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海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 打造种业创新“强磁场”

文摘   2024-12-04 18:39   江苏  

泰州市海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江苏省第一家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传承泰州市红旗良种场60多年的育种传统,立足水禽、水稻种业发展良好基础,以成果高效转化应用为导向,以种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为目标,建立务实高效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攻关机制,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协作、投资多元、成果分享”科技兴园新路径。近年来,园区自主培育水稻新品种65个,选育4个黑羽番鸭新品系,3个白鹅新品系,水禽冷冻精液保存技术、PGC保种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打造种业发展新引擎

泰州市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海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举全市之力打造海陵种业发展高地,推动全市种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政策扶持。出台《泰州市种业发展扶持政策》,对种业研发攻关、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种子种苗生产能力提升等方面实施财政资金奖补扶持,2022年实施12个项目奖补资金332.4万元,2023年实施13个项目奖补资金390万元。制定《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配套1000万资金,专项支持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等,为种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二)优先保障用地。将产业园建设重点项目纳入市重点推进项目并匹配土地资源,探索“点状供应农业设施用地和建设用地”,实行按需“随用随供”,落实科研试验用地、农业生产设施、附属设施用地。批准建设以来,新增配套建设用地1317.7亩,新增设施农用地72.5亩,有效保障了农产品精深加工区、种业交易城、良种仓储烘干加工、优质稻米精深加工等一批重点延链补链项目的落地实施。

(三)创新投资渠道。营造良好创业就业氛围和营商环境,建立“财政撬动、企业投入、院所跟进、基金追加”的多元投资渠道。产业园平台公司泰州市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创新成立2支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3亿元,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建设等领域项目。探索“轻资产”的孵化成长体系,针对育种专家有品种无资金、初创企业有技术无平台的现状,采取“孵化器+产业基金”模式推动双创孵化,全要素配套种业实验室、制种基地等科研设施,吸引中国海洋大学、智爱时刻等7个科技型种业产业链项目入驻产业园,各类主体仅科技研发投入就超过1.5亿元。

二、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所协作”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为种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硬核”支撑。

(一)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新建5.6万平方米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8000平方米创新创业孵化器以及1.3万平方米的种业交易城,打造集“技术咨询、种业研发、展示示范、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种业交易”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水禽技术体系专家科创工作室、稻麦良种繁育专家科创工作室,牵头整合泰州市农产品检测中心资源,引进中德食用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等单位入驻,建立公共科技试验平台。创新组建全国首家地级市为农服务专业团体—泰州市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为产业园内的种业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提供从耕种管收、农资供应、资金、技术、管理等全程社会化服务,提供设备、技术、管理、认证、市场推广等一体化服务,满足种业产业一站式、全链条服务需求。

(二)共建共享研发平台。产业园及园内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等院所合作,共建全国绿色基地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业技术开发中心、江苏省水禽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0个,重点打造品种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集群。其中建成的国家首批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国家水禽基因库,抢救性搜集保存水禽品种36个,占世界水禽品种数量的45%,活体保存水禽群体规模3.3万只,成为全国保存水禽活体资源最多、群体规模最大的基因库,担当起水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主力军”和“国家队”。

三、协同攻关关键技术,破解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聚焦水禽、水稻保种、育种关键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自主培育出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的突破性品种。

(一)开展协同攻关。以市场为引领,开展订单式研发模式,即“企业精准出题、政府搭台解题”,聚焦重点种源、保种技术、分子育种、遗传改良等领域,梳理出18项卡脖子技术清单,由产业园管委会牵头,联合科技、农业部门,开展“科企联姻”,实行“揭榜挂帅”,精准匹配院所资源,与企业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以市场为纽带、科研院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园区为平台的商业化育种模式。实施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3项、省科技支撑农业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突破水稻品种香味改良技术、水禽原生殖细胞(PGCs)保种技术、优质白鹅新品系培育、优质肉鸭配套系培育育种关键技术7项,共计取得47项发明专利,制定22项技术规程。水禽冷冻精液保存、世界上首个水禽PGCs消化、培养与传代细胞系技术标准、水禽生物遗传信息保存等3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科研成果丰硕。依托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保护和开发地方特色种质资源,选育番鸭新品系4个,白鹅新品系3个。建成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优质水稻种质资源圃500亩,收集、保存稻麦等种质资源4172份,已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品种65个,其中独占许可的水稻新品种南粳5055是全国常规水稻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建设期内选育成功的水稻新品种“泰香粳1402”目前推广面积达100万亩,2023年在扬州适种地区亩单产828.3公斤,刷新水稻高产纪录,高于超级稻单产780公斤的产量要求。

四、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做强种业“保育繁推”产业链

树立“品种变产品”的观念,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模式,强化新品种的规模化市场推广,开拓新型农业应用场景,将科研成果写在联农带农惠农的广阔大地上。

(一)打造产业链条。积极推动“保、育、繁、推”链式发展,从育种、生产、加工、品牌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全方位持续发力,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全面推广建设“种粮一体化”稻米全产业链,推动优质稻米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设稳定的规模化、订单式优质稻米良种繁育基地31.4万亩,优质水稻新品种累计实现国内繁育推广632.4万亩,国外繁育1525.7万亩,其中以泰香粳1402为代表的“泰稻”主导品种基地建设不断壮大,市场开发逐年突破,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创新“品种+代理+服务”推广模式,建立水禽优质扩繁场15个,年推广优质水禽730万羽,成立华东水禽(蛋鸭)产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加强水禽产品生产端与加工端有效对接。通过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充分利用梅香食品、红旗种业等加工企业的产业链优势和品牌优势,大规模开展新品种市场化推广,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瀚源、和园堂、润乡、新世纪米业等企业运用园内自主研发的新品种,不断提升禽蛋和大米产品质量,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其产品获准进入京东、盒马鲜生等大型商超,产销量逐年增加,实现由“品种-产品-品牌”的价值提升和蜕变。

(二)建强创新平台。坚持“科技融入产业,创新引领发展”,先后引进10名科技领军人才、45名博士,27名硕士,同时发挥产业园内市农科院、江苏牧院、南京农大泰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引入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院校,采取“院校+公司+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建成离岸科创中心,产业园借助人才及科技创新平台力量,将科技服务的触角向泰州市全域延伸,将创新科技成果在更广范围内推广转化。建设水产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研究院,引进中国海洋大学田相利教授团队,围绕蟹、虾、淡水大黄鱼等特色渔业,开展养殖、加工新技术新装备研发,不断激发产业园科技创新活力。

(三)强化数字赋能。针对水禽、水稻种业发展“育、繁、推、服、管”环节,建成“一中心”、“一库”、“一张图”,即种业产业大数据中心、种业资源标准化数据库、种业产业园智慧管理平台一张图,初步实现智慧育种、智慧种养、智慧服务,构建水禽、水稻种业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平台建设获江苏省互联网协会批准发布的《数字农业园区应用场景与数据采集处理规范》团体标准,同时入选2023年智慧江苏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项目名单。在产业园7.3万亩水稻制种基地全程推广新技术新装备的基础上,在核心区综合应用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配备激光(卫星)平地机、自动驾驶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无人驾驶农机设备,以及自动控制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智能化设备,建设500亩无人农场,推动园区水稻制种标准化、智能化、机械化提档升级。




来源:现代农业产业园


江苏泰州现代农业示范区
江苏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官方平台,及时报道园区动态信息,聚焦园区现代农业项目,发布园区投资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