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民俗:摘乌牛早 黄酒春榨 立春祭

民生   2025-02-03 09:02   浙江  


节气

立春已至,万物复苏

中/国/传/统/节/气/之/一


2月3日,我国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意味着寒冬已尽、春意萌动。“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在诗人笔下,立春便是春天的开始,东风吹落了梅花枝头的雪,一夜之间春天来临,自此,万物复苏,春意盎然。不过,从气象意义上来说,立春并不等于入春。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此时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二候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说明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了。立春最后五日“鱼陟负冰”,陟是升的意思,鱼因为水底气暖,感知阳气而上升,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天对应人体五脏的肝脏。立春乃肝旺之时,酸性收敛,食酸过多会使肝气过于旺盛,肝木旺易克脾土,损伤脾胃,且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泻。甘味入脾,可以适当吃甘味食物补益脾胃,如大枣和山药,两者既是食物也能入药,晨起一碗山药红枣小米粥可健脾养胃,提高人体免疫力,非常适合春天。



在农耕社会,立春对农事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官方和民间都很重视,民间的庆贺活动更热闹一些。立春举行的活动叫做“迎春”,要报春、送立春帖子,还要迎句芒神并“撒豆消灾”。立春时的饮食同样有讲究。例如,立春要吃春饼,也有人家,会把一些瓜果糕饼做成拼盘以供食用,就叫“春盘”。下面请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浙江地区的立春民俗。


01

摘乌牛早

永嘉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的乌牛街道、三江街道一带,盛产“迎接春天的第一杯新茶”——乌牛早茶,又被称作“乌牛早”。每年立春后,当地“乌牛早”头茬新茶抢鲜开采,茶农们抢抓时令,赶“早”供应市场。山间忙着采摘,山下的制茶车间也是开机作业。经过8个小时摊青后的茶青被放入一体化炒茶机进入杀青工序,散发出清新茶香。



永嘉乌牛早的特点是早、佳兼备,芽叶肥壮、微显毫,对原料要求非常严格,生产时间在2月底至4月中旬50余天之内。1995年,永嘉乌牛早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和1995香港优质食品博览会金质奖;2001年,“乌牛早”茶叶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2004年,“乌牛早”茶叶被列为乌牛早茶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2

黄酒春榨

绍兴


俗话说,绍兴人的春天,是在黄酒的春榨里开始的。立春过后,越城区的各大酒厂、作坊就开始紧锣密鼓的春榨,将立冬酿好的绍兴酒醪取出,经过压榨、澄清、煎酒等一道道工序后,入库封藏,最终成为餐桌上的美味饮品——黄酒。春榨最关键的一步是煎酒,煎酒的速度与温度会直接影响酒的口感,像元红的温度需要控制在90度,加饭的温度需要控制在92度。



源于绍兴,芬香醴郁,醇厚甘鲜的黄酒,要比这座2500年城址未变的古都城还要悠久,至今坚守着千年品质,靠着“笨”重的传统古法,一坛一坛酿着心底的味道。绍兴黄酒堪称酒之鼻祖、古越龙山堪称酿之精华,就是缘于它坚守着悠久的手工慢酿传统,2006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3

立春祭

衢州


每年立春时节,衢州九华乡妙源村村民都会在梧桐祖殿举行大型祭春活动。在这个盛大隆重的节日里,人们笑意融融,相逢道贺,辞旧迎春。妙源村是全世界唯一一处完整保存着供奉春神句芒习俗的地方。2016年11月30日,以衢州柯城“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天上午,伴随着梧桐祖殿外24名身穿绿衣、头戴柳条圈、手提油纸灯笼的少男少女吟诗悦唱,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随着司祭一声高亢的吟唱,梧桐祖殿内,人人都带着虔诚和敬意,依次向鸟身人面、掌管世间万物生长的春神敬献花篮、供奉祭品,祈求风调雨顺、农耕丰饶。



祭春仪式结束后就是鞭春牛仪式,这是九华立春祭的重要环节,也是活动的高潮。由一名当地老农牵着角挂大红花的自家耕牛,开始了春耕第一犁。一名小学生黄浩扮成牧童,他手持彩鞭,唱着《鞭春喝彩歌谣》, 随后主事把五谷种子洒在田间,再把白菜青苗移种到田里,以示春播开始。




资料来源:中国天气网  中国新闻网

              绍兴柯城区融媒体中心

              永嘉县人民政府  柯城发布


中国蓝国际
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连接世界,你我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