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
目 录
🔹国外资讯
1.欧洲EasyDC-FOS项目启动将开发下一代HVDC电缆
2.冰岛2030年将首次实现天基太阳能发电
3.美国能源部与商务部合作开展先进AI模型和系统的安全研究、测试和评估
4.美国科学家开发创新电化学反应器大幅降低空气碳捕获能耗
5.俄罗斯科学家研制的钛铁合金储氢可有效降低成本
🔹行业动态
1.广东电网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国家电网武汉—黄石—南昌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
3.国网安徽电力牵头的一项变电领域IEC国际标准获批立项
4.全球最高海拔风电项目全容量投产
5.国网新型电力系统东北联合创新平台在辽宁成立
6.国内首个高海拔低压交直流柔性混联智慧微电网在甘肃投运
🔹宏观政策
1.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2.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01
欧洲EasyDC-FOS项目启动将开发下一代HVDC电缆
近日,EasyDC-FOS项目在“地平线欧洲”的支持下已经启动,旨在开发新一代高压直流(HVDC)电缆。这些电缆计划在超过525kV的电压下运行,并配备基于光纤的智能监测系统。
该项目旨在提升成员国的工业能力,增强智能电网的价值链,助力欧洲在大规模电力传输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EasyDC-FOS项目的目标是展示新型HV电缆系统,采用优化的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材料,以提高能量传输能力并延长使用寿命。原型电缆将至少在400kV和90ºC的条件下运行,预计能量损失较低,并经过至少640kV的环境测试。为确保电缆的耐用性和可靠性,项目将采用先进的局部放电测量技术,利用0至1GHz范围内的被动光纤传感器实时监测电缆状态,从而开发预测老化模型,提前预防潜在故障。
此外,项目还计划开发基于光纤的振动传感器,并与分布式温度传感和分布式声学传感解决方案集成,以监测系统的温度、声学信号和振动。这些监测数据将用于开发电缆容量和故障定位算法,并整合到分布式边缘基础设施中,以增强整个监测系统的网络安全性。项目成果预计将在2027年通过参与的传输系统运营商(TSO)Energinet(丹麦)和Statnett(挪威)在各自国家的现场进行验证。EasyDC-FOS项目由西班牙传感器和监测解决方案开发商Lumiker Aplicaciones Tecnologicas协调,项目联盟包括12个工业和学术合作伙伴。该项目获得的“地平线欧洲”资金支持为550万欧元,将为实现欧盟绿色协议的可再生能源目标提供重要支持。
来源:Smart-energy
02
冰岛2030年将首次实现天基太阳能发电
日前,GB太空太阳能公司宣布与冰岛的Transition Labs合作,计划到2030年向雷克雅未克能源公司提供首批来自太空的太阳能。这一创新项目标志着太空太阳能技术商业化的重要一步,旨在建造世界上首个天基太阳能接收站,初始容量为30兆瓦,能够实现全天候可调度供电。
合作双方将共同面对一系列工程挑战,包括太阳能收集、能量传输以及地面接收技术的开发。项目的目标是不仅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还要在经济上证明太空太阳能的可行性。预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双方将拓展更多的接收站,目标是到2036年实现吉瓦级规模的太空太阳能供应。
冰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为太空太阳能技术试验和部署的理想地点。该项目不仅有望为冰岛提供一种新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可能对全球能源转型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Powerengineeringint
03
美国能源部与商务部合作开展先进AI模型和系统的安全研究、测试和评估
近期,美国能源部(DOE)与商务部(DOC)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合作开展先进AI模型和系统的安全研究、测试和评估。该合作在拜登政府首份关于AI的国家安全备忘录(NSM)后发布,备忘录指定设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的美国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US AISI)为美国政府AI安全工作的关键枢纽,并确定了DOE在帮助美国政府了解和减轻AI安全风险,以及提高AI模型和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DOE与DOC计划利用DOE的AI测试平台,评估AI模型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包括对关键基础设施、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风险等。
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04
美国科学家开发创新电化学反应器大幅降低空气碳捕获能耗
近日,美国莱斯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电化学反应器,或可显著减少直接空气捕获(即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所需的能量消耗。这一新型反应器的设计不仅更加灵活和易于扩展,而且有望成为对抗气候变化、减轻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工具。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上。
新方法侧重于使用电能而非热能来实现二氧化碳再生,具备常温下操作、不需要额外添加化学物质、避免生成不必要的副产品等优点。新型反应器能够高效地分离碳酸盐和碳酸氢盐溶液,在一个腔室内生产碱性吸收剂,在另一个腔室内生产高纯度二氧化碳。这种方法通过对电输入的优化,降低整体能耗,为实现更加环保和经济的碳捕获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该装置已在工业级含碳溶液中实现了高效的二氧化碳再生率,可以与多种化学物质配合使用,并支持在直接空气捕获过程中同时生产氢气,显著降低制造净零排放燃料或化学品的成本。专为碳捕获设计的新型反应器采用模块化的三室结构,其中心部分是一层特别设计的多孔固体电解质。该项成果标志着从大气中捕获碳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为提高碳捕获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来源:新能源网
05
俄罗斯科学家研制的钛铁合金储氢可有效降低成本
近期,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金属氢化物储氢新技术。该技术使用钛铁合金作为储氢材料,在反复吸放氢数千次后效率仅降低5%-10%,成本为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压缩储氢是目前最常用的储氢方法,高压对存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之下,金属氢化物储氢可显著降低压力、缩小设备体积,各国已普遍使用金属氢化物作为可重复使用的固定式储氢设备的储氢材料。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科研人员表示,以LaNi5为代表的镧系合金具有优良的吸放氢性能,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但其高昂成本是一大劣势,且原料主要依赖进口,使用钛铁合金替代镧镍合金,可显著降低成本。
目前,该大学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改进钛铁合金储氢材料性能,计划用更为紧凑的结构取代目前的微小粉末形状,并加入提高合金导热系数的添加剂。相关研究已被俄教育科学部列入“优先2030”资助计划。
来源:科技日报
01
广东电网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10月22日,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暨2024年中国钢结构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24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授奖名单。由大连理工大学、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输电塔-线偶联体系抗多灾分析评估理论及性能提升关键技术”项目成果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该奖项也是南方电网公司在该领域获得的首个一等奖。中国工程院周绪红院士、岳清瑞院士认为该项目成果有效提升了输电线路在极端多灾害下的安全性。
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钢结构行业的最高荣誉奖,旨在表彰相关单位对研发钢结构领域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或促进钢结构技术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风灾防控技术”团队与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攻关,历经近十年,解决了防灾减灾工程学科中从多灾概念到指导工程实践的多项难题,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广东沿海强台风区电网改造项目,解决了电网基础设施安全服役技术难题,为我国灾害多发区的输电塔-线体系运行维护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有效保障了输电塔-线体系的服役安全。
来源:南方电网
02
国家电网武汉—黄石—南昌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
11月1日,武汉—黄石—南昌双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送电。至此,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全面建成,华中电网省间电力交换能力提升470万千瓦,更好满足“十四五”时期华中地区用电增长需求。
武汉—黄石—南昌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工程起于1000千伏特高压武汉换流变电站,途经1000千伏特高压黄石变电站,止于1000千伏特高压南昌(赣江)变电站,新建双回线路451.2公里,途经湖北、江西2省、5市、12县(区),新增变电容量6000兆伏安,总投资113.58亿元。
华中区域电网此前已先后建成驻马店—南阳工程、南昌—长沙工程、南阳—荆门—长沙工程、荆门—武汉工程、驻马店—武汉工程等交流特高压工程。武汉—黄石—南昌工程的投产送电,将有力强化湖北与江西电力联网,对提高两省电力交换能力、保证高效稳定输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的全面建成使得华中电网交流网架承载能力显著增强,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西南水电、西北风光等新能源在华中地区的消纳效率,为华中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来源:人民网
03
国网安徽电力牵头的一项变电领域IEC国际标准获批立项
近日,由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的变电领域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高压套管内绝缘聚合物材料选择指南》获批立项,标志着该公司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取得突破。
套管是变压器中最关键的组部件之一,在电流传导、电气绝缘和机械支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与用传统材料陶瓷制成的套管下封套相比,由纤维增强聚合物制成的套管下封套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有助于提升套管内绝缘防爆能力。然而,目前套管内绝缘聚合物材料选择在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依托在绝缘聚合物材料研究方面积累的经验,国网安徽电力提出国际标准提案《高压套管内绝缘聚合物材料选择指南》,旨在为套管内绝缘所用聚合物材料的材料特性、测试方法和验收标准提供统一指导意见,适用于套管制造过程中的复合材料选择以及日常运维管理。该标准的制定,将推动全球高压套管技术的标准化进程,提高高压套管防爆防燃水平,提升套管产品的可靠性,保障变压器安全运行。
来源:国家电网报
04
全球最高海拔风电项目全容量投产
近日,在海拔5200米的藏东南高原,由大唐西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世界最高海拔风电项目--大唐八宿县1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投产。
大唐八宿风电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邦达镇,场址平均海拔5050米,风机机位最高海拔5200米,机舱最高海拔达5305米。项目共安装20台风机,风机轮毂中心高度110米,叶轮直径195米,叶片最大扫风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多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在满发风速下,单台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9.5千瓦时。为确保设备在高海拔、低气压条件下稳定运行,项目采用针对高海拔、高寒地区特点环境适应性设计的5兆瓦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增强外绝缘设计,提高设备在强紫外线、高雷暴频次等恶劣环境下的电气安全。
大唐八宿风电项目是目前已建成风电项目中海拔最高和超高海拔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是我国在风电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为全球超高海拔地区风电项目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样本。项目投运后,可以在水电、光伏发电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承担起发电任务,与水电、光伏形成相互补充的多能互补能源格局,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05
国网新型电力系统东北联合创新平台在辽宁成立
近日,新型电力系统东北联合创新平台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揭牌。该平台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成立的涵盖电网和发电企业的新型电力系统区域级创新平台,成员单位将建设跨系统、跨区域的人才交流机制和人才共享体系,围绕源网荷储充等新型电力系统全要素,重点开展能源电力保供、电力安全生产、清洁电能消纳等创新研究,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用、项目共推、活动共办。
新型电力系统东北联合创新平台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担任顾问单位,国网东北分部、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任理事长单位,吉林、黑龙江、蒙东电科院以及五大发电集团所属的东北区域研究院任理事单位。
新型电力系统东北联合创新平台将共享共用特色试验平台、优势专业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建立产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研究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性、前瞻性技术难题;力争形成高等级项目、成果、平台、标准,带动东北区域相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来源:国家电网报
06
国内首个高海拔低压交直流柔性混联智慧微电网在甘肃投运
日前,国内首个高海拔低压交直流柔性混联智慧微电网在甘肃兰州马坡乡哈班岔村建成投运。
该项目对哈班岔村现有8户30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台区间功率互济、停电互助、孤网运行等功能。同时,新建一条2.4公里的750伏直流线路,一套48伏户用直流供电系统,形成村级低压直流配电网,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和新型负荷实现直发直储直用。此外,该项目还应用了多种分布式电源,例如轻质光伏、薄膜光伏、垂直轴风机、阿基米德风机等技术,助力哈班岔村打造“全绿电”景区。
来源:北极星电力新闻网
01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目标,包括“十四五”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意见》提出如下举措:
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科学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开发。加快可再生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柔性直流输电、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等先进技术迭代,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电网。
协同推进工业用能绿色低碳转型。科学引导工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资源环境可承载地区有序转移,强化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行业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发展。加快交通运输和可再生能源融合互动。
建设可再生能源交通廊道。鼓励在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休息区、铁路车站、汽车客运站、机场和港口推进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稳步推进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探索推广应用新能源中重型货车。统筹新基建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加气站、加氢站建设,完善城乡充电网络体系。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推动5G基站、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与光伏、热泵、储能等融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新京报网
02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加强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管理,坚决防范并网安全事故发生。
《通知》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快速提升,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分布式智能电网等新型并网主体广泛涌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管理相关规范标准较为分散,个别新型并网主体尚未纳入统一调度,导致涉网安全管理出现部分真空,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通知》要求,各地要综合考虑系统安全需要、技术经济性及并网主体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根据新能源和新型主体并网的类型、容量规模、接入电压等级、系统运行特性等,科学界定辖区内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管理范围,把必须管住的管到位。对于已纳入涉网安全管理范围但暂不满足涉网管理要求的存量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应会同地方电力管理部门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并稳妥推进。
《通知》要求,切实提升涉网安全性能,优化涉网管理服务,推动并网主体友好并网,推进技术创新与涉网技术标准制修订。要加强涉网参数管理,规范涉网参数管理流程,强化建模及参数实测管理,落实涉网参数复测要求。要优化并网接入服务,加强接入电网安全风险评估,执行并网调度协议管理,强化并网接入过程管控。针对强化并网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容量变更管理、调控能力和信息采集能力建设、虚拟电厂运行管理、网络安全管理、通信运行管理等5方面,《通知》提出了具体要求。
《通知》强调,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应加强涉网安全监督管理,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对电网企业及其电力调度机构、并网主体开展监督检查。电力调度机构应加强并网主体涉网安全管理,对于并网主体为规避电力调度机构调控而采取破坏通信设备设施等的行为,要严肃调度纪律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考核,必要时按照规定履行电网解列程序,并将情况报告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免责声明: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哪条资讯您最关注?还有哪些行业内容是您最想了解的?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告诉我们!
"
推荐阅读
一周热点丨荷兰能源公司Alliander与西门子电网合作增强电网灵活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一周热点丨美国研发零信任架构的实时网络安全工具以保护电网;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与电力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4年)
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
点击 在看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