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村庄”到“一群艺术家的村落”

时事   2024-10-21 17:32   湖南  


2013年的冬天

著名作家刘亮程来菜籽沟村采风
一见倾心
在乌鲁木齐生活了20年的他
决定在此定居
11年间
他在这里创作了长篇小说《捎话》
以及去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本巴》
他的作品
也带动了当地文旅、经济的发展
两者相互成就、相得益彰

刘亮程。


筑造故乡



1962年,刘亮程出生在
新疆沙湾一个靠近沙漠的小村庄
8岁时,他的父亲去世
母亲带着5个孩子艰难度日
年轻时,刘亮程务农
学过很多手艺,编织、木工、打铁
20岁时开始写诗
......
1993年,他到乌鲁木齐打工
在城市里
他“一下子觉得没有诗意了,
很不情愿地开始了散文写作”
他远远地回望黄沙滚滚的家乡

用七八年的时间写出《一个人的村庄》

他不写家庭苦难史
只写“人间闲话”
写一个“闲人”刘二
整天扛着锨,在村里闲转
每天站在村头
庄严地迎接太阳升起
坦然地接受自然的变化
这是他的散文集处女作
一经发表就受文坛关注
......
来到菜籽沟村后
刘亮程用废弃的学校院落
打造了木垒书院
占地面积40亩
分为文学馆和生活区
其中还有3亩菜地
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在这片园地
他还是灵感迸发的建筑师、木匠、农人

把老木门做成书桌、成栅栏

给鹅设计棚子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的木垒书院。

生活在大多数人眼中的边地
刘亮程从来不猎奇式地写新疆题材
“家乡无传奇”
他喜欢写已经被他视若平常的事物
他在这里写下的散文《大地上的家乡》
于2021年获丰子恺散文奖
颁奖词写道
“在生与死的绵延中不断建构文化的故乡
从时间之所中筑造永恒的故乡

也为无根时代的世人寻一处故乡”



大地最初的模样



菜籽沟村所在的英格堡乡
完整保留了天山北麓农耕文化传统
村中清代建筑依然屹立
民居多是古朴的拔廊房
村民遵循古老节气在沟梁的旱田里耕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景区。
“艺术家最喜欢老物件。
我们要用文学艺术的力量
来参与村庄的生长。”
他携手当地政府
带动了20多位艺术家朋友
在此安家、建设工作室
将菜籽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家村落”
开民宿、办餐馆、做展览、搞研学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零跃升至20多万元
旅游年收入200万元
......
在刘亮程推动下
2016年至今
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已成功举办了4届
“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
作家贾平凹、画家王刚
建筑师孟凡浩、作家韩少功
相继获奖
......
王刚说,“菜籽沟有大地最初的模样。”
他组织当地农民用原始劳作方式

创作艺术作品《大地生长》



史诗·梦·游戏



十多年前

刘亮程到和布克赛尔做文旅工作

听到了《江格尔》

英雄史诗的天真与力量

山间深深的羊道让他感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江格尔广场,人们在蒙古包里听江格尔齐(左四)演唱《江格尔》史诗。

他跑遍草原和山区

认识了许多牧民

这段经历渐渐长成了一部小说

——《本巴》


《本巴》让很多外地读者知道了

江格尔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年轻的江格尔齐

(指演唱《江格尔》的人

将先人们的诗篇传唱得更远

蒙古族小伙道尔吉·尼玛

所在的“达林陶布齐”乐队

结合现代音乐元素

将呼麦、图瓦鼓、马头琴等地方特色元素

融入《江格尔》说唱

经常受邀参加国内外艺术活动

......

江格尔旅游文化节至今已举办十一届

史诗文化赋能旅游经济

促进了当地的文旅发展

7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一个个蒙古包宛如草原珍珠。

“我是一名作家,

也是江格尔史诗最热心的读者之一。”

这两年来

刘亮程好几次重返和布克赛尔

为当地文旅“站台”

他也期待

《本巴》能够影视化、游戏化

把江格尔的故事“再生长”出来






来源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廖慧文 曹辉 黄煌  摄影:易昂
编辑丨王姚冰 徐晓菁(实习生)

更多新闻

三万余名跑友奔赴“长马”十年之旅

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是湖南省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