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循迹晓讲” 。
设置星标步骤:1.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2.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3.设置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Follow us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聊过美国军队装备的各种武器,总体而言美国武器无论是质量还是技术含量都还是靠谱的,但这绝不意味着美国武器没有烂货。
美国有不少大规模投入装备的武器性能差到令人发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二战期间装备的两款鱼雷MK-14和MK-15。往后只要从宏观的视角讲述太平洋战争,不靠谱的美国鱼雷一定是重点吐槽的对象,当时的美国海军官兵甚至管这些鱼雷叫“铁棍”。那么这两款鱼雷到底多烂?后来美国海军有没有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图为1876年的白头鱼雷
自从19世纪英国工程师怀特黑德发明鱼雷以来,各国海军就对它寄予厚望。鱼雷能够在水下爆炸,破坏敌人舰船最脆弱的部分,轻则进水倾斜,重了的话就直接沉没了,是不折不扣的海战大杀器(详见:大清:铁甲舰+鱼雷艇,我北洋舰队将无敌于东亚!| 循迹晓讲)。
◇ 图为英国皇家海军雷霆号,这是首艘装备防雷网的主力舰
当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各国主力舰也在想尽办法防备鱼雷,比如在舷侧加装防雷突出部,或者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在舰体侧面撑起杆子挂上防雷网。这防雷网对战舰的航行当然不利,但战舰停泊的时候把这网一放,就能完全罩住军舰侧面水线以下被鱼雷威胁的命门,只要有鱼雷打过来就会被网缠住。
◇ 图为英国皇家海军的水手正在布设防雷网
面对如此防御,德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率先给鱼雷装上了磁性引信,它可以感应周围磁场的变化,只要鱼雷航行到钢铁制作的战舰附近,引信就会运作引爆鱼雷。这么做有两个好处,首先鱼雷的定深可以比船底更深一些,如此一来鱼雷就可以无视防鱼雷网。其次,如果一切顺利,鱼雷会在敌方船底爆炸,其破坏力比命中对方舷侧水线以下要大得多,由于空泡效应,这样的爆炸相当于把敌舰给拦腰折断,一枚鱼雷就能报销对方一艘主力舰。
鱼雷的磁性引信这么好,美国海军自然也跟进研究。军械局在1920年代开发下一代鱼雷的时候,他们给鱼雷同时装备了磁性引信和碰撞引信。当时的磁性引信在实验的时候穿过靶船底部但没爆炸,后来经过了调整在严苛的条件下磁性引信才获得成功。
◇ 图为美国海军军械局成员们展示一枚Mk 14型鱼雷
◇ 图为Mk 6型鱼雷的引信
这表现当然不靠谱,军械局继续改进新鱼雷,并且找美国海军要经费和实验靶船,当时大萧条已经爆发,美国海军也没钱,仅仅同意给军械局一艘老旧的驱逐舰当靶船,而且还放出话来,这船要是沉了你们军械局自己想办法掏腰包把它打捞上来吧。军械局哪有钱做这些,所以后续的改进也不能说没进行,但没有经历充足的实验,就这么定型了新的鱼雷。
这款鱼雷被命名为MK-14,装备美国潜艇部队,后来MK-14的一款改进型MK-15装备美国驱逐舰。表面上看,美国海军完成了鱼雷的更新换代,并带着新的鱼雷迎来了太平洋战争。
战争刚开始,日本海军表面上是赢赢赢,但他们的舰队和运输船队严重缺乏反潜护航的意识,经常能让美国潜艇溜进来。但是,美国潜艇艇长们发现,他们的MK-14鱼雷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打出去要么不炸,要么提早爆炸,甚至有的鱼雷明明都撞到目标了还一点反应没有。如此这般不但白白让目标溜走,也等于暴露了自己潜艇的位置。
◇ 图为美国海军鹦鹉螺号潜艇
1942年6月的中途岛大海战,日本号称最精锐的机动部队护航还是让美国潜艇鹦鹉螺号得手钻了进去,当天下午美军空袭结束之后,几艘日本航母已经燃起大火瘫痪在海面上,鹦鹉螺号艇长瞅准机会向着加贺号发射了几枚鱼雷,射击这么一个漂在水上的活靶子应该是手拿把攥的事情,结果鱼雷打出去没有炸,反而在碰到加贺号之后断成两截,鹦鹉螺号随后被日本驱逐舰发现并躲了两个多小时的深水炸弹,原本的猎杀游戏因为鱼雷不靠谱,变成了生死存亡。
潜艇的MK-14鱼雷这么不堪,给驱逐舰用的MK-15也没好到哪儿去。1942年9月瓜达卡纳尔岛战役中,美国航空母舰胡蜂号被日本潜艇鱼雷命中,倾斜严重,已经丧失了抢救价值。胡蜂号舰长下令弃舰之后护航驱逐舰奉命用鱼雷把这艘航母送入海底,结果驱逐舰打出的前两枚鱼雷因为是磁性引信而全部失效,后来是把引信切换成撞击引信再发射鱼雷,才终于给了胡蜂号“缩短痛苦的仁慈的最后一击”。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美国海军一线官兵一开始还只是觉得自己命不好,时间一长就开始怀疑是不是鱼雷有问题了。
当然这样的报告打上去,军械局一概是不认的,反而指责海军操作失误才导致了鱼雷失效。就这样,战争爆发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海军都在跟军械局因为鱼雷问题扯皮,这当中有多少人因为鱼雷不靠谱而送命,那就不得而知了。
◇ 1943年7月,美军“黑鲹”号潜艇共向第三图南丸发射了十五枚Mk 14型鱼雷,但只有两枚炸响 图为美国海军“黑鲹”号潜艇(SS-283)
到了1943年7月,海军在鱼雷问题上终于掀了桌子。日本有一艘从捕鲸船改装的运输船第三图南丸,航速不快目标又大,还毫无自卫能力,是潜艇最理想的目标。它还真的在航行途中被美国潜艇盯上了,潜艇占据了第三图南丸侧前方最佳的发射阵位并一口气打出了四枚鱼雷,但这四枚鱼雷竟然全都没炸,艇长当然不甘心,又反复发射鱼雷,潜艇携带的十六枚鱼雷已经发射了十五枚,只有两枚爆炸,第三图南丸还能浮在海面上。此时的美国潜艇艇长已经出离愤怒了,他带着那一枚没发射的鱼雷回到基地嚷嚷着要找军械局拼命。这件事闹的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都知道了。
◇ 图为日本油船“第三图南丸”
在众目睽睽之下,艇长把这一枚鱼雷朝着峭壁打了出去,结果还是没炸,这下可不得了了,太平洋舰队下令彻查鱼雷问题,一查可不得了,统计一下的话,从开战到1943年7月,美国潜艇打出且命中的鱼雷有百分之七十没办法爆炸,这已经不能用质量低劣来形容了,美国海军官兵把它称作“铁棍鱼雷”,并说这鱼雷只有一个靠谱的点,那就是它从不靠谱。
海军给了军械局强大的压力,军械局也只能从头到尾去审视鱼雷的设计,结果发现到处都是毛病,鱼雷深度会比设定的深,这是因为压力检测器位置问题,而且考虑到地磁场的缘故,磁性引信就是很容易失灵,当时做实验只在美国附近,这是大意了。
◇ 图为美军士兵正在将一条Mk 14型鱼雷装上潜艇
不仅如此,鱼雷的撞击引信也经常会出毛病,撞针设计问题导致以最佳的九十度角命中时几乎无法引爆,反而歪斜着命中会好些。更要命的是这鱼雷还时不时在海上绕圈,甚至返回打中发射鱼雷的舰船。这鱼雷能要吗,当然不能,但问题是战争情况紧急,新鱼雷固然得研发,这MK-14和MK-15就得马上修改。
还好找到问题所在,修改的也快。到了1943年底,这MK-14和MK-15的表现靠谱很多,美军也第一次赢得了同日本的鱼雷战。1944年的莱特湾海战中,美国护航驱逐舰约翰斯顿号面对日本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庞然大物,毅然冲上前发射鱼雷,这枚鱼雷击中了熊野号重巡洋舰并逼迫对方退出战斗,为美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此时的这两款鱼雷已经再也不是过去的样子了。改进后的MK-14在战后很久一直都在美国海军中服役,直到1980年。虽然它变得靠谱了很多,但它在战争头十八个月的拙劣表现成功地让自己成为拙劣武器的代名词,甚至让“美国鱼雷”这个词都跟不靠谱划上了等号。
◇ 图为一艘美军潜艇潜望镜中看到的被击沉的日军舰船
纵观这整个故事,美国海军一开始的鱼雷之所以不靠谱,还是因为研发阶段的实验不充分,再加上海军军械局之间的矛盾和官僚主义,而后来海军能有靠谱的鱼雷,靠的也是有把信息往上反映的渠道。当然,美国军队当中,推诿责任,官僚主义,得过且过,乱甩黑锅,这样的事情一点也不少,只是这往上反映信息的渠道还能保持畅通,这不靠谱的鱼雷也才终于没能一直不靠谱下去。所以,一个客观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体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把这个反馈通道掐掉了,而美国这边至少还能有,这才没能造成更大的悲剧。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在“循迹晓讲”微信公众号发消息,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设置星标: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设置星标后,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乌军拿俄国库尔斯克换乌东四州,值吗?| 循迹晓讲
尸骨无存:在古代,死人也能爆金币?| 循迹晓讲
大明赋役黄册:控制狂想靠它江山永固?做梦!| 循迹晓讲
贱籍这么贱,为啥韭菜们还要加入?|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