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休宁县齐云山镇江村,一幅惠风和畅、美丽宜居的村庄画卷徐徐展开,村口新建的为民服务中心成为群众身边的服务站,打造的休憩点吸引来往村民和游客驻足观赏,沿路的墙绘增添了几分趣味与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美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齐云山镇以“问道齐云,藕遇江村”为主题,紧扣“和”与“美”的建设主基调,坚持外在“塑形”与内在“铸魂”并重,从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涵养乡风文明着手,扎实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循序渐进,推动村庄美丽蝶变。增强规划引领效能,在和美乡村建设初期召开村民大会共商共议,梳理需求清单、总结建设内容,结合自然禀赋,因地制宜编制彰显乡土特色的规划实施方案,确保可行性和执行性。
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并配备保洁员3人、户垃圾桶92个、固定垃圾桶16个和勾臂箱2个;配置“生态美超市”,把好垃圾分类回收关,实现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按照农户自愿、标准统一、政府补助的模式,对62户进行厕所改造;整理合并村庄弱电线网,拔除电线杆10余根、清理线路4000余米,实现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线路架设安全规范;开展村庄道路两侧、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边绿化工程,打造“五小园”22处、主题公园及村庄景观节点6处;同步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整治闲置农房,倡议农户有序堆放杂物,拆除无功能建筑8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拓宽村庄主道路、硬化次干道,采用砂石等乡土材质提升机耕路路况,部分路段两边用鹅卵石贴面修补升级,实现入户路路通,大大提升村民出行便利;收储村口废弃农房,改建成江村为民服务中心;推进生活污水治理,为农户接入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沉淀厌氧池+人工湿地处理模式的污水处理终端2处。
久久为功,夯实和谐社会之基。和谐社会,重在基层,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邻里和睦、和合与共的和谐乡村新局面。深挖本村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对“郑西学烈士墓”进行传承和保护,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凝聚人心、团结力量;成立“花开齐云”普法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普法教育,采取走村入户、搭建宣传台的方式进行法治宣传,提高村民法治素养、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并发挥作用,引导村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党的方针政策浸润民心;不定期开展乡村文体活动,注入青春活力,调动村民发展积极性和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下一步,江村将按照齐云山镇“镇景村”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进一步盘活乡土特色旅游资源,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建设“荷藕种植规模化、水田建设景观化、产旅发展示范化”的旅游目的地。通过提供休闲露营、农事采摘体验等服务,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和美乡村主旋律越奏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