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有一次,和几个老朋友一起聊天,话题自然地转到了孩子身上。大家各自分享着自己的育儿经历,笑声不断、泪水也有,仿佛我们都在同一个战壕里战斗。育儿是这样一件事,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而李玫瑾教授的视频,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迪和思考。
和孩子的情感联结
李玫瑾教授常讲,亲子关系最核心的就是情感联结。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无论我们多么疲惫,当孩子扑到我们怀里,甜甜地叫一声“妈妈”或“爸爸”,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记得有一次,我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累得快要倒下。这时,女儿跑过来抱住我,说:“妈妈,你辛苦了。”那一刻,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孩子的情感联结,不仅仅是甜蜜的瞬间,还有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李玫瑾教授提到,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时间是无法替代的。试着想象一下,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哪怕只是陪孩子画画、读书、玩游戏,这些小事汇聚在一起,最终会形成深厚的情感连接。
了解孩子的内心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这也是李玫瑾教授经常强调的一个关键点。比如,有一次我的儿子因为学校里的一件小事闷闷不乐,我急忙问他发生了什么。他不愿意说,而是低着头不回答。我心里很着急,但慢慢地,我学会了放缓节奏,给他时间和空间。后来,他主动告诉我,原来是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觉得自己辜负了我们的期望。
李玫瑾教授在视频中提到,孩子有时候需要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不要逼迫他们立即说出心事。我们可以通过多观察、多留意,找出问题的根源,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理解。这种方式,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也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教育不是控制
在李玫瑾的视频中,她多次反复强调:“教育不是控制。”有些家长总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但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思想和选择。记得有一次,我儿子想学吉他,而我觉得他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习上。我们因为这个问题争执了不少次,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也许我应该放手,让他去尝试和选择自己的道路。
李玫瑾教授的话让我明白,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不是强行施加我们的意愿。我们可以引导、鼓励和支持,但最终,孩子的成长之路,还是要他们自己去走。就像那次,我支持儿子学吉他,结果他不仅学得很开心,还通过音乐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对他的成长大有裨益。
平等沟通的重要性
李玫瑾教授特别强调,要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以家长的身份对孩子发号施令,而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记得有一次,我和女儿讨论她该不该参加一个校外活动,我的第一反应是直接否决。但是后来,我试着听她的理由,并给她充分的表达机会,结果发现,她的观点很有道理。
平等沟通不仅能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在这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人交流,这是他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适度的包容和空间
有时候,家长会不自觉地纠结于孩子的某些小问题。比如,孩子吃饭不爱吃蔬菜、学习时三心二意等等。李玫瑾教授提醒我们,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我们要学会包容和给予空间,而不是过于紧张和干涉。
有一次,我儿子在作业中因为一个小错误被我批评了,他当时特别不高兴。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有时候太过苛刻。于是,我尝试调整心态,学会对孩子的一些小问题多些包容和理解。结果,他不仅不再对作业感到压力,反而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兴趣。
鼓励而非责备
李玫瑾教授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鼓励而非责备。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即使在他们犯错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比如,有一次我儿子在比赛中失误了,他很沮丧,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我没有责备他,而是告诉他,我看到了他的努力和进步,让他知道,即使失败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他已经尽力了。
这种鼓励的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感到温暖和关怀,还能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让他们明白,无论成功与否,我们都会一直支持他们,这种心理上的支持,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育儿是一条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道路,每一天都可能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但正如李玫瑾教授多次强调的那样,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陪伴孩子,这些是我们作为家长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让我们一起在育儿的路上,成为孩子更好的伙伴和引路人。
请记住,每一个小小的暖心时刻,每一次真诚的陪伴,都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育儿之路漫长且充满坎坷,但我们一起,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那条路。加油,亲爱的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