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口鲜
青岛的海蛎子正大量上市
海蛎子的生长习性是夏天产卵、冬天“长个”。天越冷,肉越肥,味越鲜,当下正是吃海蛎子的好时候。
红岛海蛎子大量上市
吊笼养殖的海蛎子个大、肉肥,已是市场上海蛎子品类的主力。但要说起海蛎子的那口“鲜”,还要数红岛滩涂地播养殖出来的“小个”海蛎子。
1月9日上午10时,在城阳区红岛街道东大洋社区正令码头的负责人王元告诉记者,这两年海蛎子养殖行情不错。海水干净,海蛎子肥得早,现在大量出货。能一直供应到春季。
“我包了约500亩滩涂养海蛎子,如果两条渔船同时作业收海蛎子,一天能上岸约3万斤,目前,每天出货量约1万斤。”王元说,现在很多地方出产海蛎子,威海、日照等地吊笼养殖,胶州湾则是地播养殖。即海蛎子是在滩涂里生长,收获时需要用带拖网的渔船捕捞。“各有各的好处,吊笼养殖海蛎子个头大,但论口味还得是滩涂长出来的海蛎子,长得慢、个头小,但是够鲜。”
胶州湾海蛎子迎来丰收。
“现在上岸的海蛎子毛货含有皮壳、杂质等,批发价不到1元一斤,清洗干净能卖到2.5元一斤。虽然口感好,但是卖相没有吊笼养殖的好,价格便宜。”
王元还介绍,吊笼养殖的海蛎子批发价能到6元一斤,目前海蛎子市场价约15元两斤。
当下正值海蛎子肥美季节。
王元介绍,“红岛海蛎子还可以‘出海’追肥,秋天胶州湾收的海蛎子不肥,便运到吊笼养上一段时间,泥沙吐干净了,肥度也上来了,而且随着个头长大,海蛎子壳出现一圈圈比较有规律的褶皱,我们给起个名叫‘花边’海蛎子。”
即墨有片“蛎子海”
当潮水退去,在即墨区田横镇七口村的滩涂上,便会出现一片片“蛎子海”,这是青岛沿海唯一一片野生海蛎子滩涂。这里的海蛎子个大肥美,被人们称为“龙蚝”。
七口村地处丁字湾畔,这里的滩涂上,海蛎子像“叠罗汉”一样,层层堆叠、排列紧密。当地渔民宋森修手拿一把小铁锄头,拖着放了几个竹筐的小木筏,看准个头大的海蛎子,抡起锄头凿了起来。
七口村的滩涂上野生海蛎子成片生长。
宋森修展示采到的大海蛎子。
“越是水比较深的地方,海蛎子越大,因此只有赶上退大潮的时候才能采集。”宋森修介绍,个头大的海蛎子生长期超过了两年,海蛎子一般生长一年后就能达到半斤重,而最重的超过3斤。这里的海蛎子因个头较大,被当地人称为“龙蚝”。
滩涂上密密麻麻的野生海蛎子。
“这些海蛎子每年5月繁殖一次,生生不息,越长越多。”宋森修介绍,这里的野生海蛎子的特点就是个头大,味道比普通的海蛎子更鲜嫩。
野生海蛎子肉。
“这些海蛎子完全是自然生长的,无需投放苗种。每年‘五一’前后,大量的海蛎子开始繁殖,很快在礁石上形成了壮观的‘叠罗汉’现象。”宋森修介绍,这片“蛎子海”是块“宝地”,平常只需要保护好这片海域不受破坏,每年入冬后开始采收海蛎子,一直持续到次年的5月。
潮水退去后海蛎子露出来。
因个大、呈长方形,七口村的海蛎子得名“龙蚝”。当地渔民还给它起了很多形象的名字,如因长得像鞋子,就叫它“鞋帮蛎子”;又因表层像是马蹄印,所以又称它“马蹄蛎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七口村滩涂上的“蛎子海”,在青岛其他地方没有出现过。宋森修说,这里地处五龙河入海口,是淡水和海水混合的滩涂。正好浅滩中有礁石,再加上微生物丰富,形成了适合野生海蛎子生长的“宝地”。
野生海蛎子比手掌还大。
宋森修介绍,市场上带壳的野生海蛎子售价为每斤5元左右,野生海蛎子肉则能卖到20元一斤。今年整体产量还可以,每天都有超过万斤的海蛎子被采收上岸。
快到市场上逛起来~
内容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亚辉
线索报料 联系我们:
青岛新闻客户端:青青岛社区留言
报料微信:青岛新闻网(ID:qdxww0532)
报料微信小程序:青青岛论坛小程序发帖
报料新浪微博:@青岛新闻网
报料邮箱:newmedia@qingda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