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 —— 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的创新之路

学术   2024-09-29 18:59   北京  



       

日前,2024年全国科普日福建省主场活动在福州隆重举行,小院首席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带领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师生受邀参加此次展会。小院展台上,精心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产品,晶莹剔透的浦城优质大米散发着淡淡馨香,吸引了无数群众驻足品鉴。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毅、省政府副省长江尔雄、省政协副主席黄如欣等领导莅临小院展位参观指导,听取了林教授关于再生稻的介绍,对小院的科研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继续响应2024年全国科普日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技协联合行动,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带领博士创新站团队展开了一场跨越半个福建省的再生稻考察之旅,为即将到来的丰收节增添了一份喜悦与期待,为福建省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繁荣注入新动力。

林文雄教授一行沿途走访了建阳水吉、浦城石陂、临江、罗源、福清等地多个再生稻示范片,足迹遍布山区平原。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观察稻穗,与当地农民亲切交流,普及先进技术、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今年丰沛的雨水,为再生季稻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博士团队欣喜地发现,再生季稻的穗头饱满硕大,稻株高大挺拔,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呈现出令人振奋的生长态势。

再生稻是南方很多省份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稻谷总产的一个重要措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

再生稻是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实现稻田一次耕整、育秧和栽插,收获两季稻谷的一种稻作类型,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时、米质优等特点,特别适合在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南方地区推广。

传统的再生稻头季需要人工收割,随着劳动力转移和人工成本增加,人工收割头季稻的模式不为农民所接受,而常规机械收割头季稻对稻桩碾压破坏严重,影响稻桩腋芽萌发二次抽穗和再生季稻的最终产量。在“十三五”国家科技专项的资助下,林文雄教授团队以“选准品种,保根促发,减轻碾压”为核心思路,创建了“全程机械化再生稻丰产高效品种筛选及其三保两促一攻(321)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与以往采用的高留桩机收再生稻相比,该项技术通过良种良法相结合、农机农艺深度融合,采用低留桩、两次烤田、回字形收割线路等关键措施,有效减少碾压损失,显著提高了机收低留桩再生稻腋芽萌发率,最终实现再生稻高产稳产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实现了水稻一次种植两季收获,且每亩总产不亚于双季水稻产量,因此,现代机收低留桩再生稻也被称之为再生双季稻。

该技术不仅能增产,还能减少碳排放,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绿色栽培技术。经测算,再生稻种植模式的平均碳汇量是单季晚稻模式的2.24~13.95倍,再生季稻日均资源利用效率可提高56.2%-73.5%;应用该项技术的再生稻较常规早晚稻种植模式节水15.1%,单位稻谷产量的CH4、CO2排放量分别减少34.11%、20.40%,全球增温势、碳排放强度分别降低26.1%、14.1%,减少施肥量20%,碳足迹和氮足迹显著降低。

科技成果大规模转化,显著提升农业生产力。2015年起,林文雄教授带领科技团队在南平建阳区、浦城县等地建设千亩再生稻示范片,将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示范推广面积达15000多亩,示范片连续8年实现了再生稻两季总产量亩超“吨粮”,稳粮增效显著。

建阳水吉千亩再生季稻示范片

浦城临江万鑫千亩再生季稻示范片

浦城临江锦城千亩再生季稻示范片

浦城石陂申明村千亩再生季稻示范片

浦城石陂案山下千亩再生季稻示范片

罗源北山湾百亩再生季稻示范片

大地为纸,实践为墨,科技小院师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成立以来,林文雄教授每年带着硕士、博士研究生下基地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指导多达30次,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一种两收平均亩产均超顿粮。据统计,浦城县四年内再生稻种植面积新增7万亩,再生稻头季亩产达750~750公斤,再生季亩产达450~550公斤,亩效益从200元增加到800元,三年累计增加产量2400万公斤,累计增加纯利润3600万元。小院的工作成效获得了诸如谢联辉院士、谢华安院士、康绍忠院士等专家的好评,先后得到了省委书记周祖翼等8位省级领导的肯定。

博士创新站引领科技创新,再生稻香飘北山湾。2024年,在“科创中国”计划的推动下,林文雄教授组建一批博士团队,依托罗源县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博士创新站,开展最优香稻品种筛选实验,建立再生稻(常规再生稻/香稻)绿色丰产高效种植体系,解决罗源县粮食生产问题。今年8月份,团队在罗源北山湾首次种植再生稻,取得了头季稻亩产563.41公斤的可喜成果!目前,罗源县再生季稻长相喜人,标志着罗源县再生稻种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望实现“一种两收,亩超吨粮”的目标,为进一步扩大成果转移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林文雄教授团队还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聚焦固碳减排和高产稳产并重的技术研发:一是持续筛选适应不同生态类型的再生稻优良品种;二是研制缓释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三是筛选生育期短、产量高的双低油菜品种,优化“头季稻-再生季稻-油菜”轮作体系,探索节水抗旱再生稻技术,为我省沿海旱地农业和设施农业的稻菜轮作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在中国科协直接领导下的、由各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及全国从事科学普及、技术推广的涉农科技工作者、科技致富带头人自愿组成,是全国各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的桥梁和纽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