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分裂与社会进步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和,合久必分。这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恐怕没有人不知晓的。换言之,中国人还有不知道《三国演义》的吗?而上面这句话,正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语。
实际上,国家社稷的分分和合,自有其特定的历史规律和特定的趋势,并非一个人的好恶和意愿来实现的 。
这样说来,所谓天下大势,似乎高深莫测,贸然谈及,难免空谈阔论。倒不如说一说平民百姓家庭的分分合合,比较适合,还省得有些妄议朝政的嫌疑。
再进一步说来,百姓个人说说个人的家庭分裂,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还会不理直气壮的吗?谁会担心有人挑剔和指责呢?
传统的中国家庭,谈及分家,忌讳颇多。大户人家的分家就更涉及深远。分家导致的风波,变故,可谓花样百出,形形色色。
这里就说一说我们普通家庭的分家吧。其实,所谓分家,说成分割更为确切,就是分割财产、分割责任,分割前程。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独生子女的家庭少之又少。因此,分家,仍然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儿。而80年代以后。一孩家庭多了,当然也就不太存在分家的问题了。
乡村的分家,实在富有很多故事,有分得红红火火,和谐畅快。有分得满怀希望,轻松前行。有分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有分得哭哭闹闹,鸡飞狗跳。
在乡下,女性要参与分割,只能给丈夫吹吹枕风,给兄弟或儿子敲敲边鼓。如女儿一旦出嫁,就完全是泼出去的水,没有资格参与分割。如儿女尚小,虽然不能参与分割,但仍然依附于父母老人,也算是家庭一份子,自然会占一定的权重。
因此,分家基本上是在父母和已成年儿子们之间的分割。
为了不让我的读者们对乡村有些特别的误解,也避免导致对乡村的歧视嫌疑,只好也顺便说一下城里人的分家。
君不见,城里的分家故事,也会令人感叹!分家分得父子不睦,兄弟成仇,姐妹反目,最终闹至公堂。有的出言不逊,甚至拳脚相加,确实有伤风化!北京的一家电视台,经常播放此一类节目,据说收视率很高,动人心弦,而且还成了名牌栏目,这也算是现代大都市的一道特别风景线吧。
不必忌讳的是,我们的家庭分割的时候也有一人被分得嚎啕大哭,波涛起伏!这是为什么呢?说来话长啊。
大约分家的时候,以家庭主要成员为主。但至少需要有一个半官方的外部人来参与。另有一家族中资格老些的长辈或者德高望重者,类似于乡绅之类的本家代表。
自家的父母,尤其是参与者父亲倒显得并不重要,因为他是当事人啊,有点接受判问和评价的味道。
如此这般,单从参与分家的人员构成看来,倒显得很有些公平、公正、公道的意思。
我家分家的时候,这位半官方的人大约60岁左右,但显得有些苍老,名叫任书发。好像是村里的副村长、副书记一类的人物,有良好的声望和权威。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此人曾多次在学校的讲台上,给我们做忆苦思甜的报告,当时叫做“贫下中农进学校,上讲台”。有一次,他讲着讲着就哭了起来,这一点印象颇深。此人的小儿子和我算是同班同学,因此这些记忆,非常清晰。至于老人家讲的内容,大体好像是解放前受了很多的苦难,小孩子被买来卖去,遭受摧残,具体内容就记不清楚了。
我们家分割的时候,一个最大的关键点是我们家的一笔“饥荒”。啥叫“饥荒”?也就是外债。还不明白?就是我们家欠别人家的钱啊。也就是父母欠的外债现在要分给儿子们了。
分家的时候,我记得我的父亲不多说话,要说也是吞吞吐吐。这和他平时的风格大不一样。
现在,我猜测,好像是因为家有欠钱,作为家长的父亲,很有些不光彩似的。不过,就凭这一点,我就断定,父亲是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父亲。是一个好父亲!我尊敬我的父亲,我爱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了不起!
为什么我会这么笃定或者有点矫情呢?或许现代的人有所不知,因为那个年代,贫穷是司空见惯的。以贫穷为荣,以贫穷为蛮横的本钱,这样的人太多太多啊!
但我的父亲似乎知道,贫穷是不光彩的,是需要通过劳作加以改变的。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有些愧疚。
父亲常说,“毛主席说,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的处境。”
这就是当时我的父亲的基本价值观。
好,回来继续说,任书发老人为什么会在我们分家的时候嚎啕大哭。
我家负债共计1600元,这钱就由哥俩来分担,弟妹尚小,不承担。这数字现在来看,渺小得不值一提呀!按当时乡村邻里的规矩,二一添作五,这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也就是说,这相对比较好分的啦。
但是,在七,八十年代的偏远乡村,1600元,那可不得了啊。我记得我上大学期间,有一次大哥给我来信,里边夹有十元钱,俗称“大团结”,还有几张面值8分钱的邮票,意思是让我多写几封信,而且还不用自己花钱。高兴得我心里一直突突跳啊!
还有一件事,也可以让你知道“十元钱”的价值。
有一天,应该是年前放假了,小学生都不上学了,父亲交代我,到一家称为“姑姑”的家中,去告知一件事,啥事?“我爸说,今年欠您家的十块钱,先不还了,等过了年再还您家。我爸让我告您一声。”
“好了,知道了。为了这十块钱,还让孩子跑一趟。”我呢,就算完成了一个大任务,接着就一蹦一跳地回了家。
我们当地有一俗语叫做:年少不知愁滋味。看官,关于年少和愁的关系,是不是在我的这一蹦一跳之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好了,继续说分家。
分家进行得很顺利,因为实际上也没有多少物产可分。但说到钱了,那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算是最关键的时候了,好像谁也不想先开口。
都不开口?我是现场最小的,我来说!这有什么难的呢,没钱,就想法挣呗!
“不如我来先说。这1600块钱,我承担1000,我大哥承担600。因为我外出上大学花钱多,我现在有工作了,挣钱了,理应多承担一些。就这样,看看怎么样?”
这个时候,我就发现,大家的眼睛一亮。我大哥紧接着说,还是一人800吧。我们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再说,二弟上学期间,生活非常艰苦!
我一个本家堂叔叔,名叫任在宝,说, 咦,这个,老两(排行老二的意思,指我),没有这么分的呀。嗯,要不,老两900,老大700。这样呢,因为老两是咱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算是很有出息,可以多一点,也相对公平一些。
我父亲平时讲话能滔滔不绝,高谈阔论。也能引经据典,好像无所不知。邻里之间有争吵,多跑到我家找父亲评理。现在呢,我父亲竟然低头不语。
就在这个时候,任书发老人家突然哭出声音来,而且哭声越来越大。在场的人,一时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什么原因,引发这位老者的不高兴,不满意呀!
同时,这哭声也吸引了满屋子的人,包括在屋外边等候的人。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好像都在问,发生什么事儿啦?
我们也盯住任书发老人家。这时候,这位老者擦了一把眼泪,又端起了酒杯,一饮而尽。
他就对着我老父亲说:“老兄弟呀,我在咱村里分了这么多年家,这是从来没见过的第一份啊。这么容易分的家,还需要我们干什么呢?老兄弟啊,你真有福啊,你全家都有福啊!”说完就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这时候,我看了一眼老父亲,这才发现他也在流眼泪,他不断地端起酒杯,在大家眼前一晃,不说话,就一饮而尽........这动作的大体意思,就是,来,一起喝,我先喝为敬啊......
那时喝的白酒,是我们当地所产,名叫莱州泉,好像还不错。
老父亲最后说,就这样吧,来,再来一杯.......
这结果说明,所谓分家,家庭的分裂,并非一定要分出个人仰马翻来。分家及时,分得好,对家庭的发展大有好处。分家也能分出能量,分出机遇,分出活力,分出希望.......
有人说,为什么一定要分家呢?不能不分吗?这就是社会自然规律。违背了这样的自然规律。就不能得到发展,就不能得到延续,就不能得到进步!
首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自然的社会规律。因为家庭的一代主要成员,譬如中年后的父母,其体力和精力,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第二,为了下一代子女能够根据各自的状况努力拼搏,尽情发展。分家也有利于新一代的创造力。
第三,家庭到了一定的程度,实际上早已经分开,如我们的家庭,大哥和我早日外出工作。原来的家庭关系,尤其是父亲的家长和领导地位,其实已经名存实亡。换言之,父母已经管不了我们啦!同时,父母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能力大为减弱,实际上也需要我们这一代来承担,资助和赡养。另外,父母辛苦多年,心理和身体已经进入守态,这时候仍然期望他们继续创业发展,显然既不可能,也不人道啊。
第四,尊重现实,顺应家庭的生存和发展传承的规律,是最佳的选择。这一点,我的父亲做得好,一个偏远乡村的贫穷的农民家庭,也能做得理性,做得明智。
其实,我的父亲,曾经是一位大国企的“车间主任”,尽管实际上也就是一个班组长一类的角色,但他参加过中苏(苏联)造船公司技术培训班,这个嘛,有其集体结业照片为证,就在家里墙上挂着的放有很多照片的相框里,我们可以天天看得到。据母亲说(我母亲也曾经是国企正式职工,至到今天,还享有一星点的特别的福利待遇),我父亲聪明,能干,爱动脑子,为人仗义,一度被定为进一步出国培训的人选。不料中苏交恶(Sino-Soviet split),与此相关的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下马,相关一大批人的命运,也就随之一落千丈了。看来我父亲时运不济,只好服从天命,安心做一个家长了!
可以想见,如果我的父亲占据了那个家长的位置,不转换,不放手,那么家庭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我们又怎么会忍心让年老体衰的父亲母亲仍然承担着家庭发展的责任和负担?
我们应该接下来,替他们担当。
孟子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这个后,可不仅仅是指后代。如果说,原来的功能,不能承担,不能继承,不能延续,不能发展,这才是最大的不孝啊!
质言之,最大的不孝,是没有对长辈尽到后代传承的责任!
我们常常被告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实际上这样的比喻,也确实非常形象和准确。
而生物学意义上的成长,就是细胞不断地分裂,分裂,再分裂,细胞就会越来越多,其功能也就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级。
一个人为什么会从小到大?从婴儿到成人?从牙牙学语,到高级思维?这都是细胞分裂的功劳。
而一个生物学的人和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组织相比,几乎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特别是就其发展、成长和壮大,就其过程、轨迹和规律,就其本质、形式和方法,这样整体和宏观来看,它们都极为相似。
家有大有小,团体也有大有小。人有聪明和愚笨,也有自私和公正。但是,有一个道理,毫无异议,亘古不变,万物相通,这就是:让一个家庭,一家老小实实在在得过上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希望,越来越有尊严的日子。
这是一个家长最大的责任和权利!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这个家长,可以用其它的角色来加以置换,譬如,团体长,单位长,组织长,人类所有的首领一类。
相反,如果忽视,曲解,亵渎了这样的道理,这样的家长,单位长,团体长,组织长,所有的首领一类,终将得不到家庭,团体,单位,组织的尊敬,支持和拥戴!
写于北京石景山
任毅创新工作室
2023.10.24
修稿于2023.11.15
注:文中图片和音频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任毅 北京石景山中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
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1986年,首先报道乌头碱手术后长效止痛作用;总结出腰腧穴麻醉药物计算公式---“任毅公式”(中国肛肠病杂志);2012年,首先提出肛肠外科手术新模式,倡导微创无痛无恐惧理念(健康报)。2018年推出肛瘘“伞式切开-双重挂线”新术式(北京医学)。2006年,北京市政府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设立“任毅名医工作室”,2018年,北京石景山总工会授予“任毅创新工作室”。
擅长便秘,重度痔及直肠脱垂的手术治疗。
出版《中医肛肠外科医师执业感悟》(主编)、《肛门直肠病》(主编)、《炎性肠病中西医治疗新解》(主编)、《肛肠病诊疗新技术图解》(副主编)、《中国肛肠病学》(编委)、《实用临床医学--外科学》(副主编)6部专著,发表论文12篇。承担北京市在研课题1项。获国家专利技术1项。
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外科学会副会长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肛肠分会副会长
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项目肛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第二届学术顾问
北京疑难病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胃肠肛门病研究所便秘研究室主任
宝象医生集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