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真正优秀的人,未必会有出众的外貌,过人的才华,但必然会有正直的人品。
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他的人品始终是最重要的通行证。
与德行高尚之人交往,会让人受益良多,而与人品低劣之人相交,则会让自己深受其害。
但人品深藏于心,通常很难被他人察觉,想要真正了解对方的人品,需要自己明察秋毫。
那些人品有问题的人,通常都会有这3种习惯,遇到了一定要保持警惕。
01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论语》中有云: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
在为人处世之时,正人君子有自己的原则,该做的事就去做,不该做的事则绝对不做。
相反,卑鄙小人往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没有底线地去胡作非为,害人又害己。
这类人自私成性,为了一己私欲不惜出卖亲友,越是靠近他们,就越容易被他们所背叛。
就像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就是典型的道貌岸然、不择手段之徒。
为了祖辈相传的复国大业,他整日殚精竭虑,千方百计地讨好武林各个门派,城府极深。
忠心追随他的家臣和表妹,在他眼中不过是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不是杀害就是出卖。
甚至为了登上皇位,恬不知耻地去认贼作父,最后只落得一无所有、疯疯癫癫的悲惨结局。
正如北齐文学家刘昼所言:
“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思难而难不至,忘患而患反生。”
聪明之人面对利益时,总会做出周密的思虑,而愚蠢之人见利忘义,最后也被利益所反噬。
相比较陌生人而言,熟人的不择手段更加恐怖,他们偏执且极端,哪怕是至亲的劝告也充耳不闻。
若是你的身边也有此类人,最好对其敬而远之,以免惹祸上身。
02
言而无信撒谎成性
爱默生曾说:“诚实的人必须对自身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
任何时候,诚信都是彼此交往的基础与前提,言而无信之人也便谈不上有什么人品。
有些人当着对方的面言之凿凿,信誓旦旦的许下承诺,最后却将此抛到九霄云外。
有些人则谎话连篇,嘴里没有一句实话,骗得别人的信任后,又无法做到,只会夸夸其谈。
这类人心中毫无责任感,做人背信弃义,做事三心二意,完全指望不上,根本不靠谱。
春秋时期,齐襄公派大将连称、管至父去守卫葵丘。
临行前,连称向齐襄公询问归期,齐襄公表示:“明年瓜熟之时,便是你们归来之日。”
一年之期已到,但齐襄公却忘了约定,于是管至父便派人给齐襄公送瓜,隐晦地提醒对方。
齐襄公对此非常生气,愤怒地表示:“他们要想回来,再等一次瓜熟吧。”
连称和管至父见齐襄公言而无信,又气又恨,在后来齐国的叛乱中,两人将齐襄公杀死。
正如孔子所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喜欢出尔反尔的人,必然难以在天地间立足,更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最后自食其果。
遇到这类人,无论他们如何巧舌如簧,都不要信以为真,也不要有过多的交集。
03
生性凉薄忘恩负义
王符曾说:“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知恩感恩的部分,但在某些人的身上,却几乎很少能看到这一点。
当别人对他们照顾有加时,他们非但不会感激万分,反而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甚至有些生性凉薄之人,还会恩将仇报,做出落井下石的龌龊之事。
或许他们表面上看来人畜无害,实则早就是包藏祸心,心中全无半分情义,只顾自己。
南北朝时,南梁开国皇帝萧衍一心向佛,最后却因为自己的一个善举,葬送了性命。
当时他已在位四十余年,北朝东魏的叛将侯景无处可去,前来归附南梁,他便收留了对方。
可侯景非但对萧衍全无感激,反而借机在国内发起叛乱,并攻破国都,将萧衍囚禁了起来。
萧衍年过耄耋,身体本就虚弱,侯景还多次羞辱他,并慢慢减少食物供给,将其活活饿死。
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有些人天生就是喂不饱的白眼狼,无论自己付出多少,对方都不会因此而感恩戴德。
事不出,不知谁近谁远;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
你的善良很珍贵,千万不要给错了人,更不要惯着那些不知感恩的人。
想起电影《教父》的一段经典台词: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这世上,最难测的就是人心,最欲壑难填的,也是人心。
我们需要真心待人,但也要明白,哪些人值得,哪些人不值得。
与人来往,要择善而交,唯有心中无挂碍,方能有所安。
愿你见天地,见众生,见真我之后,仍然心有阳光,品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