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秀美的生态廊道下,稀缺破碎的耕地资源、错配失序的要素空间、脆弱退化的生态质量依旧制约着耕地的保护和产业集聚的发展。如何唤醒“沉睡”土地,为新质生产力腾出发展空间,亟待破局。“泉州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秉持了全域全要素思维,探索出了一条空间优化和要素集约的新路子,有别于过去传统单一的土地整理模式。”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发表示,在省市县三级联动调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惠安黄塘—紫山跨乡镇资源要素融合治理,充分激发了多元主体促乡村振兴的整治潜能,真正实现乡村和美共富、人地和谐共生。
2023年9月,在省自然资源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指导支持下,惠安县启动黄塘—紫山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全民“共治共享”为理念,创新“政企银”合作模式,通过政府主导、国企担当、银行助力,治理出具有惠安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政”是政府主导。“我们通过完善整治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林地置换、永久基本农田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分离管理制度等关键政策,打破行政壁垒,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惠安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柯清沧说,政府发挥行政管理优势,聚焦“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要求,完善黄塘溪沿线周边农田灌溉引水、生态补水系统,打造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示范片区。
“企”是国企担当。作为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主体,惠安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在投融资、土地集中流转、立项、实施、验收、引入农业经营企业主体等方面全流程参与土地流转,过去农民对土地所承载多重效用的依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转移渠道的不畅以及土地规模经营成本的问题迎刃而解。
“银”是银行助力。依靠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金融优势,惠安探索创新整治类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由农发行为县属国企就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项目提供中长期、大额、低息专项贷款和融资服务,有效保障整治资金。仅在黄塘镇松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点,就提供授信资金3.8亿元。
惠安跨乡镇布局,“化碎为整”,归并黄塘、紫山两镇水系沿岸零散稳定利用耕地,以黄塘溪溪滨慢道为轴串联两镇12个行政村,通过建设沿线村居道路、亲水平台、生态微景观等,形成串点成线、村优居美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同时统筹推进林地修复、废弃矿山整治修复、岸线景观提升、绿道体系完善,系统构建笔架山—文笔山—科山生态屏障,形成资源平衡、环境改善、生态优化、安全保障的生态格局,重塑黄塘溪生态廊道。
针对同一地块的整治建设重复立项、重复投资等问题,惠安打破乡镇界限,梳理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图、数、库,厘清各类型耕地之间的关系,以“多田套合”推动耕地保护“一盘棋”。通过整合各部门涉农政策、统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构建多元整治资金池,逐步形成永久基本农田全部落在耕地上、高标准农田全部建在永久基本农田内、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部落在高标准农田中的“金字塔型”耕地保护格局。
“项目建设分为两期,一期黄塘溪田园综合体项目包括田间路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以及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已完工验收。”惠安县文旅集团项目负责人骆伟平介绍,二期黄塘溪田园综合体提升区项目,包括黄塘溪安全水系建设(二期)、田园风光建设、智能温控大棚改造提升、农业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建成后,将把黄塘溪沿线打造成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传承、游学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来源 | 泉州通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