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琴列四艺之首,它不仅仅是文化的象征,而在于音律可以更直接地契入真心、通达情绪。音为心声、心随律动,通过音律可以认识自己,对话外界。轻抚琴弦的片刻间,闭上双眼,总能感到逃离世俗嘈杂的平静淡雅。为追求抚琴时周遭环境的纯粹与雅静,斫琴师王实老师,便将古琴带到了远离城市喧嚣的鼓岭「柱里露营地」。令源于古时的典雅艺术融入宁静的天地之间,觅得了“悠然见南山”的治愈生活。王实,男,197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后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2005年开始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方向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艺术,同时研习古琴的弹奏和制作。2010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史研究课程;2014年3月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至今师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学习中国传统哲学;2016年9月受邀设计制作的承天式古琴的拓片随中国航天天宫二号飞船进入天宫空间站;2017年10月受邀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国学讲堂讲解古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2021年3月应泰国文化部邀请在泰国出版泰语、英语以及现代汉语合订版本的《渔樵问对注疏》;2022年1月在泰国出版《郭店楚简选译》;2023年10月在文物出版社出版《渔樵问对注疏》中文修订版。
以耳根为道场,通过音声而行佛事,妙不可言的音律跃动,将会带领我们真实的契入「禅」的境界。当我们谈论音律,总绕不开担为媒介的乐器。中国传统乐器很多,其中「琴」最不陌生。而谈琴,避不开「古琴」。古琴,又称瑶琴、丝桐、七弦琴,历史之悠久,《诗经》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古琴,声虽微,而志远。这种音律之特征,在某种场域上暗合了士大夫的风凌傲骨,而深受他们的喜欢,而居首位。造型优雅的古琴,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又有着伏羲式、凤势式、焦尾式、仲尼式等区分。【凤势式古琴】
音律之妙,琴体之美,都离不开一个「斫」字,有一个词叫作「斫琴」。斫琴,是制作古琴的一个关键步骤。即是从这些精选的木材中砍削出琴体的基本形状,斫琴师通过自己的精工细作,斫木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焦尾式古琴】
在斫琴的过程中,对斫琴师的技艺和修养,有极高的要求,制作古琴需要经过十多个主要环节二百多道工序,而大漆的髹饰和制作,又是制琴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个细节都将直接影响最终的音质,所以,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斫琴师对其技艺和修养,有极高的要求。【落霞式古琴】
善弹者善斫。斫琴师王实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斫琴老师。“王实老师,通音律,精斫琴,多年来因古琴的琴体制作需要髹漆,福州的大漆又闻名于业界,所以,就将古琴髹漆的部分安排在福州完成。”
与自然齐奏,同草木共鸣
福州因大漆闻名而适合斫琴,位于福州市区海拔最高处的鼓岭柱里,则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追求典雅的抚琴弹奏更是尤为适配。于古人而言,弹奏的环境一般选择在静、洁、雅、幽的场所。而远离市区喧嚣、在森林环抱之中的「柱里露营地」,于抚琴、斫琴者而言,恰能使人澄心净虑,达到近于参禅的境界。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梢洒落下来,与清风拂过树叶的声音相伴,为琴音增添了一份神秘而悠远的意境。夜幕降临时,在漫天繁星映照下,与林间虫鸣齐奏,琴音随夜风缥缈而出之际,此刻时间仿佛停滞,只留下抚琴者与大自然的交融,与星空下的宁静共鸣。与三五好友共赴自然,同赏古琴之清韵。在柱里与王实老师展开交流的过程中,唯美客董事长许权,也在此亲身感受了一番在自然间抚琴的高雅志趣。
古琴的演奏,本就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它要求演奏者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音乐的流动中寻找与自然的共鸣和交融。
当琴声在柱里的森林中回荡,似乎每一声音符都能与大自然相融相合,使音乐与环境达到完美的和谐。
抚琴者在这里可以找到无尽的灵感,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当琴声悠扬与自然纯粹相融合,这片山林不仅是音乐的栖息地,更是心灵的避风港。
在柱里弹奏古琴,沉浸于风雅之意的同时,更能进一步深入自然,露营天幕下或是宿于森林中,获得由内而外的深切放松。
露营在天幕下,与好友在草木簇拥下推杯换盏,感受自在野趣;
夜宿于森林中,远离尘世喧嚣在森林环抱中安心入眠,尽享自在野奢。与自然来一场久违的亲密互动,静享山间清幽,吸收天地灵气,自然灵气和悠扬琴声,将在你的一呼一吸之间,悄然予你身与心的共同治愈。或如古琴之高雅,或似运动般活力,动静皆宜的「柱里露营地」,总能为你扫除疲惫,营造一程充满治愈的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