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晚报官方微信
十堰男孩阳阳(化名)在6岁时,就有写作业时使劲眨眼、摇头晃脑的习惯,刚开始父母以为孩子只是比较好动,并没有放在心上。
随着时间推移,7岁的阳阳开始频繁皱眉,两条眉毛像是被无形的线牵扯着,总是不规则地跳动。与此同时,清嗓子的声音也时不时地从他口中传出,就像喉咙里卡了东西,怎么也清不干净。阳阳的异样也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有些调皮的同学甚至还会故意模仿他清嗓子。
到了8岁,阳阳的症状进一步恶化。他的肢体开始出现抽动,肩膀会毫无预兆地耸动,而且频率越来越高。有时候,他的手臂也会突然抽动,使得手中的书本或玩具掉落。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学习、玩耍还是休息,都不断地被打断。
这时,阳阳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赶紧带阳阳前往十堰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经过一系列详细的询问和检查,最终确诊为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典型,家长容易忽视,非专业的医师也容易漏诊,很多甚至发病好几年都不能确诊。”太和儿童医疗中心一病区副主任吴勇告诉记者,好在经过药物及行为等综合治疗,阳阳的情况现已得到较大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
吴勇介绍,运动性抽动可表现为点头、摇头、皱眉、眨眼、张口、撅嘴、耸肩、踢腿、甩手,以及强迫行为、模仿行为等多种形式;发声性抽动则可表现为清嗓子、咳嗽声、动物吼叫声,以及控制不住的污言秽语或重复语言等。患儿的病情常具有波动性,时轻时重,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上述症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大多消失。
“很多人对抽动障碍并不了解,觉得很少见,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病。”吴勇介绍,在我国,儿童抽动症的总患病率大约为3%-8%,通常6-7岁起病,到了10-12岁症状达到高峰,且男孩发病率约为女孩的3-5倍。照此估计,目前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抽动障碍患者近1000万。
同时,50%-60%的抽动障碍儿童伴有“多动症”,也可并发各种情绪问题或行为问题,影响亲子关系及学业,给儿童和家长带来不少困惑和烦恼。
有抽动症状就是“抽动障碍”吗?吴勇表示,这不一定,需要进行必要时的检验和检查,以排除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癫痫(肌阵挛发作)、肌张力障碍、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等。
吴勇介绍,门诊上经常会遇到对孩子患有抽动障碍过于焦虑的家长。他们担心抽动障碍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进而影响到学习成绩及今后的人生发展。其实,如果孩子出生时智力正常,抽动障碍一般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但抽动障碍可以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障碍等,导致孩子注意力下降、情绪异常等问题,从而影响学习能力,需要尽早干预治疗。
吴勇表示,孩子被确诊为抽动障碍,家长不必太过着急担心,这种疾病总体预后良好。家长要尽量保持平静的状态,避免不当的教育方式加重症状。多与医生、老师、患儿沟通,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设定教育目标和干预方法,科学陪伴孩子面对成长中的挑战。
欢迎关注
十堰晚报官方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