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媒看沙坪坝|沙坪坝:“骑手友好街区” 让骑手的冬天更暖

政务   2024-12-19 19:37   重庆  




“到底该不该让外卖员进入小区或商场?”每隔一段时间,这个话题便会在互联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

今年,是富哥在重庆送外卖的第八个年头。初来山城时,富哥19岁,“见到谁都要先喊一声老师”;如今,他的儿子已3岁。

每天,富哥的脑子里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数字:订单配送费、补贴、车程……由此决定订单值不值得去抢。富哥的体内似乎装了一只钟表,每次在马路上的飞驰,都精确到秒。

但超时,总难免。进不去的小区、阻拦进楼的保安、找不到的停车位……时间具象在送外卖的每一个瞬间。

暖“新”食堂里的骑手休息就餐区。

今年,一切开始转变。骑手与城市的“链接”,正从“生人社会”走向“熟人社会”,一条通道、一座驿站、一个食堂……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却体现着城市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和民生温度。

12月18日,阴天,佩戴红岩骑手徽章的富哥,和小区保安熟络地打完招呼后,便顺利骑着电动车进入小区送餐。送完后,他将电动车停放在骑手友好停车位,进入暖“新”驿站,喝上雨天里的一杯热茶。

“做骑手这么多年,今年的冬天,最温暖。”富哥笑了。
01
绿色通道的出现

今年29岁的周云川,从2020年开始做美团骑手,日常的工作时间为早上的10点半到晚上8点。

他是沙坪坝区有名的“单王”,平均每天能送到60单,这也意味着,周云川一整天都是马不停蹄的状态。

在城市的街角、商场、电梯中,周云川总是一副雷厉风行的样子,取餐、送餐,一路争分夺秒。

盛夏的山城,曾是周云川最艰难的日子。“每年7、8月,会有很多送水到小区的单子,倘若不让电动车进小区,我们就只能手拎肩扛着送上门。天很热,水很重,但脑子里想的都是快点,不然要超时。”

除去身体上的苦和累,最让周云川烦恼的,是进小区时与物业发生的争辩。

“外卖员不能进,你让住户自己出来取。”“兄弟,我知道你来送过,那也要登记,都是工作。”“超时也没办法,我们要为住户安全负责。”……

好脾气的周云川,很少有和人吵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他曾站在大门口,不停与顾客道歉,解释外卖送不进去。面对顾客“我点外卖不就是为了不出门”的指责,周云川一边道歉,一边盘算着这单又白干了。“那会老是想,什么时候我们能大大方方进小区,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佩戴着“红岩骑手”标识的徽章,周云川可顺利骑行电动车进入小区,免去过往手动填写登记信息的步骤。

站在物业保安的角度,他们也并非故意为之。沙坪坝某物业小区班长张东林直言:“部分业主认为,骑手不登记进入小区,加上电动车穿行,增加安全隐患,要求我们加强管理。物业保安也是左右为难。”

如今,被周云川暗藏在心里的期望,照进了现实。

2024年5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推动下,沙坪坝区建成重庆首个“骑手友好街区”,通过布设骑手地图、允许骑手进入小区底层车库通道等方式,为骑手“敞开大门”。

关于外卖骑手这一行业,重庆在“有序”与“便利”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友好小区为例,沙坪坝区已有756个小区加入,预计明年还会新增80余个。

土湾街道的金沙时代小区便是“骑手友好型小区”之一。佩戴着“红岩骑手”标识的徽章,骑手可顺利骑行电动车进入小区,免去过往手动填写登记信息的步骤。

“‘红岩骑手’是经过社区和平台站点根据骑手日常表现、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多方考量,最终由各街道发放。”重庆市沙坪坝区委社会工作部非公党建和社会工作科科长苏弋航解释说。

小区外的骑手友好停车位。

领取到“红岩骑手”徽章后,周云川进入小区送货有了“绿色通道”。

“算下来,平均小区一单外卖能节省5-8分钟。”周云川说,看似不多,但对骑手的影响却很大。

“不用再因焦虑订单超时而违反交通规定,也不用再担心‘进门难’。”周云川记得,友好街区刚落地后,他还像以往一样,在小区门口早早停下电动车,拎着外卖准备去登记。没想到,门卫大哥挥了挥手说:“小伙子,你有徽章直接进去就行。”

那天,俩人都笑得很开心,这是周云川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职业和这座城市是很温暖很亲密地连接在一起的。
02
飞驰人生的驿站
和“老大哥”周云川不同,李清源今年1月才加入外卖骑手的队伍,出生于2002年的他,是队伍里的“小年轻”。

刚开始,李清源觉得还算有趣,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二十出头的年龄,看什么都是新鲜的。但当新鲜感褪去,枯燥和疲惫随之涌现。

他接单的区域,集中在渝中区大坪街道。每天十多个小时都在送单,李清源觉得自己像个机械的陀螺,“整个人都麻木了。”

偶尔实在累得想休息时,李清源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地儿。能停电动车、能挡风遮雨、能接热水……最重要的是,不会有人催他们走,也没有那么多注视的眼神。

在龙湖时代天街的暖“新”驿站里,李清源能得到片刻的歇息。

如今,李清源常跑单的龙湖时代天街,有了供骑手休息的驿站。在这个“骑手之家”里,有微波炉、沙发、冰箱、小药箱和空调等设施,冰箱里还有矿泉水,骑手口渴了可以直接拿。

这里,成为骑手们最理想的休息地。上周的重庆,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雨,李清源在这样的天气,偶尔会犯犯“懒劲”,空闲的时候在驿站里多休息一会。

当他走进驿站时,里面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的正在给手机充电,有的聚在一起聊着天,还有的将随身带的饭盒加热准备吃上两口。这或许是骑手们一天工作里难得的惬意时刻,也是驿站存在的意义所在,给飞驰不停的骑手,一个短暂可以停下来的休息站。

暖“新”驿站里配有常见药品。

驿站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骑手遮风挡雨,还成为他们互帮互助的“小天地”。

“之前中午送餐高峰时,我接单的一个餐厅出菜非常慢,导致我第一次超时,心情挺沮丧的。”李清源来到驿站后,遇到另一位满头大汗的骑手,两人一聊发现都是接了同一家餐厅订单导致超时,瞬间有了共同话题。“他嘱咐我一定要在软件上报备,可以延长时间,不懂可以问他。然后我俩就躺在沙发上,一句话都没说,但那一刻我觉得离外卖员的身份更近了。” 李清源说。

对于李清源这些新手骑手来说,最难的不是没单,而是找不到商家、也找不到送餐点。要想早点顺利上路,老骑手的帮助是少不了的。驿站,也成了新骑手结交老骑手的一个途径。在老骑手的帮助下,李清源走过很多便捷路,一位叫祝家林的骑手,是时代天街这一片的单王,也会把跑不过来的单第一个转给他。

暖“新”驿站一角。

这些小事,让李清源感受到骑手与骑手间的温暖。

“所以我经常鼓励新骑手去驿站,休息一下也好,和更多的老骑手认识一下也好,说不定人生的拐点就来了。”李清源说。
03
骑手食堂的夜晚
在骑手群体里,吃饭是小事,也是大事。

有人会自己带饭,也有人会去吃打折的“骑手餐”,这是餐馆与外卖骑手间的“暗号”。每天经他们之手送出去的美食订单很多,但骑手却很少给自己改善伙食,商场里的简餐动辄就要二三十块钱,吃一顿意味着三四个订单白跑了,都舍不得。

“骑手友好街区”建成后,沙坪坝区落地30个暖“新”食堂,预计明年新增到50个,供外卖小哥吃饭的选择,又多一个。

花费15元,即可在暖“新”食堂任选20多种菜品。

在沙正街社区食堂,今年7月开始,外卖小哥花费15元,即可在这里任选20多种菜品,直到吃饱为止。为了迁就外卖小哥的就餐时间,食堂还延长营业时间,午餐供到下午2点半,晚餐延迟到10点。

“除了多种菜品,小面、米线和抄手随时都有,保证大家一来就能吃到热乎乎的饭。”沙正街社区食堂负责人说,针对食堂延长营业时间,也会对员工有相应补偿,并且大家都很支持。“经常来的小哥我们都熟,甚至记得他们爱吃什么、口味怎么样。”

晚上8点,送餐晚高峰结束,便是小哥们集中就餐的时间。大家打完餐会聚集在一起,聊聊一天的接单情况,遇到的商家和顾客。

龚希松是一名饿了么骑手,暖“新”食堂启动以后,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选择到此吃饭。对他来说,这里干净,选择多,对骑手还有优惠,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对于我们来说,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围着单子跑,所以能聊的也就是单子,或者聊聊休息了去哪玩,但很少聊生活。”龚希松说。

骑手李奇则喜欢食堂里的花菜炒腊肉,每次来如果有这道菜,就会打上满满一盘,“吃开心了,就会觉得日子又有奔头了。”

周云川在暖“新”食堂里吃饭。

新手外卖员刘向喜欢在食堂找老骑手取经,他为人机灵,会提前买个饮料给老骑手备上,食堂里来就餐的老骑手一看对面坐着的笑盈盈的脸,就知道,这顿饭,时间起码再加20分钟。

“这个餐厅出餐慢,你接了他们的单子可以先不急,把其他的取了最后再去拿也来得及……”老骑手一条一条说,刘向拿着手机仔细记,饭菜飘香的食堂里,是溢满的人情味。

12月5日,重庆召开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强调奋力开创超大城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其中提到的建立新就业群体全方位关爱体系,就与外卖骑手们息息相关。

目前,包括重庆沙坪坝区、渝中区、江北区等地的上百个小区在内,“骑手友好街区”在全国已有6000多个,预计年内将拓展至上万个小区。当这样的“友好社区”越来越多,也将收获更多温暖的“双向奔赴”。


沙团团温馨提醒

做好网上共青团的登录

查看个人信息和关系转接

为学社衔接做好基础!



往期推荐

让澳门绽放更加迷人的色彩——习近平主席与澳门的故事

实践育人|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岗位征集来啦~

关注|习近平主席寄望澳门青年成长成才


            共青团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员会整理发布  
           来      源 | 第一眼TV-华龙网、沙坪坝发布
    编      辑 | 成   洁
    初      审 | 刘雅琪
    复      审 | 张德丽
    终      审丨余张铤
                      投稿邮箱 | spbtqw@163.com


青春沙坪坝
共青团沙坪坝区委信息发布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