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眼下,在新市街道,200亩粉白相间的荞麦花开正艳,竞相绽放。
走进新市街道石家村、垣坝村,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淡淡的香气,放眼望去,海洋般的花浪起伏连绵,荞麦花在微风吹拂下,芳香阵阵,摇曳生姿,花丛中,勤劳的小蜜蜂翩翩起舞,来回穿梭,采花酿蜜,为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这些荞麦,是向教授、张教授教我们种的,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美得很!”正在田里干活的村民张大婶说道。张大婶口中的两位教授,是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的专家,2022年,他们来到新市街道石家村,了解到石家村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前景,决定将学校科研延伸到田间地里,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为此,石家村依托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科研实力,以“非农化”“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为契机,动员村民土地入股,建立了成都大学杂粮作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种植荞麦200余亩、藜麦400余亩,育种荞麦140余种,藜麦160余种,选育新品种4种。目前,杂粮基地已累计提供务工就业岗位约1万人次。同时,石家村还与实验室教授、研究生建立技术互通机制,培育一批杂粮种植技术过硬的“土专家”“田秀才”。
为了最大化发挥杂粮作物的经济效益,让村民钱袋子真正“鼓”起来,石家村还创立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品牌“雄州农夫”,并与环太生物、林家等食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杂粮产品开发上做深、做细、做全,深化与校、企在杂粮育种、科学种植、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推出荞麦面、荞麦茶、荞麦酥等多种特色产品约20种。自2022年来,销售额达360余万元,推动集体经济收益33万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