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的雄心,值得被看见!

时事   2025-01-12 15:30   安徽  
过去一年,宣城市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宣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1月12日,在宣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宣城市代理市长邓继敢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宣城市五处“上新”,亮点频现——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增长5.8%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进出口总额增长20%。
长合区广德片区。(资料图)
区域一体化实现新拓展。协同编制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获省政府正式批复,“一区三片”建设加快推进,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总投资378.2亿元,分别增长21.1%、27.2%。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框架协议正式签署、高位推进。沪苏浙来宣投资实际到位资金占比达86.3%,高于全省23.4个百分点。
创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68%,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居全省第5位。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57.9%,居全省第4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居全省第5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总数达480家、居全省第 4位。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113件,增长44%、居全省第1位。
主导产业取得新发展。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产业产值达850亿元、750亿元,分别增长20% 、74.4%,新增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45家,总数425家、居全省第3位。
宣城市民办理“跨省通办”业务。(资料图)
群众获得感实现新提升。高质量完成省50项民生实事任务。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5.33万元、2.54万元,均居全省第4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6万人。空气质量指数居全省第2位、长三角城市第6位。新增长三角名医工作室26个、累计86个。宣绩高铁建成运营,实现“县县通高铁”。
2025年,宣城准备这么干——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加快推进宣城长合区建设,深化共建南京都市圈,积极参与合肥、杭州都市圈联动,加快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广德—长兴、宣州—高淳、郎溪—溧阳等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积极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运营宣城(上海)科创中心。全力推进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建设。参与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深化政务服务一体协同。
2024年全国碳酸钙行业年会在宣城举行。(资料图)
毫不动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落实好“2+3+4”产业链专班“七个一”工作机制,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布局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深入推进工业强市“6543”计划,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基金、场景等招商打法,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强科技型、初创期优质项目招商。落实人才强市“28条”、产业人才“宣十条”等政策,实施青年“城市合伙人”和“宣凤还巢”工程。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优化园区功能,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推深做实“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化安徽自贸区宣城联动创新区建设,加快汽车零部件、羽绒羽毛、卫浴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推行多部门“证前指导”改革。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迭代优化惠企政策,优化融资服务对接机制。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畅通城市支路“微循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综合执法服务进小区”改革,不断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加快构建房地产市场发展新模式,加强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把开发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深做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宣城海关关员开展现场监管。(资料图)
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擦亮特色文化品牌。深入实施文房四宝产业振兴发展三年行动,争创国家级宣州文房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中国文房文化IP 。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赛事经济和即时经济。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宣城样板”
“一企一策”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开展用水权、土地权、山林权、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改革,构建绿色资源环境要素交易机制。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厚植生态环境底色。加强大气污染物协同防治,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常态化加强建筑垃圾非法倾倒管理。
安徽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省级系列招聘会举行。(资料图)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体制机制,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推进“创业宣城”建设。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群体参加社保政策。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和“安心托幼”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升级。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来源 | 安徽日报
文字 | 张敬波 罗鑫
编辑 | 张玉荣 孙丽莉
审核 | 金婷婷
主办 宣城市新闻传媒中心

更多好内容,等你来看↓

2025年宣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来了!

刚刚,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宣城发布
宣城市新闻传媒中心新媒体产品,我们陪你感受时代的脉搏和生活的温度。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200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