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冒充社区书记添加了居民微信。 宋洁 摄
保定晚报讯(记者霍若雯 通讯员陈婷)“诈骗分子往往利用人们的信任和焦虑心理,伪装成各种身份进行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12月17日,莲池区锦绣社区党委书记宋洁召集辖区楼院长,开展了一次“防范于心 反诈于行·守护好钱袋子”楼长会。而这次的楼长会,源于宋洁最近的一次亲身经历。
12月13日,居民王先生打来社区电话联系宋洁,询问她的微信昵称是什么。宋洁好奇,便追问王先生事情缘由。“王先生告诉我,有人以‘锦绣社区宋洁’的名义加上了他的微信,并准确说出了他的姓名以及正在办理的贷款案件等相关事宜,使王先生误以为那个人真的是我。”宋洁说,后来这个骗子开始以各种理由要求王先生提供个人信息,这一举动引起了他的怀疑。王先生意识到这可能是诈骗行为,于是打电话向社区确认。
在王先生与骗子的聊天过程中,骗子曾向他提供过一个外地电话号码,宋洁拨打了过去。“电话接通后,对方态度强硬,还在威逼利诱索要王先生的个人信息,我警告对方不要再对居民进行骚扰,同时向辖区派出所反映了这一情况。”宋洁表示,临近年末,社区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党群力量,联合派出所、共建单位、高校等广泛向居民宣传反诈知识,提醒居民们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以及家庭信息、银行账号等敏感信息,不断提高居民的防骗意识和能力,积极营造全民防诈、反诈的浓厚氛围。
记者上网查询了解到,近年来诈骗分子冒充公职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索要居民个人信息的新闻并不鲜见。晚报为此提醒市民朋友,接到此类电话或信息时,务必保持冷静和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说辞。对于陌生人的身份,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如拨打相关部门公开电话、前往办公地点等。无论对方如何催促或威胁,都不要轻易转账或提供银行账户信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软件,避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如果怀疑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一定要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以便后续报警或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