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贵阳定扒村。
谢大林与其他菜农一样,头天傍晚就把需要进城售卖的萝卜、青菜、韭菜采摘好了。出发前,谢大林与妻子又去地里摘了一些小葱和香菜,用稻草捆好,放在菜篓里面。
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定扒村的菜农谢大林在整理蔬菜,准备乘坐252路“惠农专线”公交车进城卖菜(11月7日摄)。
忙完这一切,谢大林与妻子便用板车把蔬菜运送至定扒公交车站,等待252路“惠农专线”公交车。
车站早已摆满了菜农们的农产品。五点五十分,252路“惠农专线”开过来了。公交车司机张桂林打开车内的灯,放下货架,帮着菜农们把菜筐搬到车上。不到十分钟,各种盛满新鲜果蔬的背篓、菜篮、编织袋已经塞满车厢货架。
公交车向着贵阳主城区的方向一路前行。路上,菜农们给我算起了账。252路“惠农专线”公交车还没开通之前,他们要想进城卖菜,单程需要1个多小时,仅车费就要花费二十多块。自从今年6月“惠农专线”开通后,新鲜果蔬进城的时间缩减至40余分钟,一个人票价2元,一个筐外加2至3元,卖完菜后还可以乘“惠农专线”回家,一趟来回才十余元,既方便又实惠。
在252路公交车终点站,城市管理部门为了方便菜农们卖菜,特意在距离大营坡终点站不远的人行道旁划出一块空地作为临时菜场,旁边还装上便民饮水机。
为了报道好这趟“惠农专线”,我先后四次蹲点拍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菜农们临时卖菜的地点,通过无人机俯瞰城市的车水马龙。镜头里,乘坐252路“惠农专线”来到城里卖菜的菜农们聚拢在一起,阳光透过高楼和立交桥,照在临时菜场上,人间烟火和城市温度在这一刻具象化呈现。
《贵州日报》“多彩新论”栏目看到这篇报道后,专门撰写了评论:“惠农专线”不仅是一条运输线,更是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纽带,缩短了空间距离,让城市与乡村在共享繁荣的同时,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受到那份来自彼此的尊重与关怀。
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惠农专线”,将温暖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记者:杨文斌
报道员:徐其飞、杨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