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财政统筹,经济发展动力足

文摘   2024-12-17 17:20   湖北  

湖北勇担经济大省重任,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入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以规划为导向、以国有“三资”为基础、以有效债务为锚定、以供应链平台体系为载体的财政、金融、投资统筹联动机制,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循环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荆楚大地活力奔涌。


从管财理财转向生财聚财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进入新常态、新阶段,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深入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探索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路径。


我省建立健全财政统筹机制,推动财政从管财理财的“小财政”向生财聚财的“大财政”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筹集资金、配置资源、做大资产、壮大资本,推动经济更加有效地转起来。


黄石市锚定有效债务,统筹盘活国有“三资”,深化国企功能性改革,发挥财政金融联动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起新的动力机制。


国有资产盘活了。经过清理盘点、编制总账、细化确值、分类盘活等系列组合拳,国有“三资”稳步做大。


做大财力“分母”,引导融资平台提供有效资产清单,实行金融“点单”与国企“派单”相结合,撬动金融资源。


投资质效提高了。对标规划谋划项目,优化投资结构,将3000余个项目纳入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非平台不赋码、非平台不审批。


国企功能再优化。该市6家市级平台公司整合重组为3家市属国企,聚焦主业,探索建立市属国企功能性绩效评价机制。


经过近一年的改革探索,黄石市交出优异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7.2%,增速全省第一。


试点中,宜都市探索“有效资产—有效债务—有效投资—新的有效资产”路径,加快实现“分散变集中、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推动形成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力循环机制,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地方债务合理优化、有效投资量质齐增、产业链条聚集延伸。



做优做强,国资国企压舱顶梁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深入推进国资国企功能性改革。


我省推进国资国企功能性改革,重点是强化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保障、调控”功能,通过打造经营公共资产的载体,发挥国资国企的基础性、功能性作用,推动国资国企做优、社会资本做活、整体经济做强。


宜昌市聚焦实体经济,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国资国企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优化战略布局——


建立功能性绩效评价体系,考核“一企一策” “一业一策”。出台企业主业管理办法,完善投资负面清单制度,严控非主业投资。


加强企业整合。成立湖北三峡文旅集团,集聚酒店、景区和文化传媒、旅游服务等资源;推动安琪集团整合全市茶产业,与采花等民企合资重组,成立宜昌茶业集团;整合市直3家粮食企业,组建宜昌粮食集团,打造粮食龙头企业。


推动科创赋能——


对企业给予顶格、管用、解渴的创新政策支持,出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措施、科创“金融10条”、“1+4”人才政策。以“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支持企业创新,兴发集团建成全国第二个、中部第一个电子化学品专区。三峡实验室成立不到两年,便在国内首次掌握了蚀刻液产品的核心技术。目前,“宜昌产”芯片用电子级磷酸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八成以上。


护航企业发展——


建立产业链招商“五个一”工作模式,即“一个重点企业+一个产业链条+一个发展片区+一个配套政策+一个评估团队”。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等产业。


此外,该市还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搭建国有资本平台,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和放大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脱虚入实”,提升资本管理能级、产业服务水平。


改革探索,让国资国企压舱顶梁。截至2023年底,宜昌拥有一级国有企业55家,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均居全省第一,安琪集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宜化集团、兴发集团获第四届湖北改革奖。



流程再造,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既是当期需求,也是未来供给。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强劲动力。


“开展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是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有力举措。”今年1月召开的全省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推进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强调。


我省推进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重点是对投资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投资的总量、结构、布局以及效率、效能、效益进行有效管控,减少无效、低效投资,从源头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和债务的可持续性。


在试点中,孝感市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除制约项目建设落地慢、有效资产转化难、效益效率效能低等机制障碍,统筹推进“两算”、多规合一、过程结算、单一窗口等重点领域改革。


“两算”效率提高。以孝感东闸排涝泵站为例,项目1月同步提交“两算”,6月竣工结算、财务决算全部完成,较正常办理时限缩短了近6个月。


多规合一,简化程序。该市年产20万吨麦芽糖项目通过“云上选地”,拿地后5个工作日办完“五证同发”手续。


过程结算让项目建设更高效。孝感市郑家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展过程结算,减轻了施工单位负担。


1月至10月,孝感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3位。2023年,该市获评全省投资项目建设考核“突出贡献奖”。


在试点中,宜昌市建立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突出重点、跑通流程、边试边改、解决问题。由于项目质量高、前期手续全,今年共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27.8亿元,初步实现投资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蓄积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数据显示,全省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审核通过率较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省项目按时开工率、竣工率比改革前提高近10个百分点,政府投资项目结算率、决算率比改革前提高近20个百分点。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湖北在全面总结大财政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健全“七项机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


期待您的投稿:

hbsgzwxcgzc@163.com

湖北国资
宣传湖北国资国企工作相关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