城28公里,全村国土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90亩,共有14个村民小组540户1770人,现有党员45名。凯望村通过招商引进贵州省生态渔业公司,建成近40亩鲟鱼养殖基地,村集体通过入股的方式每年固定分红,利益联结92户,带动就业350人次;采取“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种植精品水果400亩、订单辣椒213亩。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38万元,收益7.2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可达52万元,收益8.9万元。
乐洋村位于新寨镇南部,距集镇25公里,距印江县城37公里,全村国土面积9.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30亩,共有17个村民组491户1846人,现有党员41名。乐洋村推行资源发包租赁模式,将100亩鱼塘承包给圆康综合开发合作社,可容纳养鱼10万余尾,利益联结116户带动群众就业240人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2.6万元,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种植订单辣椒20亩;入股养牛场每年分红资金5万元;同时,今年发展种植山桐子600亩。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21.6万元,收益17.6万元;预计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可达45.6万元,收益18万元。
聚焦“一个核心”,高位推动党建引领聚合力
一是筑牢战斗堡垒。按照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持续在全面达标基础上提质增效,进一步建强党建为民阵地,抓紧抓实“排队抓尾”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奋力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村党组织在发展中引领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二是建强干部队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实施“源头培养”工程,采取学历提升、擂台比武、示范领讲等方式,提升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经验,通过“2+1”结对帮带模式,培养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44人,下派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1人,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省市县培训21人。三是深化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致富能手、乡贤能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带富”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强村富民注入新活力,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各类“土专家”“田秀才”,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培养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023年,我镇14名农技人才被认定为“铜仁市乡土人才”。
构建“一套机制”,高强推进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一是建强指挥体系。严格落实《铜仁市“强村富民”计划三年行动方案(试行)(2023—2025年)》,成立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构建“镇村书记亲自抓、专班专人具体抓”的责任机制,清单式细化镇村两级工作职责,全面推进实施强村富民工作。二是实施包村机制。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和村情实际,围绕目标任务、工作举措、服务保障三个方面每村制定“一村一策”,进一步细化任务举措,按照“班子成员+联系村”的方式,进一步压实目标责任,严格落实月调度、季分析工作机制,常态化对强村富民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推动。三是建立帮带机制。按照“镇统筹、支部引领、抱团发展”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统筹21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构建“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发展格局,采取“一带一”帮扶模式,示范村每月到后进村指导一次强村富民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工作研判,今年来,我镇召开强村富民工作专题会15次,开展下村指导38次。
搭建“三个平台”,高效激活强村富民新动能
一是成立强村富民公司。成立镇级强村富民总公司、村级强村富民子公司,统筹资源要素,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方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同时对全镇21个村闲置资产进行整合管理,建立“一村一策”,进行任务化管理,因地制宜、因产施策,实现对口盘活。团山村通过盘活撂荒山地建设烟蔬轮作基地550亩,烤房50间,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7.5万元。二是创办强村富民工坊。通过整合资源、资金,2024年4月在团山村打造了集产品体验、产品展示、产品直播等区块功能为一体的直播工坊,依托网红人才资源开展助农直播带货,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让“村企民”共育的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今年来,通过电商直播销售的茶叶、红薯粉、土猪肉、酸豇豆等农特产品销售额已达20余万元。三是搭建服务保障平台。通过广泛集需求、宣传全覆盖、业务先办理等方式为发展思路清、产业前景明、个人信用好的农户提供金融支持,截至目前,办理产业发展贷款350余户,发放贷款金额2300余万元。同时,全力为服务产业技术人才提供保障解决实际困难,推动青年人才协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试点工作落地落实,每月至少一次到村指导,截至目前,开展协办工作50余次,解决村级产业发展难题2个。
探索“三种路径”,高质拓宽增收致富新渠道
一是放大龙头企业的联农带动力。紧扣全县“2+N”产业发展布局,依托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和2家省级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强村企联动,形成利益共同体,在互助互促的基础上实现利益共享,辐射带动后坝、团山、新寨、善都、干家、棬子、新坪等7个行政村产业发展,直接带动180户5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年累计为群众增收210余万元。二是强化产业集群发展核心引领力。通过打造以板山酸鱼加工厂为核心的大塘产业带,结合“神仙谷”景区,形成“养殖+加工销售+旅游”的产业链条,实现单体产业向多元产业、一产养殖向二三产延伸的转型升级;打造以团山村、新寨村为双核心的联村产业群,依托云上天池、环湖彩虹路、水上娱乐设施等景观景点,形成“休闲游玩+观赏+餐饮+住宿”产业链条,带动生态旅游消费,实现群众就近务工就业。三是激发资产盘活创新驱动力。按照“资源换资金、存量换增量”的发展思路,全面梳理镇域范围内废旧教学楼、废弃养殖场、撂荒山地等各类闲置资源资产,在盘活闲置资源、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建立“一产一档”进行清单化管理,采取招商引资、合作开发、流转整合等多种形式“腾笼换鸟”,实现对口盘活,不断创新思路、探索出路,进一步探索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01
坚持党建引领是根本保障
要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领导力,确保党的各项政策方针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积极发挥“领头雁”带动作用,不断夯实战斗堡垒,引导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和富民增收的实践中。
02
龙头企业带动是核心引擎
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格局,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激活农村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
03
持续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
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村级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通过加强技术支撑、提高产品品质、拓展市场渠道等措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这样农业产业才能提升吸引力、拥有持续力、富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