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是“暖城”鄂尔多斯向西开放的“窗口”,素有“雄鸡一唱三省白”和内蒙古“西南大门”之称。
初秋的鄂托克前旗大地,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绘就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文明实践阵地活跃、志愿服务微光成炬、文明新风吹拂乡土、文化根脉薪火相传……多彩文明实践活动如春风化雨,在“奋进鄂前旗”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守正创新、提档升级,遍布全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传播党的方针政策,浸润着草原新风,温暖着千家万户。
文明实践“活”起来
和着“乡音”带着“趣味”的理论宣讲,学习雷锋彰显美德的凡人善举……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在鄂托克前旗,一个个烙着红色印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为城乡新地标,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
7月29日,阳光正好。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的辣椒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在这片绿意盎然的田野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员踏着轻快的步伐,穿梭在辣椒苗间,他的身影与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融为一体。
宣讲员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他深知这些农户们最关心的是什么。趁着农户们劳作间隙的短暂休息,他以一种充满乡土气息的“乡音”,将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他的话语中不仅包含了辣椒种植的关键技术,如如何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信息,还巧妙地融入了党的方针政策,让农户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受到了党的关怀。
“大家看,这辣椒苗长得多好,就像咱们的生活一样,在党的政策照耀下,越来越红火!”宣讲员一边说着,一边蹲下身子,亲手示范起如何正确修剪枝叶,他的动作娴熟而有力,引得周围农户纷纷围拢过来,认真观看学习。
王大爷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眯眯地说:“宣讲员讲得好,这些技术我们以前都不懂,现在听他这么一说,心里透亮多了。而且,他还能把大道理讲得这么接地气,真是难得!”
学习文明“动”起来
文明意识潜移默化,文明行为蔚然成风!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高尚品质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学习雷锋精神,已在鄂托克前旗蔚然成风,成为“奋进鄂前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月5日,春风和煦。鄂托克前旗委宣传部在充满朝气的旗第三小学内,举办了以“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活动现场,24名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学生荣获了“雷锋式的好少年”及“优秀志愿者小标兵”的荣誉称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
随后,“五老红色宣讲员”也登台亮相,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悟,深情地分享了雷锋的生平事迹和崇高精神,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宣讲结束后,每位师生还收到了由主办方精心准备的雷锋故事书籍,这些书籍将成为他们今后学习雷锋精神、践行文明实践的重要指南。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表彰了先进,树立了榜样,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学习雷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发扬雷锋精神,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来,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鄂托克前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以理论宣讲、举办活动、表彰奖励等方式为工作载体,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田间地头“活”起来,在各行各业“动”起来,形成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的生动局面。这也是鄂托克前旗凝聚、传递正能量,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工作缩影。截至目前,鄂托克前旗共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所4个、站85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举办“笔墨迎新年 送福进万家”“喜迎元宵送汤圆 走访慰问暖人心”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230场,服务群众1.3万余人次。并配套建设文明实践超市,兑换积分5000多分,兑换人数500余人次。大力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鄂托克前旗凝聚起向上向善的文明力量。
志愿活动“火”起来
2月23日,在鄂托克前旗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时,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志愿活动正在悄然上演。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为环卫工人和社区老人送去了冬日的温暖与关怀。
熬粥、切菜、拌菜、蒸鸡蛋、热馒头……早上5点,在很多人还沉浸在梦乡中时,志愿者们已经在鄂托克前旗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前忙活开了,红色的“马甲”穿在身上,不断在人群中穿梭,一股暖流在环卫工人心中流淌。志愿者们将一碗热腾腾的早餐端到环卫工人手中,并叮咛他们做好冰雪天气安全防护,让他们在寒冷的天气下感受到暖暖的温情。
接到早餐的李阿姨连声说道:“谢谢,谢谢你们!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有人这么惦记着我,真是心里暖洋洋的。”志愿者们做的早餐,仿佛冬日里的一缕暖阳,驱散了寒冷与疲惫。
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恒康养护院里,另一场温暖人心的活动也在进行。志愿者们为社区的老人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张大爷是一位独居老人,平日里生活简单而孤独。今天,在志愿者的陪伴下,他重拾了年轻时的爱好,挥毫泼墨,写下了一副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这字写得真好!”一旁的志愿者小刘赞叹道,并小心翼翼地帮助张大爷将对联晾干、卷起。张大爷笑得合不拢嘴,他说:“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开心过了,谢谢你们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微光成矩,向光前行。鄂托克前旗坚持以党员志愿者示范为引领,动员社区志愿者、社区网格员、热心居民等,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汇聚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力量”,像帮助环卫工人、老人这样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鄂托克前旗发生。广大志愿者用微小力量诠释着不凡“大爱”,以点滴善举传递着城市温情。
当前,鄂托克前旗已经成功构建以“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为核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格局,这一模式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和行动力。在旗级层面,已正式组建起18支志愿服务队,汇聚了来自各行各业的6332名注册志愿者。为了进一步表彰和激励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鄂托克前旗开展示范阵地、优秀志愿者、队伍、项目评选表彰活动,已评选“最美志愿者”7名、“最佳志愿服务组织”3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3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4个。
真情服务“暖”起来
社区乡村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与千家万户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为老服务中心的为老餐厅,志愿者们正在忙活着为老人们做午餐,洗菜、备料、蒸馒头,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饭菜有荤有素,价格实惠品类多,对我们独居老人来说太方便了。”住在附近的高龄老人乌仁高娃阿姨表示,她们经常来这里就餐,折后价格极为实惠,番茄炒鸡蛋、山药木耳,外加米饭,原价18元,折后10元。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养老服务中心为老餐厅按照实际情况,将老人按照特困人员、低保人员、重度残疾人和年龄分为三类,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百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就餐。保证质量、丰富供给,让居民吃得更安心舒心,许多老年人赞不绝口,成了常客。
“吃上一餐健康、营养的热乎饭,是老年人最普遍的诉求,为了打通老年人助餐服务‘最后一米’,我们还提供送餐上门的服务,由志愿者分片负责。”上海庙镇马兰花社区工作人员说。将饭菜直接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上门的过程中,还会重点关注独居、失能老人的状态,如果出现敲门不开、无法联系的情况,会及时联系家属、所属社区居委会并协助做好应急救助。如遇到极端天气也会提前收集老人的订餐情况,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及时送餐上门。
文明霞光映满天,最美一抹志愿红。今年65岁慕翠兰退休前是一位人民教师,因为工作的原因,她接触到离异家庭的孩子。退休后,她决心成为一名志愿者,将自己的余热贡献给婚姻家庭调解事业。
2015年,“好大姐心灵驿站”组建成立,两年后,就赢得了群众的口碑。“目前,我们的团队有30多个人,很多周边的旗县也来找我们调解。干这个活儿就得磨破嘴跑断腿,费时费力贴钱是常态。”慕翠兰说。
截至目前,“好大姐”团队共开展专题道德讲座一百多场,受理案件3000多起,其中以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居多,调解成功率达到87%,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鄂前旗周边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区的群众也慕名来找“好大姐”。
很多人不理解慕翠兰,背后说她:“整天累巴巴地,还尽是些贴钱的活儿,不知道图个啥!”
慕翠兰说:“每当看到因为我们的调解,很多夫妻破镜重圆、和好如初,挽救了一个即将破裂的家庭,社会上又少了几个离异家庭的孩子时,我就特别有成就感!”
志愿者们来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鄂托克前旗坚持推动志愿服务特色化、制度化、常态化,注重挖掘扶持效果好、口碑好的志愿服务活动,精心打造培育精品志愿服务项目13个。其中,“草原额吉”“好大姐心灵驿站”“一站贴心服务”“社区有温情 月月有寿星”“火焰蓝”先锋等7个项目被评为市级志愿服务项目。评选出“爱心驿站”“老王说案”“巴音邻里情”“医心为民”“小小志愿者”“奋进鄂前旗 科普进万家”等6个旗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作用,拓宽了服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
文明实践逐浪高,时代新风润心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让文明融入广大群众的精神血脉,绘就了新时代鄂托克前旗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壮丽画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鄂托克前旗推动以文明素养提升城市品质,以实践之力奏响文明强音,为“奋进鄂前旗”“四区”建设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