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 | 色尼区以路为笔 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答卷

政务   2024-11-26 22:10   西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道路不仅是带动居民的“致富路”,也是温暖民心的“幸福路”。随着“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的深入开展,色尼区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增收致富等关键领域,积极规划发展蓝图,成功实现就业1224人,创业85人,增收2332.12万元,打通了村民的“致富路”,架起了群众满意“连心桥”。


01

奔出一条牛路子


“一头、两头、三头……二百五十一头……”,当我们走进嘎尔德畜牧产业养殖基地,眼前一位名叫南珠的年轻姑娘正兴高采烈地数着基地里的牦牛。她那清脆的声音与牦牛的“哞哞”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南珠骄傲地告诉我们,自从加入了这个养殖基地,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她只能依靠零星的手工活来维持生计,收入微薄且不稳定。现在,通过参与基地的牦牛养殖项目,她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学会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南珠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满足的笑容,她说:“现在我每个月都能拿到5000元的工资,而且还能学到很多养殖、乳制品制作的相关知识,感觉自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的东风里,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嘎尔德销售店在成都也开了分店,不仅为嘎尔德打通内地销售市场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也标志着那曲奶制品、特色高原牛羊肉已经通过“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引领,跨越千山万水,走出了广袤的草原,迈向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助力南珠等26名牧民群众实现就业,增收30余万元。成为解决牧业难题的“金钥匙”,带动了更多牧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02

织出一条传承路


谱写一条承载历史与未来的文明之路,将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紧密结合。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香茂乡哈多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曲美果智手工艺编织的传承者们,肩负着将前辈的宝贵经验和知识传递给新一代的神圣使命。秉承对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色尼区委、区政府政府积极引导,通过捐赠先进设备、优化工艺流程、开拓市场渠道,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引进了15台全新的编织设备,为哈多村手工艺合作社带来了3.5万条女子马拉松绶带订单和85条“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冠军绶带订单,助力合作社妇女同胞增收5万余元。据了解,合作社的职工都是来自香茂乡的留守女性,合作社的成立不仅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03

绘出一条书法路


在那曲镇,有一位名叫嘎桑次仁的青年才俊。自幼年起,他对书法艺术就怀抱着无比浓厚的兴趣和热爱。自从他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特色项目藏文书法比赛,他的名声便如同插上了翅膀,从这个宁静的小镇飞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的作品不仅在那曲镇广受赞誉,更是传遍了整个西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嘎桑次仁用他的笔墨,不仅书写了文字,更书写了那曲的骄傲与希望,他创办的夺巴如书法馆、夺巴如文艺教育培训中心已然成为那曲的文化名片。如今,夺巴如教育已聘有15名优秀的培训老师,其中不乏履历丰富的研究生等优秀人才,增设了国家通用语言书写、英语口语等兴趣课程,针对学员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培训规模不断扩大,最多时吸引了200余名学生参与。夺巴如教育不仅为当地未就业的大学生开辟了就业新途径,而且嘎桑次仁个人创业奋斗的经历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


04

烹出一条厨艺路


“我出生在色尼区那曲镇的一个平凡家庭,从小在那个充满温暖和爱的环境中长大。在我年少无知的时候,心中曾有过一个小小的梦想,那就是有一天家乡的美食也能登上高端餐厅的餐桌,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那曲的独特风味。正是这份对餐饮行业的热爱和兴趣,驱使我报名参加了藏餐厨艺比赛,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藏族的美食文化。”藏餐厨艺市级获奖选手扎西群培说道。

在色尼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奋进办、人社局积极对接有关单位,扎西群培很快被精瑞城头有限公司聘为了烹饪老师,薪资也从最初的0.5万元逐步提升到了1.2万元,并先后举办培训班13场,培训700余人,承包酒店餐饮8次,增收22万余元,吸引了众多有志于从事藏餐事业的年轻人前来学习。扎西群培倾囊相授,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们,希望他们能够掌握一门技能、一项手艺、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扎西群培的引领下,许多学员逐渐掌握了藏餐烹饪的基本技巧,还学会了如何经营和管理餐饮业务,在毕业后纷纷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有的开设了自己的藏餐馆,有的成为藏餐烹饪的佼佼者,羌塘地区的藏餐文化逐渐走出了草原,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05

走出一条宣讲路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用青春的脚步丈量了祖国的广袤大地。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党校教室、在应急广播站、在虫草采集点回响,他讲党的精神、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乡村振兴那曲奋进的目的意义。55岁的他常说:“要走一路、学一路、讲一路,要让党的各项精神政策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位老人,就是色尼区奋进获奖选手、基层理论宣讲员多杰次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自从奋进活动开展以来,色尼区涌现出了121位像他这样的“名人”和“巧嘴”,他们成为基层理论宣讲员,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为党的政策在基层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奋进征程中的条条道路汇聚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这些道路不仅疏通了乡村发展的“脉络”,挺起了乡村建设的“骨骼”,也铺就了色尼区发展的“快车道”,编织了群众美好出行的“幸福路”。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色尼区正以坚定的步伐,昂首迈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END——

编辑(初审):王楠

校对(复审):巴桑拉姆 李丹丹

审核(终审):吴小聪

来源:色尼区奋进办



网信色尼
色尼要闻、信息公开、专题报道、援藏动态、色尼经济、色尼旅游、平安色尼、历史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