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等媒体宣传报道我市红色廉洁文化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巡察整改、学习贯彻纪律处分条例等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日前,《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等媒体宣传报道我市红色廉洁文化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巡察整改、学习贯彻纪律处分条例等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学习贯彻纪律处分条例 | 对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党员依规依纪给予党纪处分
(9月2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江西省全南县纪委监委加强与交警部门的联动协作,开展党员干部酒驾醉驾问题整治,对因酒驾醉驾受到法律追究的党员严肃追究其党纪责任,持续释放全面从严信号。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县交管大队了解情况。蔡伟胜 摄
江西省全南县纪委监委加强与交警部门的联动协作,开展党员干部酒驾醉驾问题整治,对因酒驾醉驾受到法律追究的党员严肃追究其党纪责任,持续释放全面从严信号。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县交管大队了解情况。蔡伟胜 摄
(9月1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江西省瑞金市纪委监委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专项监督,对乡村振兴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依规依纪从重或者加重处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纪律保障。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向村民了解相关情况。黄丹 摄
江西省瑞金市纪委监委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专项监督,对乡村振兴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依规依纪从重或者加重处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纪律保障。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向村民了解相关情况。黄丹 摄
紧盯困难群体急难愁盼
(9月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4版)
红色掌柜
(9月2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7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这样一名商人,心系劳苦大众,全力经营生意以支持革命事业,他就是被当地群众称为“红色掌柜”的唐锡茂。
1906年,唐锡茂出生于江西安远县城的一个贫苦家庭,9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13岁那年,唐锡茂开始在县城一食货商店当学徒,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他手脚勤快,虚心好学,深得老板器重,16岁就升为账房管事。
1930年5月,红四军解放安远县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随着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和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残酷的军事“围剿”,同时又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企图使苏区陷入“无粒米勺水之接济,无蚍蜉蚊蚁之通报”的绝境。国民党实行“计口售盐”“食盐公卖”等恶毒手段,严控食盐等物资输入,导致苏区食盐奇缺,盐价飞涨。不少群众因长期缺盐,四肢无力、身体浮肿,患上了各种疾病。红军战士体质下降,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县苏维埃政府决定创办消费合作社,推选唐锡茂任合作社经理。他欣然答应,为此辞去了账房管事的工作。亲戚朋友纷纷劝阻道:“好好的账房先生不当,去当合作社经理,收入少不说,还有生命危险,这是何必呢?”唐锡茂总是这样说:“共产党是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只要是共产党的事,我都愿意去干。”合作社经营食品和日用百货等商品,价格合理,为当地军民生活提供了物资保障,唐锡茂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色掌柜”。
唐锡茂尽心竭力支持苏维埃政府和革命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利用自己人脉广、渠道多的便利条件,四处开辟生意往来,深入白区采购物资,使商品源源不断运进来。他组织动员其他商人捐钱捐物,帮助困难群众,优待红军家属。一次,唐锡茂从广东购进了一批食盐,正准备搬运到合作社。几个商人找到唐锡茂,坦言愿多支付三成价钱收购,还许诺给他一成的好处,唐锡茂当即严词拒绝。他知道,如果这批食盐落到奸商手里,他们就会坐地起价,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1933年6月,国民党粤军大举进攻安远苏区,唐锡茂奉命带领消费合作社员工携带大量商品和钱物,随苏维埃政府撤离县城,往沙含方向转移。时间紧急,唐锡茂没有告诉家人,就匆忙随队上路了。老母亲闻讯,忙喊来孙子去追赶父亲见上一面。在上濂,唐锡茂父子相见,二人紧紧地抱在一起。他安慰儿子不要害怕,自己很快就会回来,同时嘱咐儿子,要和母亲照顾好祖母。临别前,唐锡茂从身上掏出自己仅有的两个银毫,叫儿子转交给祖母。随行社员从包里掏出几块银元递给孩子,唐锡茂断然拒绝。他严肃地对社员说:“这是公家的钱,分文也不可私用。”儿子紧紧攥着两个银毫,望着父亲单薄消瘦的身影,眼里含着泪花。在场同志目睹此情此景,感动不已。
唐锡茂随队转移后,坚持参加游击战争。他经营的消费合作社,为保障武装斗争的开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35年,唐锡茂在信丰作战时壮烈牺牲,年仅30岁。他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颂,其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崇高品格在岁月长河里永远闪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这样一名商人,心系劳苦大众,全力经营生意以支持革命事业,他就是被当地群众称为“红色掌柜”的唐锡茂。
1906年,唐锡茂出生于江西安远县城的一个贫苦家庭,9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13岁那年,唐锡茂开始在县城一食货商店当学徒,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他手脚勤快,虚心好学,深得老板器重,16岁就升为账房管事。
1930年5月,红四军解放安远县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随着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和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残酷的军事“围剿”,同时又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企图使苏区陷入“无粒米勺水之接济,无蚍蜉蚊蚁之通报”的绝境。国民党实行“计口售盐”“食盐公卖”等恶毒手段,严控食盐等物资输入,导致苏区食盐奇缺,盐价飞涨。不少群众因长期缺盐,四肢无力、身体浮肿,患上了各种疾病。红军战士体质下降,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县苏维埃政府决定创办消费合作社,推选唐锡茂任合作社经理。他欣然答应,为此辞去了账房管事的工作。亲戚朋友纷纷劝阻道:“好好的账房先生不当,去当合作社经理,收入少不说,还有生命危险,这是何必呢?”唐锡茂总是这样说:“共产党是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只要是共产党的事,我都愿意去干。”合作社经营食品和日用百货等商品,价格合理,为当地军民生活提供了物资保障,唐锡茂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色掌柜”。
唐锡茂尽心竭力支持苏维埃政府和革命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利用自己人脉广、渠道多的便利条件,四处开辟生意往来,深入白区采购物资,使商品源源不断运进来。他组织动员其他商人捐钱捐物,帮助困难群众,优待红军家属。一次,唐锡茂从广东购进了一批食盐,正准备搬运到合作社。几个商人找到唐锡茂,坦言愿多支付三成价钱收购,还许诺给他一成的好处,唐锡茂当即严词拒绝。他知道,如果这批食盐落到奸商手里,他们就会坐地起价,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1933年6月,国民党粤军大举进攻安远苏区,唐锡茂奉命带领消费合作社员工携带大量商品和钱物,随苏维埃政府撤离县城,往沙含方向转移。时间紧急,唐锡茂没有告诉家人,就匆忙随队上路了。老母亲闻讯,忙喊来孙子去追赶父亲见上一面。在上濂,唐锡茂父子相见,二人紧紧地抱在一起。他安慰儿子不要害怕,自己很快就会回来,同时嘱咐儿子,要和母亲照顾好祖母。临别前,唐锡茂从身上掏出自己仅有的两个银毫,叫儿子转交给祖母。随行社员从包里掏出几块银元递给孩子,唐锡茂断然拒绝。他严肃地对社员说:“这是公家的钱,分文也不可私用。”儿子紧紧攥着两个银毫,望着父亲单薄消瘦的身影,眼里含着泪花。在场同志目睹此情此景,感动不已。
唐锡茂随队转移后,坚持参加游击战争。他经营的消费合作社,为保障武装斗争的开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35年,唐锡茂在信丰作战时壮烈牺牲,年仅30岁。他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颂,其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崇高品格在岁月长河里永远闪亮。
清廉中国丨一双草鞋的“长征”
(9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黄甚之 欧阳霖葳
审核:钟 宏
欢迎转发+在看+点赞
让更多人看到我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