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又回故乡,填词腊梅香为记。
策对功成,笑对炎凉。
沐醉东风,沐醉春阳。
故乡,郓城县武安镇夏垓村,鲁西南平原深处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自始迁祖夏刚于洪武年间迁入该地,夏姓人在该地已繁衍生息600多年了,枝繁叶茂,遍布全国。▼
每次回故乡,比较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逛老街,拜见老邻居,寻找老故事。
2012年9月25日回故乡时,曾经给村里的三胞胎姐妹拍过照片。今天逛老街,又去拍照,看看12年后的三姐妹长成什么样了。三姐妹文静、文雅、文艺,已从咿呀学语的婴儿,长成奋发向上的学子。▼
在街上,遇见三姐妹的邻居,对方开玩笑说:“闺女是千金,这家生了三胞胎闺女,就是生了三千金,三块金砖。”又说“什么养儿防老呀,多子多福呀,传宗接代呀,都不如有闺女好啊。”在街上,遇见了夏厘祥。他儿子结婚时,赶巧我在老家,当时随手拍了一张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儿子结婚时的夏厘祥,除了满心欢喜,就是一脸疲惫。▼在街上,有人说这里的男孩娶媳妇,订婚时男方要送给女方彩礼4个9万9(39.6万元)、3金2钻(约8万元)、1部1万元的手机,1只羊、1头猪、100个礼品盒。结婚前,男方要购置婚车(约20万元),还要在县城购买婚房(约80万元)。订婚结婚,男方还要摆宴席,抽中华烟,喝海之蓝。沉重的经济负担,让很多家庭“望儿却步”、“亚历山大”。在街上,遇见了夏奎龙。 由于1950年家庭被划为富农成分,家庭成员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歧视和限制。他上面的四个哥,当时在当地难以成家立业,只好闯关东,流落他乡。老大夏云龙,1940年出生,1958年毕业于巨野一中,那个时候的高中生非常稀缺,但时运不齐,只能踽踽独行,困苦一生。老五夏奎龙,1955年生,达到婚龄时,文革已被全面否定,家庭出身已经淡漠,黑分子用语不再使用,这才娶上媳妇。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
物是人非今犹在,不见当年还复来。给老五拍了五张照片,模拟他们兄弟五人团聚的场景。▼国之安定,民之安康。在俄罗斯、越南、捷克,当地人向我介绍过他们的土改。▼
在街上,寻找老房子,寻找童年记忆。
小时候的老家,房子是泥土的、院墙是泥土的、灶台是泥土的、道路是泥土的,即使是稀罕的砖瓦、陶瓷,也是用泥土烧制的,可以说整个村子都是用泥土建造的。
泥土的房子,又叫“泥土棚子”,就是除了梁檩等,墙体、房顶全是用土建造的。墙根用青砖打地基,叫砖碱。若墙根砌五层砖,就叫五层碱。若五层碱的下面,再砌三层砖台 ,就叫三层台子五层碱。家庭条件好的,砖碱打得要高一些,房顶外沿瓦(wà)上一小溜青瓦(wǎ),就叫半截子瓦。记得小时候村里最好的房子,砖碱打到十八层,房顶里面八砖登顶,房顶外面全部瓦瓦。1980年后,故乡生活渐渐富裕,砖瓦房渐渐替代了土房子,大部分家庭也增添了冬天取暖设施。现在回到故乡,见到的几处土房子,原来是用泥土捶顶,现在看到的瓦是后来瓦上的。▼
时光如梭,留下回忆。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土房子里,寒冬季节非常难熬。屋里屋外的温度相差无几,且没有任何取暖设施。晚上睡觉,蜷缩着身体,头也缩进被子里,感觉非常寒冷。寒冬腊月,小孩们常常冻脸、冻手脚。一旦来寒流,小孩们常常哼哼唧唧,哭哭啼啼。冬天有太阳时,屋外比屋内暖和,大人小孩都喜欢聚集在墙根下,抄着手晒太阳。那个时候的冬天,只要没事就是晒太阳,从日出晒到日落。那个时候,多么盼望春暖早日到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童年。今天又翻找出这个冬天因怀旧而填写的腊梅香。
腊梅香 · 吁求天降暖春来
大地冰封心际凉,
闭目萦烟,举目南窗。
重回故里,感触多多。晚上,与久未谋面的亲友,弄盏传杯,共叙亲情。
腊梅香 · 夕照春风沐故乡
夕照春风沐故乡,
垣屋绣裳,花木韶光。
街头漫步任徜徉,
遇见尊长,又见同窗。
弄盏传杯献杜康,
试尝甘芳,酣饮疏狂。
思今忆昔说文章,
腊梅香,又名一剪梅,诗语赋语长短句并行,或句句用韵而急促,或隔句用韵而舒缓。它既要符合填词章法的一般要求,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开篇首句有感。②第二句平淡,张弛有度。③准备过片,引出下阕。④过片,承接上阕,逐步入情。⑤对以上作出小结,或对词中的疑问作出回答,如同系煞。⑥煞尾偶对,留有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