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公粮的岁月,当时的情景你还记得吗,一组七八十年代农民交公粮的照片让我们一起回忆,每张都有一段辛酸苦涩的难忘故事!
提起交公粮,农村年龄长者们,一定会记忆犹新,对于年轻人来说,它早已成为历史。从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都应该记得“交公粮”,让人刻骨铭心。六七十年代是生产队集体交公粮,80年代单干以后,各个农户“交公粮”就是一种缴纳农业税的方式。秋天收回来的粮食,要按照要求把收回来的粮食,按照要求将粮食上交到当地粮站。方寸照片.记忆永恒;叙不完的辛酸,写不完的故事!永恒的记忆,不堪回首的往事;现在的年轻人没见过,也不懂得“交公粮”为何物!
我70后,也交过,大早起的就拉着驾车子就去排队,拿一个棒子窝窝头,很苦的。想想交公粮时一家老少齐上阵,那场景真是太壮观了,提前排成几排专等司磅员、质检员、会计等人开磅,那个辛酸场面太为难人了,有的老的老,小的了,最小的四、五岁,可怜哪,玩着玩着就睡觉了,大人又要排队,又要照顾小孩,唉,往事不堪回首。小时候看见的父母辈们自己不够吃!得先把公粮交了,这才几年啊不用交公粮了!!
为了交公粮,起早排队,但大多数人家都是自带干粮(红薯面饼子)用笼布包了带上,还有几骨都大蒜,渴了的话,粮所大院附近有卖茶的,二分钱一碗,也有卖时令瓜果的,只是大多数人只喝二分一碗的茶水。尽管很苦,只要能快点验收合格,不再在粮所过夜,能顺利交上去,就算烧高香了!尽管最后手里落张白条,推拉着空车回,那就别提心里多高兴了。好像打了胜仗一样!唉:那堪回首哟!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呀!
对于70后,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想起来这些事就泪眼模糊,就想起一辈子受苦受累,老实巴交的父亲。父亲单薄的身体,扛着跟自己身形差不多大,装满稻谷的稻萝,小心翼翼的走在爬向粮堆的跳板。这样的画面,想一次哭一次!
有一次我担着晾晒干净的小麦去缴公粮。粮店院里院外人山人海,根本无法前进一步。听说有的已来三天了还没进大门。无奈,我们商量几个人,把粮食担到粮店后面翻围墙进去。当走到验粮处一看,地下撒落的小麦约有半指那么厚,踩在上面如同踩沙滩一般。通过验麦、过秤、入库三道手续,我都扔了一包烟,所以三关顺利通过。每人给张白条回家了。
那时候的父母,一年到头没有一天是闲着的,两季农忙没日没夜,一旦农闲,村里乡里就要安排义务挖河挑河!可父母仍然觉得幸福光荣,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那时农民种粮食,首先是要交公粮的,很多人自己种粮却有吃不饱的现象,没有经历过那个年月的人很难理解那干一天几分钱的日子。自己饿着肚子,挑着公粮去交的,辛苦不说,收粮人还态度不好,高高在上!那时候交公粮那叫苦,一大早就起来赶往乡粮站,排队验等,一整天是常事。那时候验收粮食的基本都是大爷,亲朋好友的粮食有个差不多就过了,其他人的如果没点好处再合格的粮食也说不合格,一等两三天的也不是没有。一根很长的内空铁钎,从麻袋外面捅进去、谷就带出来了,如果不合格,不论你多远都要拖回去又晒又风车的,不堪回首的记忆。那时交公粮真受罪,一眼望不头累死累活只有一张白条扣完各项提留不余什么钱。
当年交公粮时情景,有一年曾在粮车上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和父亲在集市上吃早饭后回家,又买两斤油条给母亲捎回去,一晃多年过去了,只剩下回忆了。
交公粮,北方很少使用风车,一般是扬场靠风力将晒干的粮食中的杂物分离出去,距离扬场的人最近落下的粮食都是饱满足实的,较远的质量差点,最远的一般叫篦子了,队里一般要求将最近的粮食收起来单独作为公粮,验收的时候检验员一打眼就直接过的,那时候的人的爱国心良心和奉献精神真是再也见不到了。
我家当年交了公粮家里就剩不了什么粮食,每年到7月份就断粮了,我爸都要出去跟地多的亲戚借稻谷养活一家人。好粮交公粮,差粮分口粮每年平均一人分三百七八十斤,不足部分糠菜代替。困难的岁月。
一眨眼四十年过去了。在那个年代,拉着架车交公粮的情境,把晒干,扬净的交上去,那时生活困难,天不明就带上两个窝头,排队去了,到现在记忆犹新。从2006年开始,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农民“交公粮”永恒的记忆,不堪回首的往事;现在的年轻人没见过,也不懂得“交公粮”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