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桥梁专家
市交通运输局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周昌栋
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并作为湖北唯一代表赴京参会
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2024年12月30日,宜昌市民盼望已久的夷陵长江大桥恢复通车。封闭期间,夷陵长江大桥顺利完成236根斜拉索的更换,成为全国首座钢绞线单索面混凝土加劲梁三塔斜拉桥。这项工程的背后,离不开一位老同志的付出与心血。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至喜长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秭归香溪长江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公路桥改造、清江洞湾大桥、黄陵洞大桥……串起这些著名桥梁的不仅仅是长江和清江,还有一个名字:他就是湖北省知名路桥专家周昌栋。先后参与几十座长江大桥的技术审核、设计、评审、修建、改造和研究,被称为公路桥梁方面的“定海神针”“主心骨”。
周昌栋出生于1950年,1968年参加工作。多年来,他率领技术团队,研究完成了祖国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长江大桥;主持完成了数十项科学技术攻关项目,取得了中国路桥发展史上多个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辉煌业绩……
如今,他不忘初心,淡泊名利,谢绝了百万年薪的聘请,仍战斗在国家路桥建设一线。
周昌栋在研究图纸 刘洪进摄
临危受命开启先河
1996年,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纳入国家规划。1997年初,周昌栋出任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
在审核技术文件中,周昌栋提出了30多项优化设计方案,诞生了20多项特大型悬索桥关键技术成果,为工程节省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
为建设好这座跨长江公路大桥,周昌栋起草了《特大跨径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科研课题报告,被交通运输部纳入“九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他提出的悬索桥主要金属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填补了我国大型悬索桥主要金属构件质量检验评定的空白,推动了我国特大型悬索桥设计、施工质量检验等技术进步。
周昌栋作“夷陵长江大桥斜拉索更换工程关键技术”报告
夷陵长江大桥是完全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监理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梁,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心血、智慧和力量。
200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周昌栋代表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指挥部,接受了国家颁发的鲁班奖。之后,大桥获得了全国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大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
多项创新全国推广
2019年10月,69岁的周昌栋在伍家岗长江大桥工地
一项沥青路面施工革新,让施工进度提升4倍。
周昌栋1994年提出了逐层覆盖封闭养生办法,这种快速施工法不需要封路阻车,不仅施工进度比过去提高4倍,且路面质量稳定性好,裂隙明显减少,路面强度提高,每公里节省施工费用1.4万元。这项技术,仅在湖北省内推广,每年就可节省施工费用2000万元以上。
获奖证书 刘洪进摄
一块石头的建议,让铺路每吨碎石成本降低大半。
2008年4月,周昌栋牵头对宜昌类似南京玄武岩的石头进行普查。他带领技术团队在夷陵区雾渡河、兴山县高岚等地,发现了类似玄武岩的石头——灰绿岩和闪长岩。这不仅为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节省了大量运费和材料费,还为宜昌当地百姓增添了新的财源。
公路大桥“转体”合龙,解决水库大桥施工难。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需要修一座跨湖大桥,由于清江库区已经蓄水,超深水河谷为建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周昌栋提出的“两岸预制成拱,转体合龙”建桥方法,一举攻克了高山峡谷深水建桥的难题,为湖北建桥工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将出马再写新篇
周昌栋退休前,多位领导、数次挽留他留在宜昌。同时,广州一家大型施工企业也找上门来,提出百万年薪的丰厚待遇。面对宜昌的挽留和年薪百万的邀请,周昌栋谢绝了高薪聘请,选择退休后留下来为宜昌继续效力。
周昌栋在伍家岗长江大桥工地上
自2012年10月接手至喜长江大桥总工程师任务后,周昌栋在大桥工地,整整忙碌了四年多时间。为保护主缆钢丝不生锈,他们在国内首次采用锌铝合金镀层技术,为钢丝形成氧化膜,这一技术使大桥延长20%寿命。为保护珍稀鱼类,周昌栋不仅否决了在江心建桥墩的方案,还增加了多项环保措施。
周昌栋在至喜长江大桥工地上
周昌栋集思广益,率领专家团队,不断探索利用新方法、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建成了超一流的至喜长江大桥,取得了26项科研成果。其中,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产生1项国家级规范,取得4项科技成果、5项国家工法成果。获得了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和“国家优秀投资项目大奖”。
老当益壮余热生辉
周昌栋(前排右二)在伍家岗大桥工地上 景卫东摄
2016年底,完成至喜长江大桥建设后,日夜操劳忙碌了4年多的周昌栋,来到深圳养老。2017年3月,在至喜长江大桥通车后,仅仅休息了月余的周昌栋又来到了伍家岗长江大桥建设工地,继续负责大桥的技术工作。
周昌栋介绍长江大桥施工 刘洪进摄
“从主塔桩基和塔柱、重力锚、隧道锚,到主缆、索鞍、锚固系统、钢箱梁,再到桥面附属等主要结构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多达12项。”周昌栋告诉记者,大桥工程填补国内外空白1项、国内首创5项,节约建设资金过亿元。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开发与应用,使伍家岗长江大桥的建设质量得到保证。目前已申请专利几十项,其中,大跨度悬索桥钢箱梁同步吊装焊接技术经查属国内外首创,正在申报发明专利。“角点与中间异规格的主缆单索股混合编缆设计技术”“大直径嵌岩桩基分级旋挖成孔施工技术”“咬合桩技术在国内重力式锚碇结构体系中的首次运用”“整体自适应智能顶升桥塔施工平台(造塔机)的研究与应用”等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中国桥梁建设的提档升级。
大国工匠辉煌回首
周昌栋购买收藏的路桥专业书、技术规范 刘洪进摄
因为周昌栋忘我工作,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科技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交通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宜昌市最具影响力十大劳模等荣誉。撰写了80多篇有关公路桥梁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在国家核心专业刊物、全国性技术会议发表的技术论文和译文,有40多篇,技术专著4部300多万字,其中《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被选为大专院校桥梁专业教材。
周昌栋带领团队编写出版的技术专著和论文
周昌栋向三峡大学图书馆捐赠珍藏的专业技术书籍
周昌栋不仅是大家心中的“定海神针”,更是“风范师长”。他开展“传帮带”,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年轻工程师。宜昌大桥集团总工程师代明净说:“我是2012年开始和他老人家在一起共事,跟他学习,从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开始,他培养的正高级工程师就有67名,副高级工程师近20人,在宜昌交通、住建系统,许多人才都是周总培养出来的。”
退休后,周昌栋受聘于多所大专院校,担任客座教授和导师。2023年,他担任宜昌城发集团桥梁工程技术总顾问,依托市委人才办、市委老干部局成立“周昌栋工作室”,开展项目攻关、校企合作、课题研究、人才培养,带动培育了一支30余人的专业团队,常年到大专院校、工地企业宣讲“工匠精神”。
2023年6月, “周昌栋工作室”成立
周昌栋说:国家的桥梁建设还需要更多人才,培养人才比自己建桥更有意义。“因为我们毕竟会歇下来的,但是我们国家的建设,特别是大型桥梁的建设还需要人才。所以,我比较注重对青年人的培养。很早以前,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想申请路桥专业,但因师资力量有限而无法开设。我听说以后,主动与学校联系,把宜昌路桥方面的高级人才推荐给校方,并带队去授课。这样他们就申请了这个专业,目前发展得非常好。同时,我也受聘到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三峡大学、三峡科技学院授课,培养相关人才。培养人才比我自己再建一座桥意义更大!”
周昌栋说:“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还是选择修桥铺路,这是为人民造福的善事,再苦再难,我都无怨无悔!”
来源丨宜昌发布、宜昌老干部、宜昌交通
编辑丨郑郑 编审丨龙怡洲
转载须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