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黄塘—紫山高效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民生   2024-09-30 23:24   福建  
· 改革亮点 ·
“三城一水六分田”的惠安,过去受农村土地权属分割影响,耕地碎片化明显,人均耕地不到0.2亩,耕地抛荒及耕地非粮化情况严重。2022年9月,国务院赋予泉州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惠安黄塘—紫山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此背景下展开。项目以黄塘溪流域为整治纽带,探索全区域要素融合、全流程群众参与、全链条权益共享的“政企银”合作模式,串联黄塘、紫山两镇沿岸破碎、零星农用地资源,实施“百千万亩方”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打造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农发行提供3.8亿元授信资金支持,实施“农企+村集体+农户”集约流转土地模式,流转10万亩林地、1.5万亩农田。目前,黄塘溪两侧初步形成4个“千亩方”现代农业示范片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布局合理、乡村生态秀美、农民富裕富足的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初具雏形。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范金林 通讯员 苏力铭 文/图
生动实践

01
打破壁垒 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发源于笔架山的黄塘溪,流域面积138.4平方公里,担负着沿岸4.26万亩农田灌溉、城乡供水的重担,是惠安的“母亲河”和“生命溪”。

山水秀美的生态廊道下,稀缺破碎的耕地资源、错配失序的要素空间、脆弱退化的生态质量依旧制约着耕地的保护和产业集聚的发展。如何唤醒“沉睡”土地,为新质生产力腾出发展空间,亟待破局。“泉州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秉持了全域全要素思维,探索出了一条空间优化和要素集约的新路子,有别于过去传统单一的土地整理模式。”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发表示,在省市县三级联动调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惠安黄塘—紫山跨乡镇资源要素融合治理,充分激发了多元主体促乡村振兴的整治潜能,真正实现乡村和美共富、人地和谐共生。



图片来源:惠安乡村振兴


2023年9月,在省自然资源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指导支持下,惠安县启动黄塘—紫山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全民“共治共享”为理念,创新“政企银”合作模式,通过政府主导、国企担当、银行助力,治理出具有惠安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政”是政府主导。“我们通过完善整治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林地置换、永久基本农田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分离管理制度等关键政策,打破行政壁垒,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惠安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柯清沧说,政府发挥行政管理优势,聚焦“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要求,完善黄塘溪沿线周边农田灌溉引水、生态补水系统,打造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示范片区。

“企”是国企担当。作为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主体,惠安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在投融资、土地集中流转、立项、实施、验收、引入农业经营企业主体等方面全流程参与土地流转,过去农民对土地所承载多重效用的依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转移渠道的不畅以及土地规模经营成本的问题迎刃而解。

“银”是银行助力。依靠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金融优势,惠安探索创新整治类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由农发行为县属国企就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项目提供中长期、大额、低息专项贷款和融资服务,有效保障整治资金。仅在黄塘镇松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点,就提供授信资金3.8亿元。



02
“多田套合” 串联两镇12个行政村

惠安跨乡镇布局,“化碎为整”,归并黄塘、紫山两镇水系沿岸零散稳定利用耕地,以黄塘溪溪滨慢道为轴串联两镇12个行政村,通过建设沿线村居道路、亲水平台、生态微景观等,形成串点成线、村优居美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同时统筹推进林地修复、废弃矿山整治修复、岸线景观提升、绿道体系完善,系统构建笔架山—文笔山—科山生态屏障,形成资源平衡、环境改善、生态优化、安全保障的生态格局,重塑黄塘溪生态廊道。


紫山镇官溪村地块耕种航拍图(图片来源:紫山镇人民政府)

针对同一地块的整治建设重复立项、重复投资等问题,惠安打破乡镇界限,梳理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图、数、库,厘清各类型耕地之间的关系,以“多田套合”推动耕地保护“一盘棋”。通过整合各部门涉农政策、统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构建多元整治资金池,逐步形成永久基本农田全部落在耕地上、高标准农田全部建在永久基本农田内、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部落在高标准农田中的“金字塔型”耕地保护格局。

位于黄塘溪畔的“山线”节点项目之一—月湖公园风光如画,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了露天电影院,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项目建设分为两期,一期黄塘溪田园综合体项目包括田间路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以及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已完工验收。”惠安县文旅集团项目负责人骆伟平介绍,二期黄塘溪田园综合体提升区项目,包括黄塘溪安全水系建设(二期)、田园风光建设、智能温控大棚改造提升、农业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建成后,将把黄塘溪沿线打造成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传承、游学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03
规模种植 打造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功能区
俯瞰惠安县黄塘镇松溪村,村里的盛丰农业有限公司蔬菜基地,一块块紧密相连的农田向远处延伸,风景秀美如画。这是当地镇、村项目业主参与合作经营的一个案例。
图片来源:惠安速报
如何将质效低的散户经营变为规模化生产基地?惠安以农业招商的方式引进盛丰农业公司运营,通过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将3300亩农户土地统一流转至文旅集团后,再将“净地”交付给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分散的小农户整合在一起,让农业企业直接“拎包入住”,同时率先试行“两稻两菜”新型粮菜轮作模式,实现粮菜双赢、稳产增收,亩产值由2500元提高至2万元以上,经营效益远高于个体种植户,带动周边就业岗位50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495万元,实现稳产增收。
“盛丰在惠安共有2000多亩蔬菜基地,生产供应给西餐厅的球生菜、西兰花等。我们跟惠安文旅集团合作经营1800亩土地,基本实现当年流转、当年整治、当年种植。”惠安盛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旭东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已建成惠安县最大的叶菜基地,多年来在不断发展多元化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的同时,集中流转了松溪村土地300多亩,帮助村财收入年均增加50多万元,提供了60个就业岗位,让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统计,在“农企+村集体+农户”集约流转土地模式之下,惠安已累计流转10万亩林地、1.5万亩农田,连片打造4000亩高标准农田,规模化经营比例比一般农田平均高出40%,机械化水平比一般农田提升20%,亩均粮食产能最高提升25%。
获得感

从散户经营到规模化种植,离不开惠安县文旅集团、镇村、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农民企业家,我很感谢项目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农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也富起来了。我们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建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惠安盛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旭东
黄塘—紫山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建设,是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典型示范,在盘活当地闲置劳动力的同时,打造出生态农业产业链。通过规模化的连片整治建设,我们把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大家的视野里,同时也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惠安文旅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骆伟平

来源 | 泉州通客户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