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泽连斯基踏上欧洲大陆的土地时,他肩负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命运,更是对于未来局势的博弈。面对“拉姆施泰因集团”会议的未决和美国即将到来的大选,泽连斯基的欧洲之行显得尤为重要。他在穿梭于各国的过程中,不只是在争取援助,而是在未雨绸缪,为乌克兰的未来铺路。
此次行程中,泽连斯基主要瞄准那些可能在美国选后成为对乌支持重心的欧洲国家。德媒透露拜登将在17日晚间抵达柏林,这一消息无疑使得整个局势更加复杂。
拜登此次不参加北约防长会议或“拉姆施泰因集团”会议,暗示了美国在军事援助上的犹豫。这种态度转变,对于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乌克兰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美国援助的四道坎:时间、政治、自然灾害与经济压力
拜登政府宣布了一项高达80亿美元的对乌军援计划,并表示这些援助将在他卸任前全部分配。然而,时间的紧迫性、即将来临的美国大选以及国内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这一计划的实施难度重重。在库尔斯克的战况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乌克兰面临的军事挑战不断增大。俄军在该地的反击日益激烈,乌克兰士兵的处境岌岌可危。
同时,拜登可能并不会在其任期内再主持“拉姆施泰因集团”会议,这预示着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问题可能被搁置。这对于苦苦支撑的乌克兰来说,是一场噩梦。如果美国的支持减弱,那么泽连斯基的策略就必须迅速调整,以应对未来的严峻现实。
俄罗斯的战术升级:从进攻到战略包围
在谈判桌之外,战场上的竞争同样激烈。俄军不仅攻占了战略要地托尔斯泰·鲁格村,还在周边村庄建立起了桥头堡。这种战术上的深远布局,不仅使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优势不断扩大,还让乌克兰面临着被战略包围的风险。对于乌军来说,如何在这种不利的局势中坚持住现有阵地,成了一大难题。
泽连斯基紧急命令西尔斯基总司令稳定局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乌克兰能坚持到美国大选,其面临的机会窗口也可能会越来越窄。倘若美国选后减少对乌支持,乌克兰需自谋出路,协调内部资源以应对外部威胁。
欧洲的选择:加大投入还是面临动荡
欧洲正站在十字路口,决定如何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扮演角色。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哈里斯的胜选,欧洲都必须扩展自己的军事支持能力。特定的国家,如匈牙利,通过政治阻力削弱欧盟的统一决策,而欧盟则尝试通过增加对乌克兰军事工业的投资来应对这一困境。
欧盟计划提供4.4亿欧元的资金支持,以增强乌克兰的军工生产能力。这笔资金主要来源于冻结的俄资产,通过短期内增加弹药产能,欧盟旨在缓解自身防御生产的压力。然而,外界对这些措施是否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支持依旧存疑。对于欧洲而言,如何平衡国内需求与国际责任是未来的关键。
乌克兰的新武器:无人机出口的希望
在面对巨大的战争压力之时,乌克兰正尝试以创新的方式获取资源。解除无人机出口禁令成为乌克兰可能的经济突破点。通过出口无人机,乌克兰期望最多能获取20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这些资金将被用于提升自身的军工业生产能力,从而提高战时能力。这一策略如果成功,将改变乌克兰在国际军火市场的地位。
一些国家,如爱沙尼亚和斯洛伐克,已经表示出购买乌克兰军用无人机的兴趣。这种合作不仅能够为乌克兰带来急需的资金,还能增强其持续对抗的能力。若泽连斯基继续推动此政策,乌克兰或许能在战火中开辟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