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案例】三河市泃阳镇东套村:涵养文明乡风 聚力乡村振兴
民生
2024-11-06 18:21
河北
在河北省三河市区东,泃河西岸,102国道南,有一个有着400余年历史的村街,它就是全国文明村——泃阳镇东套村。近年来,东套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整合资源、创新方法,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一是敬老爱亲暖民心。为了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该村从2018年开始,实施12项普惠民生补贴。即凡男士年满60周岁、女士年满55周岁的村民,每人每年可领补助生活费1200元;村民每年春节补贴300元过年费;每人每月补贴自来水1吨;对农户水冲式厕所每年补贴20吨水;每人每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贴200元;每户年补贴有线电视收视费108元。另外,七一党的生日慰问困难党员;建军节慰问现役军人家属及退伍军人;重阳节,为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品。该村凡考上一本的学生发放奖学金3000元,近年来已有9名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同时,对突发重大疾病和特殊情况的村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二是移风易俗树新风。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包含诚、孝、俭、勤等多方面内容;定期召开道德评议会,重大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形式,确保村民对村落事务办理情况深入了解;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评选,使建设文明村理念深入人心;鼓励村民红白事简办,就去年统计,村民红白事户均不过万。此外,利用微信群、大喇叭广播、印发宣传单等形式将最新的《村规民约》发放到每一位村民手中,并在村文化广场长期宣传,督促村民时刻对照制度自查自省,使之倡导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追求成为广大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基本规范。制定《移风易俗积分制奖励办法》,激励村民争做文明践行者。近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赌博、吸毒、贩毒和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三是精神文明润人心。依托村史馆、道德讲堂、红色书屋等开展理论宣讲、党史学习、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年度举办各类活动百余次。开展“十佳党员”“十佳优秀退伍军人”“十佳和谐家庭”“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儿子”“十佳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先后选树40个“十佳”先进典型。其中“十佳家庭”20个、“十佳个人”20个,他们中有创先争优、全心为民的好党员,有退伍不褪色的好军人,有孝老爱亲的好儿媳,成为新时代新农村的模范代表。按照村规民约制定《移风易俗积分制奖励办法》,汇总村民获得的积分,可兑换日常生活所需小礼品,激励村民争做文明践行者。重点打造村史馆和“红色书屋”,全年组织党史集中学习10余次,开展党史宣讲、主题活动10余次,参加党员干部超过40人,覆盖村民200余人。四是文化传承振精神。成立40余人的“舞零圆梦评剧歌舞团”,在节假日进行文化演出,每逢建军节、重阳节,专门为村里的退役军人和老年人举行演出活动,使村民们享受到身边的文化大餐。开办公益书法班,聘请北京、三河知名书法家,定期来村里传授书法技艺,先后有多名书法学员的作品在廊坊、三河举办的农民书法作品大赛中获奖。随着村规民约的宣传普及,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能做到自管、自约、自治。随着红白理事会积极发挥监督宣传作用,按照婚丧事宜一切从简、文明理事的原则,移风易俗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的发展轨道。下一步,东套村将持续学习好经验、好做法,本着“村干部搭台,群众唱主角”的原则,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着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助推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