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明长城暗门:曾是明代“特种兵”传递情报“秘密通道”

政务   2025-02-06 16:27   河北  
声明: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中新网秦皇岛1月5日电(谌诗雨 赵春龙)“这个暗门相对来说是比较规制的,它的走廊相对来说狭窄,而这个券门相对来说比较低矮。它的口是在长城外延,非常方便当时的明代时期商旅和步卒出入边关。”站在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板厂峪长城上,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理事陈厉辞说,明代长城暗门,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多为士兵通往关外的“秘密通道”。


2024年12月25日,秦皇岛市海港区板厂峪村明长城暗门及所属设施。(无人机照片) 赵春龙 摄


  陈厉辞口中的长城暗门,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古人的建造智慧。在河北秦皇岛200多公里的明长城上,拥有诸多长城暗门。


  “暗门,广泛分布于长城沿线,目前发现的长城暗门有几百处。”陈厉辞说,明朝时期设立九个军事重镇,用以巩固北方边防,秦皇岛地区属蓟州镇,当时建造了大量隐蔽性强、保密度高的暗门。这些暗门为明代特殊兵种“夜不收”提供便利,他们主要从事出境侦察、哨探敌情、传递军报等任务,分为明哨和暗哨。


2024年12月25日,秦皇岛市海港区板厂峪长城的暗门。(无人机照片)  赵春龙 摄

  “明代‘夜不收’又分为明哨和暗哨,明哨走的就是这种暗门,他从暗门出去与潜伏在少数民族部落当中‘夜不收’的暗哨会合,他们的情报信息交接之后,明哨就从暗门再回到驻防的军营当中。”

  “这些暗门除军事功能外,还有便利牧耕、边市贸易以及政治交往等功能,为长城两侧的民族交流与融合带来正面影响。”陈厉辞说,暗门位置和样式的选址等,都是在满足地形条件、出边需求的前提下,寻求暗门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效能最大化,体现了明代军队依托长城积极防御的思想。

  陈厉辞表示,目前,由于暗门镶嵌在长城主体之上,且分布分散,给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局限性。他希望未来有更多学者能够投入到长城暗门的研究保护中。(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家都在看
中国经济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节后开工生产忙 力争新春“开门红”


更多新闻扫描二维码
下载海港融媒客户端


今日海港区
展示海港区人文精神、城市面貌、文化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