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就该归家长,孩子无权处置?真相是···

民生   2025-02-10 09:44   安徽  


新年的喜庆氛围尚未散去,孩子们手中多了一笔可观的压岁钱,这本是充满祝福与欢乐的馈赠,却在一些家庭中引发了亲子间的争执。家长与孩子对于压岁钱的归属和支配权各执一词。



在许多家庭中,家长认为:压岁钱应当由自己保管,用于孩子的学费、生活开销等必要支出。


一位家长表示:“孩子还小,不懂理财,把压岁钱放在他们手里,很容易乱花,还不如我帮他们存着,以后上学、报兴趣班都能用得上。”


这种想法在家长群体中颇具代表性,他们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对家庭财务的统筹考虑,主张对压岁钱的控制权。


然而,孩子们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们觉得:压岁钱是长辈给自己的新年礼物,理应自己决定如何使用。“这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给我的钱,我想用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什么要交给爸爸妈妈呢?”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对压岁钱的支配权也有了更多的期待。那么,压岁钱,究竟该归谁来管理支配?


记者查询了几个现实法律案例,法院的判决会告诉我们答案。


1

父母挪用孩子压岁钱用于家庭开支,可以么?


13岁的小明每年春节都会收到亲戚给的压岁钱,总额约10000元。小明的父母将这笔钱用于家庭日常开销,未告知小明。


法院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认为,父母作为监护人,有权管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但应为了子女的利益。若父母将压岁钱用于家庭日常开销,而非子女的特定需求,可能构成对子女财产权的侵害。最终,法院判决父母应将压岁钱归还小明,并建议设立专门账户管理。


2

给了压岁钱,能要求归还么?


12岁的小婷在春节期间收到了叔叔给她的2000元压岁钱,但叔叔事后反悔,要求小婷归还。那小婷是否要归还呢?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赠与合同一旦成立,赠与人不得随意撤销。除非赠与合同附有条件,且条件未成就,否则赠与人无权要求返还。法院判决小婷的叔叔无权要求返还压岁钱,赠与行为有效。


3

替未成年子女管理压岁钱的父母离婚了,压岁钱该归谁?


陈女士与王先生婚后育有两个女儿,每年过年,家中长辈都会给孩子几百上千的压岁钱,这些钱一直由陈女士保管。2024年底,孩子的压岁钱共计5万余元。2025年1月,夫妻俩感情不和起诉离婚,要求平分两女儿的压岁钱。


法院审理认为,压岁钱是长辈对晚辈的财产性赠与,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该存款应该归未成年人本人所有,夫妻俩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无权随意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从法律角度来看,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属于赠与行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一旦长辈将压岁钱给到孩子,这笔钱的所有权就归孩子所有。


这意味着,孩子是压岁钱的合法拥有者,他们对这笔财产享有相应的权利。


对于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他们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接收压岁钱。同时,他们也可以独立购买一些与年龄、智力相适应的物品,如文具、零食等。但如果要进行大额消费,如购买昂贵的电子产品、进行高额游戏充值等,则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通常是父母)的同意或追认。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包括接收压岁钱和支配这笔钱。


此外,监护人(父母)在保管孩子压岁钱时,不能随意处置。根据《民法典》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也就是说,母不能将孩子的压岁钱用于自己的消费,或者未经孩子同意随意挪用。


法律人士建议


父母可以为子女设立专门账户,用于存放和管理压岁钱,确保资金用于子女的利益。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合理规划压岁钱的使用,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和责任感;孩子也应理解家长的苦心,在合理范围内行使自己对压岁钱的支配权。通过沟通与协商,让压岁钱真正成为传递亲情与祝福、助力孩子成长的美好载体。


 

资料来源:大江晚报 记者 顾娅



注意!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工程已启动!镜湖将有大变化!

2025年首拍!芜湖2422号宗地成功出让!

点亮小花让我知道你在看
持续关注


皖江明珠
皖江明珠,一览芜湖!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