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脑就累
没躺倒就睡
要干活就废
再怎么努力鞭策自己
但就是动不起来
这可能不是你变懒了
也不是思想觉悟还不够
而是能量条早已触底
“隐性疲劳”正在悄然堆积
首先要晓得,“疲劳”与“疲劳感”是两个概念。
人体的运转就好比电池,24 小时都处在“充能”和“耗能”的动态平衡中。
疲劳就相当于用掉的电量,用得越多,就越疲劳。
疲劳感则是提醒你电量多少的表盘,电量越多,疲劳感越弱;电量越少,疲劳感越强。
但现在很多人面临这样的情况:虽然身体非常疲劳,但却没有太多疲劳感。
疲劳感与疼痛感类似,并不总是准确无误的,反而常常会出错。
一个人反复暴露在某种疼痛刺激下时,他们的神经系统会逐渐适应这种刺激,以至于对疼痛的感知力变得不敏感。
类似的,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高消耗、低补充”,电量从未满格,就会忘记了“不疲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以为自己加个班耗掉的是 5 格电,实际上电量快消耗殆尽,电池都要坏了。
即使疲劳已经达到快累倒的程度,也仍旧没什么感觉。
而平时摄入咖啡因、尼古丁和高糖高脂,还会导致多巴胺快速分泌,暂时提高大脑的兴奋度,拦截大脑对疲劳信号的加工和传达。
殊不知,这种短暂的兴奋让大脑对疲劳变得迟钝,甚至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以为是满电满血,把身体置于“低能量、高运转”的极限状态下。
当身体处于隐性疲劳状态时,它同样会发出预警信号。
因此,了解并识别“隐性疲劳”的预警信号,我们才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身体陷入崩溃的边缘。
经常脑雾,难以专注
当我们感到大脑反应迟缓、思考卡顿、记忆掉线、注意脱轨,仿佛大脑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中,这时我们其实可能已经陷入了“脑雾”状态。
脑雾和隐性疲劳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可能互为表现,即脑雾可能是隐性疲劳的一种外在体现;同时,它们也可能互为诱因,即隐性疲劳的状态可能加剧脑雾的症状。
烦躁不安,容易厌烦
当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心烦意乱、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为小事而生气或不安。
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使人难以保持平静和专注。
同时,“容易厌烦”也是隐性疲劳的一个常见症状。
由于大脑功能受到疲劳的影响,人们可能会变得容易对事物失去耐心和兴趣,即使是平时喜欢的事情也可能变得无趣和令人厌烦。
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疲劳感,形成恶性循环。
中途入睡,半夜起床
当你发现自己在进行一些日常活动时,如看电视、坐地铁等,会不自觉地入睡,甚至在醒来后发现已经多坐了一站或多看了几集节目,这很可能表示你的身体已经过度疲劳。
这种“中途入睡”的现象,在脑科学中得到了证实,是大脑在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强制休息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
与其说是睡着了,不如说是累晕过去了……
这种现象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它可能意味着你的睡眠质量也在下降,而睡眠质量的下降又会进一步加剧疲劳,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疲劳到极致往往睡不好。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在半夜醒来,并且不是因为需要上厕所或其他生理原因,那么这也可能是隐性疲劳的一个信号。
这种情况通常与睡眠障碍有关,可能是由自主神经积累的疲劳导致的睡眠周期紊乱。
口臭体臭,疱疹长痘
当身体陷入隐性疲劳状态时,代谢水平可能会显著降低,这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比如唾液分泌量降低,口腔内的细菌在口腔内迅速繁殖,进而分解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从而引发口臭。
此外,代谢水平的降低还导致营养物质的代谢不完全。
这些未被完全代谢的营养物质在体内积累,形成包括乳酸、尿素、氨等在内的具有臭味的代谢废物。
这些废物可能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与皮肤上的细菌相互作用,产生体臭。
随着身体状态持续下滑,免疫也将显著降低,炎症就会活跃起来。这常常伴随着痘痘、粉刺等皮肤问题的出现。
体内寄生的疱疹病毒也可能会因此变得活跃,从而在口唇、腋下等部位形成水疱。
要打破“隐性疲劳”的束缚,我们需要找到方法,在高强度的“耗能”下实现高效地“充能”,或者通过降低“耗能”以确保“充能”能够及时跟上。
睡眠是最好的充能方式
众所周知,优质睡眠是恢复元气的黄金法则,甚至有科学家坚信,它是疲劳恢复的不二法门。
确保拥有优质的睡眠,能够快速帮我们恢复身体状态以及精神状态,无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降低耗能:适当偷偷懒
在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后,身体和大脑的能量利用会变得低效。
因此,采取一些适当放松的方法,比如在高度集中注意力后“摸鱼”,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偷懒”,保持工作和生活的松弛感,则能减缓疲劳累积的速度。
这种“摸鱼”和“偷懒”并不是指逃避工作或责任,而是给身体和大脑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让它们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活力。
注意哈,这里说的“摸鱼”,不是抽空打游戏、刷视频!这些只会让你的疲惫累积,雪上加霜。
真正有效的“摸鱼”,是做一些低信息输入、低精力消耗的事情。
比如站起来走走、到外面看看风景、撸撸猫、聊聊天之类的。
从这个角度想一想,合理“摸鱼”和“偷懒”何尝不是一种对健康生活的投入和自律,是为了下一波奋斗而努力!
本文来源 |广东疾控、华西医生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