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郊区特点和规律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启动“西青善治‘金钥匙’”计划。计划以小切口破题,以大纵深发力,以满意度评效,从新形势下我区基层治理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发,分类探索有效治理模式,形成了一批西青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法。通过开设“金钥匙”计划专栏,对我区基层治理工作法进行展示。
富力津门湖第三社区成立于2020年9月,辖区整体呈现出优质资源集中,居民服务需求多元化、高标准的特点。为此,社区深化抓党建创新举措,以“湖畔”议事会为核心,以多主体参与、多形式协商、多层次联动、多角度拓展,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打破社区“陌生人社会”的治理痛点,激活了社区治理“邻聚力”。
01 组织搭台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一是搭建“家门口”议事阵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现有资源,号召网格员和楼栋长通过主动巡查、入户走访、串门聊天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进而把“湖畔”议事会“建”在楼门口、“搬”到居民家。
二是推行“楼栋内”党员参与。动员党员志愿者、红色楼栋长和“双报到”党员“进网入格”,将202名直管党员纳入楼栋管理,并依托共建单位,发动3家“大党委”成员单位、421名“报到”党员到社区报到,选派“两代表一委员”、退休老干部担任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委员,参与社区协商议事活动。
三是实施“走访式”招贤纳士。通过线上招募“能人”与线下入户“访贤”,发掘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热心社区公共事务、且具有法律、教育、医疗、建筑等方面专业知识的“能人”,培育成议事骨干,影响和动员更多居民参与议事。
02 机制创新
变“无序对话”为“有序协商”
一是“多渠道”选题。线上、线下搭建“一园区一议事点”,收集、整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和议事协商“项目库”,划分环境卫生、公共空间、便民服务、物业管理、社区营造等“5大类”议题,今年以来,累计征集居民需求322条,其中51项纳入议事清单。
二是“分层式”领题。按照一事一议、急事急议的原则,推行“小事随时上门议、大事定时联席议、急事即时特别议”的三种议事形式,并以“小事”楼栋议、“大事”网格议、“难事”小区议的形式,确保更有针对性地化解社区问题,落细落实、拉紧扣牢基层治理“链条”,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效能。
三是“面对面”破题。建立以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代表为固定成员,职能部门、利益相关共同方等为非固定成员的“4+x”联席议事模式,吸纳社区专业技术能人组建“专家信息库”参与到议事队伍中。
四是“实打实”答题。经过议事协商座谈会充分讨论并形成协商意见后,及时将协商结果在小区公示栏、居民微信群公示反馈,组织居民代表进行监督评议,形成问题闭环处置机制。今年以来,共协商解决物业管理、便民服务、文化活动等民生问题28件。
03 .资源融合
变“一指用力”为“握指成拳”
一是骨干能人“众议”。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坚持把具有党员身份的志愿者、楼门栋长、社团负责人等培养成为社区兼职委员,用好用足“技术能人、厚德乡贤”等关键人物,通过兼职委员、能人达人为网格发声代言,不断推动协商议事成为群众智慧与专家学者“强强联合”的平台。
二是部门联席“合议”。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小区”三级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合街道服务办、管理办、安全办、物业办、综治办、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参与的协商议事“合议庭”,为社区注入涵盖17项职能部门服务内容的“一门式服务站”管理模式。
三是区域共建“联议”。打破资源壁垒,充分挖掘、整合政府部门、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在活动开展、阵地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利用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将民生需求与辖区资源精准对接、双向互认。
01
“商”出宜居社区
协助解决小区无名路照明、路面翻修、水语湾路段出行难题、房屋漏雨、门洞外墙脱落等民生事项6件;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出资25万元,对西子、黛湖、澄澜园、橘墅花园四个小区进行植被造景更新,提升了园区居住品质。
02
“商”出和谐社区
通过积极邀约居民代表和社区内具有工程报价、项目建设等专业知识的热心居民共同参与,高标准推进小区外墙和屋顶漏雨维修工程;协助化解楼上楼下漏水、邻里噪音、电梯间堆物等矛盾纠纷32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03
“商”出幸福社区
针对老年人,定期开展社区便民服务活动,成立舞蹈、钩织、书法等兴趣爱好小组,开展社区活动32场次,破解组织碎片化、人际陌生化等难题;针对青少年,链接辖区各类培训机构等优势资源,推出了“暑期成长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满足“家社共育”假期服务的迫切要求。
记者:侯月晨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