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是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居民生活,一头连着经济发展。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省不少地方夜间消费的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正从以餐饮、购物为主,向融合文旅、娱乐等多业态转变。
10月3日晚,沧州市中心城区大运河畔,汇集美食、文创、民俗等多种元素的南川老街热闹非凡。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10月31日20时,石家庄刚刚下过一场雨,天气微寒。记者来到位于新华区的正太里文旅休闲街区。这个室内街区游客络绎不绝,充满了烟火气。
街区一片空地上,搭起一个小舞台,一场川剧变脸开始表演起来。舞台下,围坐着抱着小孩的市民。随着表演者与观众频频互动,气氛变得热烈。“这里有吃的有玩的,孩子经常嚷着要到正太里玩。”孩子的妈妈李女士说。
商户付军红今年50多岁,人称“老付”。“我干夜市已经15年了,自去年进入正太里街区室内经营后,生意有了一个大提升。”老付说,现在他经营着鸡汁豆腐、牛肉罩饼、烧麦、蒸饺等十几种小吃,而在进入正太里之前,他的经营品种只有3个。
老付说,室内冬暖夏凉,不怕刮风下雨,而且卫生条件也有了大幅改善。“更关键的是,街区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吸引客流,人气旺了吃饭的自然就多了。”老付介绍,他的小吃店在节假日经常会爆满,吃饭需要排队取号,每月经营额能达到30多万元。
商户李剑譞在正太里经营时尚百货,今年10月,她刚刚开了第二家店。“楼上的店500多平方米,楼下的新店100多平方米,经营品种大致相同。”类似的货物品种,为啥要开两家店?李剑譞说,这是因为顾客对品质的要求更高了。
仔细比较发现,两家店虽然货物品种类似,但楼上的店更加大众化,楼下的店则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自去年9月来到正太里,我逐渐发现老百姓更愿意多花一些钱,买有品牌的东西。”李剑譞说,给顾客提供多种选择会让生意更红火。说话间,一个小朋友在爷爷奶奶带领下,买走了一个警察小熊公仔。“晚上出来逛逛,孩子要玩具,可不能图便宜。”孩子的爷爷笑着说。
正太里文旅休闲街区以“重逢石门 1987”为主题,真实再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石家庄的城市景象和市井百态。漫步街区,可以看到黑白电视机、泡沫冰棍箱等老物件,以及老火车站、大石桥、广安市场等老地标建筑的微缩景观,如同穿越时空长廊。
“我们通过情景再现方式还原城市记忆,怀旧主题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留念,还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和消费热情。”街区招商运营经理贾鸿强说,运营方还引进川剧变脸演出、摇滚音乐季演出、年代歌手秀等文化演出活动,以及30余种全国特色小吃,让正太里文旅休闲街区的夜间消费充满烟火气和文艺范儿。
完善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积极引进新潮业态,增加文化元素,商业与文旅更好地融合了起来。贾鸿强介绍,目前正太里文旅休闲街区运营状况良好,他们新策划的三期项目融入更多农业农村元素,将很快投入运营。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晓杰认为,夜经济从传统夜市向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转变是必然趋势。当前,融合夜游、夜娱、文创等新兴消费业态的夜间经济正逐步向专业化、产业化、品质化迈进。各地不断丰富业态,引入智能化服务设施,加强管理和服务,打造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夜间经济。
10月29日晚,记者来到位于沧州市中心城区的南川老街,这个集文化、娱乐、美食等元素于一体的文化街区,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运河古渡码头的繁华盛景。
登上南川老街的“文化标志物”南川楼,举目望去,远处灯火辉煌,街巷商铺林立,朱门黛瓦的房屋与运河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南川楼上,记者遇到了来沧州出差的张先生。张先生是天津人,热爱传统文化,利用晚上闲暇时间,特地和朋友一起来南川老街感悟运河文化。
历史上,许多名楼都以诗文闻名,如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而南川楼闻名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盐业和酿酒,盐业与沧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几百年前,这里是盐业和漕运的集结地。现在,这里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张先生说,登楼游览,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变迁。
在南川老街,不仅能够登上南川楼、朗吟楼感悟运河文化,还可以住进充满古韵的大运河民宿,体会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来到大运河民宿上善1号院,荷塘流水、清池古树,别有一番韵味。大运河民宿负责人周秋艳说,民宿开业以来,节假日和周末,经常会出现客房满员的情况,而客人大多来自京津。
沧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相关部门联合采取有力措施,组织重点商超及餐饮、娱乐、文化、体育等企业开展夜间促消费活动。青县通过电商营销、互动直播,展示当地特色产品和民俗风情。任丘市把食品安全快检车开进夜经济示范区,守护深夜食堂“舌尖上的安全”。
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推出夜秀、夜宴、夜购、夜游、夜宿五大特色产品,开启“轻旅游+微度假+休闲”新型旅游模式,做活古城夜经济。
引领夜经济消费新时尚,培育多元化的夜间消费场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我省各地正因地制宜推出丰富多样的夜间消费活动,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
来 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责 编:崔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