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些的城市都会配有钟楼和鼓楼。早晨鸣钟,后晌儿击鼓,“晨钟暮鼓”似乎是一座城市“标配”,可为嘛天津城只有鼓楼而没有钟楼呢?为嘛有“钟”没“鼓”的楼却被称为鼓楼呢?天津文物管理中心研究员、天津文物保护和古建筑专家魏克晶表示,目前有两个说法,一个是没地儿建,两者合一了;另一个则是鼓楼里面压根儿就没有鼓。
咱先说第一个,为嘛没地儿建钟楼和鼓楼。话说自当年“燕王扫北”,在此渡河赐名“天津”后,这里便设置了一个军事建制——卫,驻兵数万,拱卫京师,这是“天津卫”的来历。后来,明成祖朱棣虽然派人在此筑城,但规模和作用也就是一个军事基地。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天津城才逐渐趋于居住城市。由于没有提前规划,州城府县、士农工商都挤在一起,造成街道狭窄、人烟稠密。那怎么办呢?于是乎,就在城中心的十字街交叉处,将鼓楼和钟楼合二为一了。
据本市著名收藏家、民俗专家何志华曾考证,鼓楼最早的那个铁钟原为山东长老寺的物件,最晚铸于明末清初,是后来移到天津鼓楼悬挂的。
据天津文物管理中心研究员、天津文物保护和古建筑专家魏克晶分析,依据清代诗人周楚良在《竹枝词》中的记载:“本是钟楼号鼓楼,晨昏两度代更筹。声敲一百零八,迟速‘锅腰’有准头。”这里说的“锅腰”,是指当年鼓楼上一位负责敲钟的驼背老人。由此推断,当年天津鼓楼实际就是一座钟楼,有人认为,之所以把钟楼称作“鼓楼”,实际上是说这座楼古老,将“古老”的“古”谐音,才逐渐演变成了敲鼓的“鼓”。
这座承载着数百年老城记忆的古老建筑,还有哪些故事呢?我们明天接着说。
南开融媒出品
撰稿 李铁军
制图 沈建
编辑 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