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路边摊上摆满了红彤彤的山楂,酸甜可口的味道勾起了无数人的食欲,山楂口感酸甜,是常见的药食同源之物,但食用时需注意适量,不可多食。
据《本草纲目》记载:“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说明山楂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适量食用有一定益处。然而,朱丹溪曾说:“山楂能克化饮食,若胃中无食积,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明确指出无食积时多服山楂会损伤脾胃。《本草撮要》也提到:“凡用人参不宜者,服山楂即解。”体现了山楂与人参等补气药相忌,多服山楂会耗气,影响人参等补气药的药效 。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山楂含有大量有机酸,过量食用会促使胃酸大量分泌,导致肠胃不适,如胃痛、胃胀、反酸等症状,尤其对于肠胃功能较弱、患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人群,危害更为明显。其酸性成分还会对牙齿造成侵蚀,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导致牙齿敏感、龋齿等问题,影响口腔健康。
此外,山楂中果胶和单宁酸含量高,接触胃酸后容易凝结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与食物残渣等胶着在一起形成胃结石,结石可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壁坏死和穿孔。
在此,陇川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向全县各族人民群众发出以下关于山楂的食用建议:
(一)适量食用。将山楂作为偶尔品尝的美食,控制食用量,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例如,食用山楂制品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的推荐量食用;健康人群每次食用新鲜山楂不要超过100克,每周食用次数最好控制在2-3次。特别要注意的是,空腹时千万不要吃山楂,最好在饭后半小时食用。
(二)合理搭配。食用山楂时,可搭配一些碱性食物,如面食、蔬菜等,以中和胃酸,减少对肠胃的刺激。比如,吃几颗山楂后,食用一些苏打饼干或喝几口热粥。此外,山楂不宜与牛奶同食。山楂中的果酸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形成蛋白质沉淀,这些沉淀不仅使牛奶的营养流失,还加重了胃肠的负担,食用后可能会导致腹胀,胃痛,便秘等不适症状。
(三)特殊人群谨慎食用。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肠胃疾病、牙齿疾病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山楂的食用量,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
健康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从适量食用山楂做起,以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