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是报喜不报忧?答案很扎心,父母都看看

文化   心灵鸡汤   2024-09-07 18:29   甘肃  


文/子不语

      “调教”父母的“调”,是往一碗热汤里调味,淡了加点盐,咸了加点水;而“教”,是不断提醒他们,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那时谁都可能离开他们,但我们一定都会陪在他们身边,喂他们喝完这碗我们共同熬了一辈子的热汤。人是爱的容器,记得我爱你。

——张皓宸,《读者》2024年第14

早高峰的地铁上,被挤得窒息狼狈;
租房子遇到黑中介骗房租,被迫搬家,欲哭无泪;
卷入职场上的钩心斗角局面,却又被迫背锅,委屈无处诉说;
又加班到很晚,搭上空荡的地铁已经是末班……

纵然生活百般难,接到远方父母的问候电话时,还是会习惯性地回复一句“我挺好的”

每一个身在异乡的孩子,早就学会了言不由衷,报喜不报忧。

而这善意的谎言背后,有无奈,也有深沉的爱。

来源:视觉中国
害怕让父母失望
娃小时候“鸡娃”,娃长大了“比娃”。
攀比行为的背后,是许多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不能丢的“面子”。

而这所谓的面子,也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背负了太多心理压力。

他们害怕父母失望,不敢正视失败,遇到困难,习惯性选择隐瞒,失去了报忧的勇气。

电影《天伦之旅》的男主角——退休工人弗兰克,对他的四个子女都寄予厚望,并给出了具体的“硬指标”。

在他的规划里,大女儿成绩必须第一,将来能有个好工作;
小女儿适合跳舞,长大了一定要成为优秀的舞蹈家;
大儿子可以在音乐道路上发展,成为伟大的指挥家;
小儿子要成为画家。

他固执地认为孩子只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努力,就一定会变得优秀而完美,却从未问过孩子们的真实想法。
关于未来,他们没有发言权,只有执行的责任。

后来,妻子去世,弗兰克挨个去看望他培养出的“出类拔萃”的孩子时,才发现,子女多年来对他隐瞒了真相,他们生活中的苦楚都不曾和自己倾诉:

大女儿艾米是公司的CEO,丈夫出轨,婚姻破裂,却在父亲面前假装和睦;
大儿子罗伯特是个鼓手,为了不让父亲失望谎称要去欧洲演出;
小女儿罗丝是个从事舞蹈工作的单亲妈妈;
而小儿子大卫因吸毒过量离世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很简单:父母过高的期望,让他们只想逃离;很少被夸奖的孩子,也对父母失去了信任。

为了避免被指责和批评,敏感又脆弱的他们选择报喜不报忧。
表面上粉饰太平,同时,也掩盖了潜在的生活隐患。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报道:

某中学老师的女儿成绩优异,能歌善舞,从小到大都是人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如此优秀的孩子,却在出国留学一年后,选择轻生。

她在给妈妈的遗书中写道:“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并坦言自己受抑郁症之扰长达8年,痛苦不堪,但从未对父母提过只言片语。

事后,这位老师反省道:对孩子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没了解她成长的精神痛苦。

以爱之名让孩子不堪重负,正是不少父母的问题所在。

来源:视觉中国
不想让父母担心
网上有一个话题讨论:“在外过得不好要不要告诉父母?”

高赞回答是:“把痛苦说给父母听只会得到双倍的痛苦。”

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跟父母报忧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他们徒增烦恼。

因此,大多数成年人选择戴上面具,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欢笑挂在脸上。

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里,纪南嘉得了癌症主动离开了相处多年的男友,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宁可被母亲喋喋不休地催婚,也选择闭口不谈,从手术到治愈都独自面对。

乔夕辰被中介骗租,真正的房东上门要求她搬走。

爸爸看到她的朋友圈说在找房子,打电话问她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

她却骗父母说,那是她替别人找房子,她好着呢。

剧中的角色也是万千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的缩影。

每个出门在外的年轻人都学会了粉饰太平,学会了对家人报喜不报忧,经常用一句“我很好”来宽慰父母。

最近,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变故,遇到公司裁员,陷入求职煎熬。

在最无助的时候,也想过打电话和远方的父母倾诉一下,可是每次拨通视频电话,看着鬓发斑白,苍苍老矣的父母,还是不忍诉苦。
反而,笑着跟他们说,一切都好,切勿担心。
想起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越说越烦;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越谈越崩。”

很多时候我们跟父母的相处模式就是这样,分享幸福,可以让幸福加倍。

但是痛苦不是,痛苦只要父母听到,对子女来说就是双倍的痛苦。

生活中的苦不会因为你的倾诉而变得简单,传递的焦虑跟失落却是双份的。

因为都在乎对方,想帮却帮不上忙的失落感远比痛苦本身更让人难受。

既然多说无益,不如避而不谈,彼此的心理负担都能少一点。

小时候,磕了碰了,都会哭着向爸妈寻求安慰;长大后,再苦再难,都咬牙坚持,烦恼说给朋友听,安稳留给父母双亲。
来源:视觉中国
良性沟通是维系亲情的桥梁
很多时候,在孩子报喜不报忧的时候,父母也瞒着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摔倒了自己在家默默养伤,生病了瞒着孩子住院……

他们尽量不麻烦孩子,但当孩子从别人口中得知真实情况后,往往会更加自责和愧疚。

孩子和父母都在用自以为对的方式保护对方,各自扛下生活的重担,留给对方的只有表面的笑脸。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

有些沉默,看似是不想打扰,实际是感情的冷却。生而为人,我们需要被理解,被关爱。

而真正爱你的人更愿意看到你倾诉烦恼之后快活的样子,而不是一个人默默承受所有。

既然家是港湾,那我们就应该试着敞开心扉,改变和父母的相处方式。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沟通就如同一门艺术,是最不可回避的协调感情的桥梁。

所以别让你的感情死于沉默,亲情最需要彼此信任,良性沟通,彼此支撑。

1.降低期待,给足安全感

儿孙自有儿孙福,做有松弛感的父母,养育有幸福感的孩子。

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创造一个温馨轻松的成长环境,不做过高的期待和要求。

树有树的长法,花有花的花期,儿女有儿女的生命轨迹。

父母不必揠苗助长,亦不必过度担忧,只需提供成长需要的土壤,降低期待,或许他们会给你更大的惊喜。

如果你的催促和唠叨,只会让孩子敬而远之,不如多些理解和认可。

琐事不争吵,遇事不埋怨,有事一起扛,给足孩子安全感,让他们主动敞开心扉。

2.包容理解,尝试非暴力沟通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不会好好说话,内心关心彼此,说出口的话却总是让人寒心。

词不达意的表达,往往会对亲情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让亲情之爱变成一生难以治愈的伤痛。

来源:视觉中国
不义富多扰,家和贫也足。

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要合理发泄负面情绪,多点包容理解,少点语言暴力。

家人之间最好的相处,不翻旧账,好好说话,才能亲密无间。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每个家庭的相处方式千差万别,但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是相同的。

互相报喜不报忧的出发点是好的,用善意、温暖守护对方,以爱的名义营造其乐融融的假象,转过身后各自孤独地舔舐伤口、处理难题。

但更希望,家人之间能好好沟通,抱团取暖,报喜也报忧,喜乐能同担。
点点“在看”,愿我们都能找到幸福的方法。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面试官:“老板和同学同时开口找你借车,你借给谁?”他的一句回答,当场被录取

他们恋情曝光,网友破防:这一次终于爱对了!
为老母亲1.6万的转院费三个儿子吵翻,揭开了养儿防老最大的困境……

绝世美男的八卦,越挖越有看头

热搜上的“100元干净饭”挑战,暴露了什么


作者:子不语。责任编辑:毛新雯;策划编辑:潘玉婷。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每晚相约,陪你读书、看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