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预制调料成了过年赢家?
创业
2025-01-31 22:22
河南
文:王智远
| ID:Z201440
大过年,走亲戚必不可少。
人少还行,人多就麻烦了,因为准备一桌子菜,往往要花费大半天、甚至一整天时间。
今年我有一个感受:舅舅、叔叔、还有我家年夜饭餐桌上,酸菜鱼、麻婆豆腐等菜频繁出现,这些菜和以前家庭聚餐餐桌上的不同,味道几乎和饭店里面没什么差别。
去厨房打过下手后才发现秘密,虽然大家不吃预制菜,但预制调料也成了刚需品。
预制调料,就是做饭时,把最麻烦的调味环节打包好的「懒人神器」。
以前想做一道酸菜鱼,得先炒酸菜,放花椒、泡椒、干辣椒……还得研究先放哪个,放多少,甚至一不小心还会翻车。
现在,拆开一包酸菜鱼调料,里面连酸菜都配好了,只需要把新鲜的鱼片煮好,倒进去煮一下就好了,它不像预制菜那样直接做成成品,而是把最复杂的调味部分搞定了。
我觉得,这是一种好事,为什么呢?有四点:
一,比较省时间。
像我们这,不光年轻人出去打工,中年人好多也常年在外,家里几乎要么剩下老人,要么就没人了。
而且平时也没时间研究做饭,过年回来突然要做一桌子菜,让人头大。有了预制料包,打开一包,按照步骤来,几分钟搞定。
二,让做饭变简单了。
以前想做一个酸菜鱼,光调料得七八种,还得研究先放啥后放啥,如果没有经验,一不小心就翻车了。现在,一包调料全搞定,你只要煮个鱼片,就好了。
三,味道也比较稳。
家里做饭,水平参差不齐很正常,有的人口味重,做出来多喝两口酒都不行;有的是不放酱油,没个看相。但有了预制调料,味道基本不会出错,谁弄都差不多。
四,小白也能做。
过年我做的椒麻鸡,不仅我妈说好吃,我姨、姨父也炫了不少,所以,它能让不太会做饭的人也能上手。
而且,我认为,预制调料也悄悄在改变家庭做饭角色的分工;以前,厨房是女人的地盘,男人进去都得小心翼翼。
现在,厨房的“门槛”被降低了,男人和年轻人也愿意进厨房了。
为啥?因为做饭太麻烦了。
得买菜、切菜、调味,一整套流程下来,新手很容易手忙脚乱;现在,只要按照包装上的步骤,几分钟就能搞定。
这可以把平时不怎么做饭的男性和年轻人吸引过来了,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过年的年夜饭,我做,父母帮忙,分工合作,氛围拉满。
除了这些,预制调料还有一个隐形好处:
它解决了调料用不完浪费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有些调料用得少,但又不可或缺。比如胡椒粉、花椒面、蚝油、老抽,没有吧,不行;买了吧,一年也用不了几次。
结果买了一大瓶,用了一两次,剩下的就放在角落,时间一长,要么过期变质,要么结块发霉,最后只能扔掉,既浪费又可惜。
我在北京时,有一次想吃番茄炖牛腩,然后买了一瓶番茄酱,结果用了一小部分,剩下的一直放在橱柜里。等第二次再想用时,发现早就过期了,只能扔掉。
在乡镇,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很多家庭平时只有老人在家,做饭简单,用的调料也少;到过年过节,亲戚们聚在一起,才准备一桌好酒好菜,预制调料正好满足了这种“偶尔需要,但又不想浪费”的需求。
我看了下,大部分包装也就吃一两顿,不用担心保存问题。所以,它在以一种柔软的方式,进入乡镇的厨房生态。
为什么是柔软的方式呢?这方面观察来自于老家超市。
以前的超市,调料区很简单,主要卖基础调味品。比如,一袋袋盐、一瓶瓶酱油、一罐罐豆瓣酱,整整齐齐摆在货架上。这些调料,像是厨房里的“基本功”,家家户户都离不开。
现在超市调料区变成“复合型”:一半是传统调料,另一半留给了预制调料。
摆放方式也变了。以前是按品类分,比如盐归盐,酱油归酱油。现在是按菜系分,有川菜区、湘菜区、粤菜区,像个小型「美食地图」。
促销策略也变得更贴心了。以前买一送一,送的还是同一种调料。现在呢?买一送一,可能是“尝鲜装”或者“家庭装”,甚至还有「年夜饭套装」。
这些套装,从最少两包到最多十二包不等,价格基本不超过一百块钱。不论是想试试新口味,还是准备一桌年夜饭,都能找到合适的组合。
所以,预制调料就像「双面胶」一样。对做饭的人来说,它解决了年夜饭这种“偶尔需要,又特别麻烦”的问题;对超市来说,它让调料的消费频次从“一年几次”变成了“一月几次”。
我认为,预制调料下沉,其实反映了消费心理的变化,这种变化,和我们生活节奏息息相关。
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大家都忙得很,很难抽出大把时间来准备一顿饭;预制调料正好满足了这种“快速烹饪”的需求。
二,年轻一代更注重生活品质和效率,不想天天点外卖,觉得不健康;但又觉得做饭太麻烦,费时费力。预制调料,就像在外卖和做饭之间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而且,预制调料还解决了一个痛点:食材可以自己准备,调料用现成的,既保证了新鲜,又省去了调味的麻烦;
因此,我认为,预制调料的出现,正在改变年轻一代的做饭方式。
既然这样,预制调料是否会替代传统调料呢?
我认为不会。
年轻人接受,不代表乡镇上的人接受。我问了我叔,他的回答是:“吃什么预制调料?做饭嘛,放点盐、鸡精、胡椒粉就行了,哪有那么讲究。”
这种观念在老一辈人身上比较普遍。他们习惯了传统炒菜方式,觉得预制调料“没必要”,甚至认为做出来的菜不够“地道”,少了家的味道。
另一方面,预制调料本身也有局限性。
首先,质量参差不齐,我看了下,有些低价的预制调料,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因为有的牌子,我都没听过。
其次,虽然预制调料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但对追求家常口味的人来说,肯定是不够灵活的,像做个杂酱面、炸个鱼啥的,传统调料无疑是首选。
更重要的,预制调料和传统调料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对没时间研究做饭的人来说,肯定有用;而对于经常做饭的人来说,那传统调料更容易发挥了,所以,我感觉,它更像一种补充品。
不过,单从过年回家做一桌子菜这件事上,至少满足了大部分诉求,明年,要突然做一桌子菜,你也可以试试看。
————
推荐阅读:
1.《
大胆向世界输出你的秩序
》
2.
《
Claude发布一套智能体构建指南
》
长按识别下方图片
加入
MANDUN星球
,同时可加入
智远的付费社群
觉得
有价值
,欢迎
点个在看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舍满取半,欢迎
分享给更多人。
王智远
商业记录者,主持人、《复利思维》《自醒》图书作者;专注于市场营销、消费心理、AI新科技、精神生活与商业探索。
最新文章
我用deepseek的一些方法
预制调料成了过年赢家?
在老家,给您拜个年
DeepSeek的Janus-Pro表现如何?
用Prompt还是智能体?
和飞书妙记很像的本地化产品
用好深度搜索的8个方法
OpenAI发布首个电脑智能体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AI助手?
如何看待公众号内测智能回复?
小红书,给行业上了一课
Perplexity AI想与TikTok合并?
为什么模型还在开源?
大佬们在知乎回答了AI的哪些困惑?
钉钉,变了
小红书能留住TikTok用户吗?
我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如何防止诈骗?
「小模型」有更多机会点
语言模型到底是什么?
积累你的原始资本
NLP的早期发展里程碑
如何在别人的朋友圈打好广告?
大胆向世界输出你的秩序
DeepSeek-V3巧取捷径?
爆火的DeepSeek-V3强在哪?
一份「小生意」内参
瓶颈是一份「馈赠」
Claude发布一套智能体构建指南
一口气看完OpenAi后八天内容
字节两大产品猛攻Adobe市场
下一代内容操作系统什么样?百度给出新答案
Open AI推出Projects
赚钱的AI产品做对了什么?
一口气看完OpenAI前四天内容
比Sora好用的AI视频工具
大多数人不喜欢讲逻辑
AI浏览器要来了吗?
ima.copilot的一些技巧
一些智能体开发的认识
Kimi文生视频即将到来
一套想赚钱必须改变的观念
AI开卷数学模型,哪家强?
虎嗅FM创新节给我的议题
主动消除模糊
有人用飞书表格赚几十万
AI搜索联想:空间、地图、任务
所以,你跟谁比?
智能体可以商业化了?
微信新“王牌”露出水面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