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见证着千年古城保定的历史变迁;悠悠易水,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匠人们的执着与坚守。从战国时期燕人铸剑,到唐宋定窑白瓷,再到紫禁城里曲阳工匠的石雕艺术,一代代工匠,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如今的保定工匠不仅传承传统技艺,更在各自领域不断追求卓越,正成为我市企业的技术支撑与产业工人队伍的精神引领。
为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我市深入实施“保定工匠”技能人才建设工程,深化工匠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新时代保定工匠培育体系,全方位发挥保定工匠学院作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建设以“保定工匠”为引领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
一批批技艺精湛、敬业奉献的“保定工匠”脱颖而出,他们中有扎根生产一线、默默奉献的普通工人,也有勇于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能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为保定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赶上了好时代。”保定工匠、曲阳县雕塑研究所副所长马腾原说,过去的曲阳石雕一直是口传心授传承模式,随着时代发展,曲阳雕塑产业走上文化创新之路,更多雕塑从业人员从模仿生产向全新创意转型。福州马尾公园大型花岗岩群雕、中国文学馆大型石雕壁画、奥林匹克公园电话亭装饰浮雕等项目中,都融入了马腾原的创意。“创新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马腾原常常和志同道合的同学、同事聚在一起聊雕刻,研究艺术创作。“我们都不甘心走重复模仿的老路子,常常一起外出学习、培训、考察、讨论、构思,要做自己的东西,创自己的牌子。”马腾原说。
“这么多年,我没离开过这个车间,只有在这儿,才能触摸到行业顶尖技术。”保定工匠、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影像材料事业部特级技师王志刚,已经在涂布生产线上工作近40年。他凭着刻苦钻研,完成一次又一次技术革新,朝着行业技术尖端不停迈进。2007年就拿到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的他,已达到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他没有选择更安逸的工作岗位,而是成立工作室,带领更多年轻人实现价值。多年来,凭着对涂层系统设备技术的钻研,他系统总结、归纳涂布生产线检修操作法、专业技术论文等80余项技术革新。他将计量泵的柱塞直径由28毫米改进为20毫米,节省设备购置费用近70万元。他以陶瓷球代替计量泵上依赖进口的钢球,将耗材成本由78美元降至人民币4元……
匠心筑梦,技能报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定工匠精神正薪火相传。
截至目前,我市全链条高标准完成两届406名“保定工匠”和1600名县级工匠命名工作,培树两名大国工匠培育对象,4名河北大工匠和4名河北工匠。开展市级大赛260余项,各级大赛2000余项,覆盖职工36万人。保定工匠学院入选全国总工会100家重点支持工匠学院,在全市建立首批育匠单位23家,与4家高校签约合作院校;开设保定工匠公益培训课堂23期,56万余人次进行观看;认定首批“工匠之师”105名;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66期,培训涉及电商、数字工匠、家政服务员、机器人操作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27个工种,参训人员达到25.3万余人。
保定工匠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他们用勤劳和智慧谱写着新时代劳动者之歌。他们传承匠心、精益求精,他们创新驱动、勇攀高峰,他们技能报国、成就梦想……而保定工匠培育、评价、激励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必将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定篇章中,扛起更重责任,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保定日报
编辑:李欣昊
校对:杜 微
复审:崔金龙
终审:刘新杰
总监:段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