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6种农村工具 成为70、80年代人童年美好的回忆,记得的人都老了,年轻的人很少看到过!
即将消失的第一种农村工具:杆子秤
手工制作杆子秤的工艺在中国流传历史悠久。传说也是有很多,这里介绍其中一种广为传说,据民间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为16两,并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今天的秤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杆秤、弹簧秤、电子秤、磅秤等,称重量大的有地磅等。
而古代的度量衡则以杆秤为主,在今天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诞生,凝聚了炎黄子孙的智慧和血汗,反映了文明古国商贸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千百年来,杆秤在繁荣祖国经济和科技方面,功效卓着,作用独特,使用价值极高,群众基础广泛。
即将消失的第二种农村工具:风车
这个老物件相信许多中老年的农村人都还认识,它的名字叫风车,它可是70年代、80年代老一辈人做农活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每次农民伯伯用机器把稻谷打磨成米,米里面都还有谷壳、米糠等,这个时候就需要“风车”这个小帮手了,它能很好地把米和杂物区分出来。
即将消失的第三种农村工具:蓑衣
蓑衣。出现于先秦时期。《国语·齐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条里已提到:“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 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田野。”这是齐国农民遇雨天做农活时的装束,从管仲所述来看,袯襫的防雨效果似乎不是太理想,农民虽然身着袯襫,但身体还是被雨水打湿了。三国时吴国学者韦昭释之为“蓑襞衣也”,清郝懿行《证俗文》说得更具体:“案袯襫,农家以御雨,即今蓑衣。”
蓑衣,除了是我国农村常用的一种雨具,发挥其可以遮风防寒,穿戴灵活轻便,是农事操作不可或缺的用具之一外。在古代的部分农村地区,蓑衣还是农民心中的神具。南方有很多人家,将蓑衣挂于墙上或包裹木炭放置井底,可以驱邪避害;盖新房到“上梁”时,用蓑衣包裹正厅中间的“正梁”,暗示着家族兴旺、无祸无灾。此种情形,蓑衣则成为一种仪式,寄托着农人心中美好的愿望。
即将消失的第四种农村工具:犁和钯
犁和钯是两个老物件,也是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农村常用的农具,目前,在农村少数地区也还时常可见。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
现代犁铧比起历史上的犁铧改进了很多,现代犁嘴多用纯钢代替,犁底则用生铁铸造件制成,犁杆可以调节高度,灵活机动型更高,耕深由原来的固定深度改为可调节高度
即将消失的第五种农村工具:对窝
对窝,我们这里也叫对窝子,也写成“碓窝”,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就是古时候用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后来演变成捣糍粑,现在用对窝子捣糍粑的习俗在我们这里都还时常可见。
即将消失的第六种农村工具:链枷
链枷,也写成连枷,是农民收割后打黄豆、打粮食的工具,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自已制作发明的。一种击打谷物脱粒用的农具,由长柄和敲杆连成,挥动长柄,敲杆绕轴转动,敲打脱粒。打链枷又称“打场”,对粮食物作进行脱粒的一种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