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公交地铁上,哪些行为不应该?

政务   2025-01-21 19:03   天津  


让天津更美丽”系列报道⑦:公交地铁上,哪些行为不应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人占着整根扶杆,其他乘客没办法用,刹车时险些摔倒;稳坐“爱心专座”的并非“老弱病残孕”;恶意占座、抢座,还为此谩骂推搡……公交和地铁是市民出行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可一些不文明乘车行为既影响其他乘客的乘车体验,又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形象。公交地铁上,哪些行为不应该,令人无法忍受呢?

乘车不文明 在车厢“上演”


  记者近日乘坐732路公交车,车上乘客比较多,好多人带着买菜车。虽然座位前还有空余的地方可以放东西,但有些乘客还是把买菜车放在座椅旁,占据过道空间。记者从前车门走到后车门,被买菜车的轮子绊了三次。车门两侧的扶杆都被人“霸占”着,一人挎着扶杆看手机,另一人则大半个身子都贴在扶杆上。一位母亲带着八九岁的小女孩准备下车,因为没有扶杆可用,小女孩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而这位母亲因为个子矮,费劲地够着车厢上部的横杆。车转弯时,母亲死死抓住横杆方能稳住倾斜的身体,同时拱起右腿挡住女儿,不让她摔倒。母女俩的狼狈被同乘的一位老者看到,出声对两名占着扶杆的男子说,“你们俩让一点地方,让这娘俩扶着点。”其中一名男子这才将紧贴着扶杆的身子让开。

  地铁车厢内设有“爱心专座”,记者多次在乘车时看到动作矫健的年轻人抢占“爱心专座”,即便车上还有不少空余座位,他们也奔“爱心专座”而去。理由是:靠边儿,不挤。鲜艳的“爱心专座”上方有标识,还有可乘坐人群的图案,但就是有人“看不见”。

哪些行为不应该 市民有话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对于公交地铁上哪些行为不应该、令人无法忍受,大家各抒己见。


  市民刘先生经常乘坐地铁,他认为最不该的行为是霸占“爱心专座”。“有需要的人要坐,他们也不肯让,真不知道是不识字,还是不懂事!”辛女士则认为,有乘客在地铁上坐在两个座位中间的位置是最不文明的,一个人占两个座位,自己舒适不管别人。


  霸占座位和扶杆、占用“爱心专座”、上车乱挤下车堵门、大声喧哗、看视频不静音、夏天脱鞋、频繁换座儿、携带气味大的食品……这是记者在采访后汇总的市民不能忍受的不文明乘车行为。

不文明行为可能涉嫌违规违法

  记者从市公安局公交分局获悉,乘客的不文明行为有的涉嫌违反《天津市轨道交通管理规定》,有的可能演化成激烈的冲突,甚至成为治安案件。

  2024年2月2日20时55分许,王某在大王庄站乘坐地铁9号线,途中与魏某某因拥挤发生口角,车辆行驶至东兴路站附近时,俩人的口角上升为肢体接触,王某报警。警方根据事件情节将纠纷列为治安案件,魏某某被处罚款300元。

  同年年9月9日13时15分许,魏某乘坐地铁9号线至大王庄站时,与乘客张某因占座问题发生纠纷,车厢内上演“全武行”。

  2024年全年,公交地铁内发生多起因乘客不文明乘车引发的纠纷,有的在车厢内争吵互骂,有的推搡甚至大打出手。其中部分因情节严重报警。民警根据实际情况,将有些列为治安案件处理。

专家:鼓励市民参与社会共治

  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用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交和地铁上的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了公共秩序,也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形象,需要从多个层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引导和改善市民的公共交通行为。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公共交通礼仪是最直接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车载广播、车站广告、社交媒体等多渠道不间断提醒市民文明乘车的重要性。”王用源说,这种宣传能有效增强大家的公共意识,使乘客在潜移默化中自觉遵守规则。另外,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对于恶意占座、霸占扶杆等行为,明确其法律责任,并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更加健全的法律和管理框架,才能有效震慑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乘客。

  社会共治是提升公共交通文明的重要途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也是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安装监控摄像头对车厢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记录,或通过公交、地铁App开发举报功能,方便乘客参与监督。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共治,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和纠正,营造出共同遵守公共秩序的氛围。

  本报欢迎市民参与“公交地铁上,哪些行为最不该?”话题讨论,您可以通过《天津日报》微信公众号留言,或者通过本报热线23602777留下您的宝贵建议。(记者 韩爱青 雷风雨

供稿:文明天津

编辑:张婷

校审:刘云香

终审:丁世坤


文明新宁河
弘扬正能量,倡导新风尚,文明路上你我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