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4日 第01版)
一组数据凸显湖南长沙加速集聚研发机构和研发人才:截至今年10月底,长沙市各类创新平台达3167家。今年前9月,长沙新增研发机构688家,增速是去年同期的约4倍。2023年以来,长沙新增国家、省级科技人才1300余人,通过企业研发中心引育集聚人才近6000人。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长沙市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引进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研发机构如何加速集聚?
瞄准科技前沿领域布局一批——
聚焦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等领域,湘江实验室等湖南省“四大实验室”落地长沙,围绕国家所需、未来所向、湖南所能,已全部实现实体化运行。“定位新型研发机构,面向企业需求、服务产业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介绍,实验室落地应用的新技术已涉及自主可控计算等多个领域。
鼓励企业设立一批——
一套激光操作系统,整合不同材质加工应用程序,可实现对玻璃、蓝宝石等各类材料的精准处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蓝思创新研究院成立仅一年,已在激光、镀膜、材料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整合公司及外界科研力量,为的就是握指成拳,持续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公司董事长周群飞说。据统计,去年9月以来长沙新增的研发机构中,企业研发机构达222家,其中世界500强、领军企业研发中心48家。
面向全球引进一批——
今年4月,“淡水河谷—中南大学低碳与氢冶金联合实验室”正式启用,全球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携手中南大学,加速低碳前沿技术研发。引进全球一流研发中心,长沙诚意满满: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在长沙落地,按“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0亿元支持,并按每年研发投入增量部分的10%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2023年,长沙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首次超过3%,同比增长21.07%。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6000米级深海重载采矿平台……去年9月至今年10月底,长沙攻克76项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785.9亿元。
研发资源如何转化为发展动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长沙着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疏堵点。科创项目前期风险高,长沙探索“先投后股”等转化模式,当好“创新合伙人”。湖南伊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胡双介绍,企业初创阶段,湖南湘江新区产业引导基金便以股权投资等形式给予支持,今年又为企业上游供应商提供保理融资,让应收账款能提前“变现”。
强协同。长沙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发展联盟、高端科创平台,建成15家技术转移转化基地、10个知识产权转化中心。
在先进制造业带动下,今年前9月,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电子信息、有色金属、食品制造等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不断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表示。
来源丨人民日报
记者丨吴齐强、颜珂、孙超
图片丨长沙发布摄影团“石亮”
编辑丨彭烨 校对丨袁小淇
审核丨杜进
小布快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小布,解锁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