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课本美得让人心醉

体娱   2024-11-08 14:39   陕西  


点击上方的/蓝字/方可关注我们



怀旧经典老照片

重温昔日岁月

小事也是这样,高高的堂叔到我家串门的时候,总会开着笑说:“长的太高了也别扭,到了谁家里都得低着头才能进去。”说着就低着头迈进了门槛,往往我母亲就会接上一句:“是因为你长的高了,俺这门容不下你。”不知是表扬,还是批评,总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假如堂叔到我家进门时不低头,必然就会碰着头,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别人也跟着不自在,哪还有低着头走进去换来的那种欢笑?

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游览时,遇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这就是需要我们低头的时候。假若不进去,就不知里面有什么风景和奇特的构造,有时还会留下遗憾;假如进洞口时不低头,就会被碰头甚而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显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贵的头,弯下了最贵的腰,去探寻石洞里的风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些看来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实现美好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征途上,有时需要我们昂首阔步,奋勇前进;有时需要我们低头弯腰,才能跨过这道关键的门槛,获得成功。智者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


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

@睡前伴你夜听

有一段时间,“落霞与孤鹜齐飞”上了热搜,

很多人纷纷感慨:突然感受到了中文之美,

也感受到了读书的用处,

最起码它可以让你在面对大千世界美景时,

脑子里出现的不是“卧槽”、“牛逼”、“真特么好看”。


作为教语言的课程,

语文本应是最有吸引力的课程。

它会教人欣赏韵律的美、文学的美、叙述的美,

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心灵,

在艺术和美的享受中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

而不是想到它就是

创作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而语文中的这种魅力

也许只存在于那些民国老课本中了。

先让大家看几张民国时期小学生看的课本,

看他们是怎么描写秋天的 


天气冷了


树叶黄了

一片一片的

从树上落下来

弟弟跳来跳去

用手去接着

哥哥用扫帚去扫开




秋天的四野

秋风起 天气凉

秋云淡淡雁成行

棉田白 稻田黄

家家农人去来忙


红叶村 芦花港

处处听得虫声响



秋天的虫声


秋天多秋虫 鸣声都不同

有的在墙角 有的在林中


蟋蟀的声音 唧唧居 唧唧居

好像银笛吹小曲

纺织娘声音大 梭拉拉 梭拉拉

好像布厂里纺面纱

金铃子声音清 丁令令 丁令令

好像学校里摇小铃


唧唧唧 铃铃铃

秋虫的叫声 多么好听


民国课本里,没有“宝宝”,没有“静静”,

没有word天,更没有“蓝瘦香菇”,有的是气质。

他们的文字清新质朴,却极具意象之美,

能让人感受到母语久违的自然和张力。


无疑,民国,是一个

大师辈出、最有风骨的年代,

这跟当时的教育,当时读的书无不相关。



当时书内容之丰富,编撰理念之先进,

文字平实深度,远胜今天。

杨绛、冰心先生正是看这些书本长大的。


资中筠认为,民国时期的老课本,

既能获得基本文化知识、文字修养、做人的道理,

并且具备现代公民的品格

和一定的世界眼光,终生受用。



那时候的书,不说教,

站在孩子纯真的口吻叙述人性、修为、自然……

内容浅显易懂,向善向上,

写给孩子,更是写给当下的大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民国时期发行了

6000多万册的儿童课本,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这是老课本中的一课,

这一课只有一个字,叫做“人”,

还有一幅画,画着一家人


人是生活中的人,有着极为平常的情感,

人不能离开父母兄弟,亦不能不先立定自己。



“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

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


寥寥数语,全是白描,

只是把针头线脑的字,集中起来给孩子认识,

但慈母手中线的唐诗意境,却翩然跃于纸上。



学生入校。

先生曰“汝来何事”。

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

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

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


最后一句,突然一转,

那只羊就变成了哲学家,

生活的审美和情趣一下流淌出来。



“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

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

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大哭。

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小事情,大道理!

浅显但不浅薄,简约却不简单。



一个小孩打开窗户眺望远方,

天边一轮明月透过薄云升了起来。


此番情景,不禁让人想起:

2007年,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

引用了黑格尔的一句名言: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

那是没有未来的。”


哪怕是一本地理教材,也编得让人拍案叫绝。

为了让孩子更好记忆,

各个省份都用趣味的形象,进行比喻


如何向孩子阐释地球是圆的?

民国地理老课本是这样教的——


“王生不明地球的形状,他哥哥对他道:

地圆像皮球,所以我们叫他地球。

试立在海岸,远望来船,必先见桅杆,

后见船身,这便是地圆的实证。”



再辅以配图佐证:


“人在岸上望海船,见甲船全身时,

乙船只见桅杆,

丙船则全不见,可证地为圆形。”


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各省形状的比喻,也让人绝倒。



“山东,如跪倒的骆驼;

陕西,如风中舞着的美女。”



“陕西省,古称关中,在山西河南的西面,

地势都是山川,农产很多,

煤矿要算是中国最丰富的地方了。”



这样的地理,是不是充满了趣味和想象力?

民国时期的文字,清新质朴,

却极具意象之美,

让人感受到母语久违的自然和张力


与世无争

朝作而暮息

一个千年流传的世外桃源

简简单单的景

平平凡凡的日常

虽一人却不显孤清

看后只有内心的安详

试想下,当你看到此景会想到什么?


又好记,又好互动。寓教于乐。


识字、画画两不误。


这样的国语课本,

儿童得到的不仅仅是母语能力的提高,

还有对中国书法、绘画的欣赏能力,

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审美观,

属于中国人的审美观。


看图,识字;读书,遐思。


不繁文缛节,不急功近利,

给孩子传授的思想和信仰全都浸透在

短短的字句里,循循善诱,娓娓道来。

潜移默化地提高孩童的

识字能力,鉴赏能力,想象力和自理能力。



书里没有说教,没有口号,

讲伦理、塑审美、育习惯,

既注私德教育,也重公德培养。

朴实无华但传达了厚重的价值观。



朱熹曰,凡饮食,举匙必置箸,

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记得幼年时,父母亲就是这样要求和规范

我们的用餐礼仪的。

餐毕,还要向长辈们道一句“慢用”。

出生于民国、受民国教育长大的父母亲,

一定是读过这些民国老课本的。



寒天大雪,推窗一望,屋瓦皆白。


北风起,大雪飞,兄与妹,

往看雪,庭前屋上,一片白色。

语言简省、明净,

三言两语构造出一个冬日看雪美景。


竹帘外,两燕子,忽飞来,忽飞去。

庭前树,有鸟巢,小鸟一群,数间飞鸣。


帘外飞燕,树间鸟鸣,

简单却不单调,蕴含着生命的真谛。


东方月出,庭前散步,

明月在天,人影在地。

天初晚,月光明,窗前远望,月在东方。

明丽、省净的语言,如《诗经》一般,

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与语言。



到学校,见先生,先生早,

先生点头说,小朋友早。

好宝宝,年纪小,志气稿,

早上到学校,功课做得好。

把最简单、朴实的礼节写成朗朗上口的韵文,

更加实在、质朴。



室中宜常洒扫,以去尘垢,

窗户宜常开,以通空气,以透日光。

饭后即用心力,则胃中食物,不易消化,

故必游散片时。


力透纸背的温润、儒雅,不生硬,不说教,

让孩子们在日常点滴中明事理。



书中无虚伪说教,无空洞口号,

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

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小室中, 灯火明, 母教女 ,

取绒绳, 学手工。


多么温暖的母女画面,短短数字的课文,

带给我们是母爱、亲情和习劳的教育。

现在,我们还能看到这种教育吗?




梅花盛开,我折两枝,插瓶中,置案上,

瓶中花香,时时入鼻。


寥寥数语,一个美好而温馨的场景就浮现眼前。

仿佛让人闻到了梅花的清香。

读这样的课文,也难怪民国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今日的大学生都不及



儿习手工。编纸为中华二字。

告其弟曰。我等中华人。同爱中华国。


那个时候的课文也教爱国。

这样的爱国教育,来得简单而有力。

其实,爱国原本就不需太多的说教。


母亲节时的内容


这是植树节


生活常识


农耕之美


有勤读之功


有浅显的道理


有快乐的游戏


有童年的歌谣


有生活的片段


有舐犊之情


有手足之情


或寥寥数语


或不著一字却画面感十足,

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呵护


劝诫


情景


诗情


画意


知识


自律


劳作


逸兴


生灵


家常


这也许就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吧。

为什么民国大师级人才层出不穷,

而49年后几乎为零?

看了这些启蒙教育阶段的课本,

是不是能得到答案呢?

音乐365
没有音乐的世界是荒芜的世界,没有音乐的人生是平庸的人生。音乐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生命更丰盈。来吧,我们一起听音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