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乐清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政务   2024-10-01 21:15   浙江  
乐清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75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乐清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特别是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忠实践行省委“八八战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乐清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壮大,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全省最具经济活力的县(市、区)之一。




经济总量连攀高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01

经济总量实现跨越
人均产值不断提高


1949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仅5901万元;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统称GDP)仅为1.84亿元,此后乐清人民抢抓发展机遇,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在1990年、1997年、2004年和2010年一路突破十亿、百亿、两百亿和五百亿大关,2017年GDP达到995.75亿元,成为温州经济实力第一强县,2018年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23年GDP达到1663.53亿元,占温州经济总量的19.1%,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3位。


2023年GDP是1978年的24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0%。


1949年,全市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为146元。到1978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下同)为226元,至1989年达到1000元,1998年突破1万元,2013年超过5万元,2021年超过10万元,2023年达到12.67万元,人均产值不断提高。


[部分指标未能查找到1949年数据的,均以历史最早可查数据进行比较]

02

财政实力突飞猛进
民生支出日益扩大


195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92万元,历经26年至1978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649万元,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在1988年、2000年、2013年接连迈过亿元、十亿、百亿台阶,2023年财政总收入166.14亿元,是1952年的5690倍,年均增长12.8%。


地方财力的增加切实增强了全市财政支出能力。1952年-1988年,全市财政支出共5.0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68.8%,其中社会文教费占比42.8%,比重最大;其次是经济建设费占28.0%;农业支出占13.0%。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6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7.4%,用于民生支出101.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6%,其中教育支出38.52亿元,占民生支出比重接近4成,财政向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03

金融规模快速扩张
有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2023年末,全市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到29家,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从1978年末的1929万元增至2023年的2800.84亿元,年均增长23.7%,其中1985年、1992年、2000年、2012年、2021年分别突破1亿元、10亿元、100亿元、1000亿元和2000亿元。


金融业发展迅猛,金融信贷在经济建设中的杠杆作用愈发凸显。从发展历程看,1970年以前,除1964年外,银行现金收支均是收大于支,从1971年开始,除了1973年资金略有回笼外,年年连续投放,且有增无减。1978年末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4249万元,远高于人民币存款余额1929万元,金融杠杆开始逐步发挥作用。202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562.93亿元,是1978年的1.45万倍,年均增长23.7%,其中1985年、1994年、2003年、2013年、2022年分别突破1亿元、10亿元、100亿元、1000亿元和2000亿元,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


转型升级持续增效,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0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75年以来,乐清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也不断发生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49年,全市经济总量中,农业占比高达89.9%,工业仅10.1%,服务业可忽略不计。


1978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52.0:28.4:19.6。改革开放后,乐清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在1980年完成了“一二三”到“二一三”的转变,在1991年完成了“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转变,2018年实现了“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跨越。2023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4:44.5:54.1,形成了第一产业基础地位不断稳固,第二产业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第三产业重点领域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格局。


02

工业经济强劲有力
创新驱动不断深化


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95万元,仅相当于如今一家小型工业企业的年产值。此后,乐清从制盐、制鞋、工艺美术等传统工业开始,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乐清工业发展动力不断激发:




198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21亿元,首次超过瑞安和鹿城,成为温州第一工业强县;


198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71亿元,首次超过十亿元,1995年跨上百亿台阶,达到123.28亿元;


2007年成为温州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的县(市、区),达到1008.65亿元;


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工业强县(市、区);


2014-2016年连续三年获浙江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第5位;


2020年被列入2020年-2022年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市、区);


2022年乐清电气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唯一一个入围的县级产业集群;


2023年乐清市已建立起以电气、电子为主导,覆盖34个工业行业大类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增加值达到681.77亿元,增长8.4%。


从新质生产力看,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43.64亿元、180.45亿元和120.51亿元,分别增长12.2%、8.9%和11.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9.9%、41.9%和28.0%,占比皆居温州第一,成为推动乐清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03

农林牧渔稳步发展
服务业规模大幅增长


1949年至1978年,乐清农业经济波动增长,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率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23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7.86亿元,与1978年(可比价)相比年均增长3.4%。从产量看,202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27063吨,亩产达到401公斤、是1949年的3.65倍;肉类总产量达到14534吨,是1949年猪牛羊肉产量的5.04倍;水产品产量大幅提升至86508吨,是1949年的107倍,农林牧渔稳步发展,2022年,乐清捧回全省首批“神农鼎”,取得了当前全省乡村振兴领域的最高荣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服务业发展相对空白,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需求不断提升,服务业占经济比重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末,全市服务业企业单位27116家,其中租赁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信息软件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分别为3872、1969、1516家,占全市服务业企业家数的27.1%,现代服务业规模加速增长。


三大需求稳步释放,发展动能不断壮大


01

投资建设成就巨大
基础建设不断提速


截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全市累计投资额仅为4445万元,投资建设项目主要由国家投入,项目也主要以恢复社会生产为主。全市实现投资总额1978年仅1941万元,1986年首次突破亿元,到1995年迈上十亿台阶,再到2009年突破百亿元,2023年全市实现投资总额525.64亿元,突破五百亿元大关,其中全市民间投资334.53亿元,占投资比重达到63.6%,民间参与投资加速增长。


从投资结构看,基础建设投入不断加大,2003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15.59亿元;2007年,基础设施投资达到43.25亿元,四年内增长近2倍;2023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198.00亿元,是2003年的12.7倍,年均增长13.6%。房地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二、三层的自建房开始发展到1987年全国商品房建设开始纳入国家计划,拉开了房地产业发展的大幕。1996年,乐清的最高建筑是乐怡大厦(88.8米),2014年,最高建筑变成南虹广场(168米),2020年天际东方(218米)在乐清湾海岸矗立。


近年来,随着绿城、新湖、中梁等知名房企陆续入驻乐清,为乐清的房地产开发增添了蓬勃生机。2023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达到673.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97.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4.5万平方米,是1957年的167倍。

02

消费需求日益提升
商贸市场繁荣兴盛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营商业、供销社为主体的统一市场逐渐被商场、超市、专卖店、连锁店、城市综合体和电子商务所代替,目前全市共有乐清南虹广场、柳市现代广场、虹桥天元广场以及北白象百佳广场等11个综合商场,数量位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已建成商业综合体共计营业面积52.25万平方米,其中超5万平方米的5个。


194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万元,1981年突破1亿元,1994年突破10亿元,2008年突破100亿元,2019年突破500亿元,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25亿元,是1949年的16622倍,年均增长14.0%。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23年,全市网络零售额325.1亿元,增长18.5%,在重点监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共有各类活跃网络零售网店1.63万家,商贸市场蓬勃发展。

03

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1974年,乐清外贸公司开始对外出口,出口总额956万元,到1978年改革开放时全市出口额刚刚突破千万级别,达到1188万元。改革开放后,外贸出口规模逐步提升,1992年首次突破亿元关口,1995年迈上十亿元台阶,2010年突破百亿元大关,2023年全市出口额294.81亿元,是1974年的3047倍,年均增长17.9%。从出口商品看,乐清主要出口商品也由工艺品类逐步向科技含量更高的智能电气和新能源电子产品转变。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01

交通建设成果斐然
邮电通讯突飞猛进


75年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乐清抢抓历史机遇,全市上下形成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共识,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解放前夕,乐清仅有2条公路,长89.23公里,新中国成立以后,加快各类公路建设,至1990年,全市拥有国道1段、县道18条,乡道21条,合计公路里程363.9公里,到2023年公路里程达1411.88公里,是1949年的15.8倍,其中等级公路里程246.7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99.28公里,从2002年至2019年,乐清建设了雁荡、蒲岐、南塘、乐清、大桥北、乐清北、黄华、七里港等8个高速出口,成为全省高速出口最多的县(市、区)。铁路建设不断加快,2009年乐清站、乐清东站、雁荡山站等三个高铁站相继建成通车,乐清市成为浙江省唯一拥有3个高铁站的县(市、区),2023年铁路总里程达106.5公里,全市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进一步形成。


通讯事业走向现代化。1949年,全市固定电话仅有17户,1990年超过1万户,为11082户,2003年达到59.83万户,首次超过全市户籍人口户数,2007年后随着移动电话的快速发展,固定电话用户逐年下降。移动电话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上市以来,1995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3916户,之后移动电话迅速普及,1996年超过1万户,2000年超过10万户,2007年超过100万户,2023年达到193.05万户,是1995年的493倍,年均增长达24.8%;截止2023年,全市已建设5G通信基站2879个,实现主城区和镇街核心区域全覆盖。国际互联网宽带业务1997年开始发展,至2023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数252.13万户,通讯行业迅猛发展。

02

科教兴国效果显著
文卫事业推陈出新


75年以来,乐清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层次迈上新台阶。


从科技看,1988年,全市仅有各类科研机构11个,各种专业学会37个,科技人员6928人。1994年,乐清推出了“质量立市、品牌兴业”系列举措,此后科技事业蓬勃发展,2023年,乐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98家,科技中小型企业2931家,全年专利授权量10190件,累计10494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44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5826件,有力支撑经济快速发展。


从教育看,解放前,乐清全市教学环境差,教学设施落后,仅有3所中学,388所小学,在校生2.09万人。随着国家教育总方针逐步完善,特别是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正式实施,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深入人心,2023年,全市共有小学82所,在校生11.35万人,小学入学率100%,小学专任教师6070人;初中47所,在校生4.8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为99.80%,专任教师3603人;普通高中16所,在校生2.01万人,专任教师1766人;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生1.36万人,专任教师708人,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从文化看,75年以来,乐清以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建设投用的新图书馆和新文化馆成为乐清新的文化地标,202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站25个,文化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乐清市图书馆总藏量159.68万册,比上年增加2.13万册。全市共有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9个,温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8个,乐清市级非遗项目177个,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从卫生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乐清仅有一家医院,到1952年发展到11家医疗机构,94名卫生技术人员,但仍难以为全市人民提供全面充足的医疗保障。75年来,乐清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2023年末,全市共有医院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乡镇卫生院2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0家。年末医疗机构床位5953张,其中,医院床位4981张,乡镇卫生院床位780张;卫生技术人员11247人,其中,医生4997人,注册护士4723人,极大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03

城乡融合加速发展
人口结构日趋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乐清从一个沿海小县城发展到如今大道通衢、广厦林立的现代化城市,城市空间变革转型,人口结构不断优化。



根据历年人口普查数据,乐清常住人口结构持续向好,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乐清市0-4岁人口数71070人,占比最大,人口数量开始恢复。


到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市0-14岁人口占比达到43.5%,人口结构呈金字塔形。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随着人口在全国务工流动,全市15-59岁之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升至56.6%。


进入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15-59岁人口占比进一步提高至59.1%。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全市15-59岁人口继续稳步增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市15-59岁人口占比达到65.4%。


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15-59岁人口占比达到顶峰,攀升至73.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3%,城市化发展迈入新阶段。


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人民居住选择逐步从农村自建房转向城市商品房,家庭人口规模逐步向核心家庭演变,家庭户数不断增加。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户数迅速提高至62.58万户,较2010年提高了13.72万户,城镇化率继续提高至65.4%。


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47.58万人,城镇化率67.9%,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 历次人口普查乐清市人口情况 —

单位:万户、万人、%


04

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人民生活迈进小康


75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不足逐步向全面小康迈进,幸福指数大幅提升。198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9元,1989年突破1千元,1997年突破5千元,2007年突破1万元,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480元,是1982年的162.14倍,年均增长13.2%。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01元,是1995年12.7倍,年均增长9.5%。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增加,2023年,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667元,是2000年的10.1倍,年均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682元,是2007年的3.4倍,年均增长7.4%。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97年的35.7%下降到26.4%,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90年的47.7%下降到32.8%。




75年峥嵘岁月

75年砥砺前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全市人民不懈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乐清市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精神,持续激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昂扬锐气,勇当改革先锋、勇立时代潮头,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全力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而努力奋斗!




来源:乐清市统计局 刘言勇 赵翔 沈沁泽 摄
大家都在看

➤ 翰墨迎国庆 丹青颂辉煌

➤ 实力!国家级,乐清+1

 75年!乐清1400多公里见证“巨变”

➤ 最新!乐清公积金政策调整,这笔钱多了

 75年!乐清这条“昂扬曲线”亮了

点个“在看”每天收到最新资讯!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乐清发布的权威信息,将“乐清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乐清发布
行走在寻常巷陌,细品她的古朴韵味,穿梭于繁华商区,聆听她的都市脉搏。这里是乐清发布,乐清市政府新闻办认证,由乐清日报社运营。发布权威资讯,提供民生服务,力求成为网民信任、市民欢迎的公共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