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齐天乐》1987春晚简介
二、《齐天乐》1987春晚节目单
全员串联《拜年歌》:由剧组全员参与演唱,除部分角色代唱外,多数演员亲自献唱。这一节目通过欢快的歌声和独特的编排,在晚会开场便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向观众传达新年的祝福氛围。 六小龄童《猴嬉》: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深入人心,在节目里他通过《猴嬉》的表演展示了孙悟空敏捷的身手,展现其在角色里的真功夫。他的表演体现了在《西游记》拍摄中的技艺积累,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猴哥形象的灵动活泼,仿佛把观众带回电视剧中的经典场景之中。 马德华演唱《八戒之歌》:猪八戒扮演者马德华在舞台上手舞足蹈地演唱《八戒之歌》。歌词中“别看俺吃得多干活痛快,虽说俺长得丑胸有奇才,又老实又善良心眼不坏,似这样好女婿你可哪里招来”生动地展现了猪八戒这个角色的特点,既贪吃憨厚,又具有老实善良的一面,歌曲轻松欢快,令现场气氛更加活跃 。 阎怀礼吟诵《猴吃西瓜》:沙僧的扮演者阎怀礼以单人诗朗诵《猴吃西瓜》登台表演,通过独特的表演方式展现沙僧这个角色在表演艺术上的多种可能性,利用个人的朗诵技艺赋予节目别样的韵味,也让观众看到他在《西游记》之外的表演才能。 迟重瑞演唱相关歌曲:迟重瑞扮演的唐僧身着袈裟上台,演唱了体现唐僧心境的歌曲,比如“最怕这女菩萨,苦苦纠缠驱不散,怪不得英雄难过美人关”等内容的唱段,这使唐僧的形象摆脱了电视剧里的刻板形象,多了些人间烟火气,让观众看到唐僧作为一个和尚也有普通凡人对于一些境遇的感触。 王母娘娘演唱《王母咏叹调》:饰演王母娘娘的演员万馥香老师进行了《王母咏叹调》的表演。这一节目以独特的曲调,通过王母娘娘这样一个在《西游记》中的神话角色唱出不一样的情感与祝福,显示出晚会对于《西游记》各个人物角色的深度挖掘和重新演绎。 金池长老和黄眉妖王的相声表演:程之扮演的金池长老和黄眉妖王扮演者曹铎合作相声表演。凭借着两位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以相声的形式展现出别样的幽默诙谐,给观众带来许多欢声笑语。 赵丽蓉等的小品《柜中缘》:车迟国王后扮演者赵丽蓉以及其他西游记相关角色,如“白骨精”、“黑熊怪”等共同表演小品《柜中缘》。这是赵丽蓉老师走上小品表演道路的开端之作,小品剧情有趣,演员们默契的配合让小品成为晚会中的经典节目,也由此开始了赵丽蓉的小品演艺传奇。 蒋大为演唱《敢问路在何方》和胡寅寅演唱《大圣哥》:这些演唱节目将晚会推向高潮。蒋大为那豪迈且极具感染力的歌声唱出了《西游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而胡寅寅的《大圣哥》歌曲也特色鲜明,和晚会的主题高度贴合,将大圣孙悟空的英雄形象以音乐的形式进行再次升华,点燃现场观众的激情,让晚会的气氛达到顶峰。
三、《齐天乐》1987春晚的影响力
在国内观众心中形成深刻印象
唤起观众的美好回忆:对于中国观众,尤其是经历过86版《西游记》播出时代的观众,这台晚会唤起了他们对经典电视剧拍摄时期的回忆。以其独特的内容,让观众回忆起86版《西游记》的魅力,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记号之一。比如一些80后的观众,至今仍然将这台晚会视为童年经典记忆的一部分。 成为多年后观众怀旧的焦点:它的重播或者相关内容在网络上传播时,能够迅速吸引人们的关注并引发大量的怀旧讨论。观众在现在众多风格各异的春晚节目对比下,更加怀念当时《齐天乐》春晚纯粹的表演、浓郁的文化特色。
开创围绕电视剧制作春晚的先河:这种以电视剧剧组为核心打造春晚的模式在后来也启发了其他剧组或者电视台开展类似创作活动。它展示了一种新的晚会制作思路,可以深入挖掘电视剧本身的文化价值、粉丝基础和角色魅力等,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晚会节目。 对春晚表演形式的多元化推动:促进春晚在表演形式上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歌舞、相声、小品等常见形式,而是能够更多地与热门影视题材结合,融入更多故事情节、角色对白和独特的影视文化元素。
四、《齐天乐》1987春晚的评价
创意方面
形式创新:被赞为创意非凡,在众多春晚节目中独树一帜。例如,晚会没有专门的报幕员和主持人,而是依靠《西游记》剧组全体人员进行串联。这种安排借鉴了《西游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前行的概念,节目之间自然流畅地转换衔接。聚会概念如同一个西行途中短暂的欢庆盛会,营造出强烈的整体感和故事感,将观众瞬间带入到《西游记》的奇幻世界中 。 角色创新演绎:对于《西游记》中的角色进行多元创新呈现。例如,剧中人物不再局限于神话故事中的刻板形象,像唐僧迟重瑞的演唱使唐僧具有了现实中的人物情感,这种将经典角色与新的表演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角色新的生命力,在创意上受到观众喜爱和专家好评。
全员参与:《西游记》剧组自上而下全员参与其中,包括导演、主演以及配角等。体现了剧组对于这台晚会的重视以及想要表达对观众的新春祝福这份诚意。无论是主演们精彩的节目,还是配角们在合唱、群戏中的努力,都能让人感受到整个剧组为了办好晚会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所以被观众认可为诚意满满的一台晚会。 表演用心:演员丝毫没有敷衍,比如猪八戒扮演者马德华在演唱《八戒之歌》时不仅唱歌还手舞足蹈将猪八戒的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六小龄童表演《猴嬉》展现深厚的猴戏功底等,每一位演员都努力把自己最好的才艺和状态展现给观众,用最真诚的表演回报观众对《西游记》的热爱,观众能从中体会到演员们对待晚会的认真态度。
激发观众共鸣:晚会播出后引发了众多观众的共鸣,尤其对于那些伴随86版《西游记》成长起来的观众。看到《西游记》里熟悉的演员、角色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唱着歌,演着小品、相声,仿佛是时光的回溯。很多观众从中寻回了童年或青春的记忆、对《西游记》的热爱乃至那个年代的文化氛围和情感。 文化情感传承:这台晚会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情感倾注载体。《西游记》本来就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春晚以这一经典为依托,继承和传播了其中包含的神话故事、传统文化价值观等,所以它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情怀备受好评。
五、《齐天乐》1987春晚的经典片段
开篇的“穿越”创意:开场设计非常精彩,八戒笨拙地将爆竹点燃,伴随着爆竹的响声,师徒三人看见孙悟空腾空而起,此时唐僧师徒像是“穿越”到荧屏之上。然后在花果山乐队的伴奏下,孙正平富有特色的旁白响起:“各位观众,各位观众,由唐僧师徒四人主持的《西游记》春节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个片段将《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与舞台的开场巧妙地结合起来,独特的创意让观众耳目一新,很有穿越感和奇幻色彩 。 迟重瑞的表演打破唐僧刻板形象:迟重瑞扮演的唐僧在舞台上穿着袈裟,演唱出“最怕这女菩萨,苦苦纠缠驱不散,怪不得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样体现唐僧作为普通男人也会有人之常情的一面,打破了观众对于电视里唐僧总是板着脸严肃形象的认知。这一表演让观众看到了唐僧角色更多人性的一面,成为一个经典的片段,不仅展示了演员对角色深刻的理解以及多样的表演能力,也给节目增添了不少趣味和话题性。 马德华《八戒之歌》表演:马德华演唱《八戒之歌》的时候,他生动地表现出猪八戒贪吃、相貌丑陋但又心地善良心眼不坏的形象。在舞台上他还手舞足蹈地表演,配合唱词“别看俺吃得多干活痛快,虽说俺长得丑胸有奇才,又老实又善良心眼不坏,似这样好女婿你可哪里招来”,使得现场气氛非常活跃。这种对经典角色生动活泼的舞台演绎,使该片段成了晚会中非常受欢迎的一部分,也成为观众对晚会难忘记忆的组成部分。 金池长老与黄眉妖的相声表演:程之扮演的金池长老和黄眉妖王扮演者曹铎在舞台上说相声这一片段充满惊喜。两位演员把相声这个艺术形式融入到《西游记》的角色语境之中,凭借着专业的相声功底和对角色的理解把握,通过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默契的配合,将观众带入到一个有趣的《西游记》的故事场景中的同时,也让大家享受了一段精彩的相声表演,展现了表演的多元性和巧妙融合性。 赵丽蓉小品《柜中缘》诞生的起点:赵丽蓉老师与“白骨精”、“黑熊怪”等演员共同表演的小品《柜中缘》是晚会的经典。这既是赵丽蓉老师的小品首秀,也是她迈向小品女王道路的重要起点。小品借助《西游记》中的角色关系,在故事剧情、角色神态和语言等方面都很有笑点,演员之间的配合相得益彰,使得该小品成为春晚小品中一个特殊而精彩的存在,至今为观众所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