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头巷尾,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身边藏着多少伪装大师。
它们经常在最显眼的地方隐匿身形,企图跟周围景致融为一体,沉默中尽显稳重气质。
第一次在现场看到它们,首先要放下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才能找到正确观测角度。
当你抚摸着金属质感的树皮,又在二十米高的绿色尖端发现几根天线,就会明白面前那棵东西根本不是植物那么简单,它已然超越了碳基生物范畴。
似乎变形金刚早在地球设好埋伏,连前哨通讯站都建成了。
“过去我经常盯着家附近一棵笔直的大树发呆,每到秋天,别的树都秃了,就它一个还郁郁葱葱的。”
“那时常常感慨它的坚韧,跟妈妈分享感悟到的心得,一棵树都能不畏严寒,还长得这么挺拔。”
“今年修路,其他树都被砍了,只剩它一个在路边立着,我才知道真相。”
如果说非要找到一个完美兼顾现实与幻想的产品,那应该就是信号基站。
设计者们显然抛弃了直来直去的心思,在功能性之外探索更多仿生学想象,他们用手艺人的职业素养钻研cosplay方面的心得,已经基本掌握量产幻影坦克的技术要领。
从传统智慧上讲,这应该就叫灯下黑。
基站是生活中最亲民的变装皇后,这是通讯行业里的公开秘密,据说一部分变装是为了美感,另一部分单纯就是为了隐藏。
常有人表示曾在路边见过这种奇观,路口高耸匀称的巨树直入云端,敲一下跟敲防盗门似的,一时间以为自己见到了传说中的铁树开花。
直到那次惊鸿一瞥,人们不得不对着树根处的螺丝与线缆陷入思考。这树挺会心疼人,怎么还长出梯子了。
“大学时老师带着我们在户外认植物,解答每棵树的科属和品种,一会看松树一会看银杏,途中有人发现了一棵大家伙,还以为是啥珍稀物种,远处看大概有一两百米高。”
“同学忙问老师这是什么,老师一翻白眼说这是中国移动的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这一棵风应该摧不动。
“后来我在家也发现了,就藏在一片小区绿化中。”
“物业园林师傅给它洒水打虫松土打吊瓶,伪装工作一点不含糊。就是它自己有点太过天赋异禀。”
在行内人的介绍中,只要手机有信号,那么你可能就和这些拟态专家距离不远,虽然看起来是树,但此时它已经点满了七十二变的天赋。
有人说自己在上坟路上见过它,有人在寺庙里摸过它,也有人在植物园参观它,基本没有它到不了的地方。
“景区里见过一棵树挂满许愿红绳,经我观察那肯定是个基站,四季都没秃过。另外坊间传言圆明园最高的那棵树也是基站。”
还分为多种树型,有需要的话变个巨型仙人掌也不是不行。
难免一直有人认为这就像是特工电影的写实化表达,你很难判断下一次它会以哪种形象出现。
树木只不过是无数变化当中的一种,最多算是经典皮肤,等看到带着散热风扇的假山石头,人大概也就懂了《国产凌凌漆》里的浪漫情怀。
泰山上的基站更具灵性
对于一个功成名就的特工来说,选择任何方式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保证不负众望。
身边的树也许不是树,石头也不一定是石头,而当你觉得楼顶那个东西肯定是热水器的时候,其实它是个天线加基站的组合体。
也许正是参透了生活的哲理,它们才发展出足够多的走向,甚至可以从中品读出一些奉献精神,每次成功伪装都是为了让交流更加顺畅。
高手不拘小节,只有变化本身永恒不变,关键要讲究一个意随心走。
若是有缘,没准你还能见到风扇不会转的空调。
有位网友透露,自家小区楼顶有几个灯压根没亮过,但也从来没人去修。
从此他懂了什么叫兵不厌诈,与其说是伪装,不如说是某种极致诚恳。
就是为了这盘醋,才包的这顿饺子。
一旦进入了这种语境,就将解锁藏在视野之内的更多玄妙。
包括且不限于路灯、烟囱、排水管、水塔、灯塔,或者说凡是存在的东西,估计就没有它变不成的。
要知道哪怕是个井盖,也能在特定区域顺利上岗。
因此有人坚信已经帮各大网站找到最有效验证身份的方式,比如请在下列图片中找出基站和天线:
正确答案为全部都是。
很难说基站有多少种形态尚未被发现,但可以肯定会比想象中更多。
“我们小区的基站兼具广播功能,外观就是草坪里那种喇叭,以前还有个伪装成告示牌的基站,被小孩当成真牌子给拔了。”
可以说这就好比将直觉拉进了逻辑的背面,有过第一次发现的经历就很难再克制自己,不少人都是把找基站当成解谜游戏玩的。
毕竟从多样性上来看,没准再过几年它们就能进化成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