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写错字的火车站,70年不改正,背后却大有文章!

幽默   2024-10-05 10:02   山东  


火车站代表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历史,一般见不到哪个火车站还能写错名字的。

但唯独1952年10月投入使用的兰州站,总让人误以为是个“错别字”!


兰州火车站的“兰”字备受争议,很多人质疑这个字的正确与否,甚至心底暗暗嘲笑:

堂堂兰州火车站,竟然会把“错别字”放在这么明显的地方!


其实“兰州站”这几个字当时是请书法家张邦彦先生写的,他是甘肃天水籍的著名书法家,至今兰州站进出站口处都是他的书作,他在书法界也很有威望。


至于为什么张先生把兰州的“兰”字写成上长下短,弄了这么大个乌龙?说来也很有讲究。

解放后很多字从繁体修定为简体字,这个 “兰”字的新写法与历史写法出入很大,刚从繁体书写转入简体书写的书法家一时难以适应,便带入了往日的习惯。


历史上类似“出错”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景点都能看到。

比如康熙御笔“避暑山庄”的“避”字多一横,您去景点游览,导游肯定跟您说,这:“寓意着大清帝国的江山更稳当。”


其实,一些学过书法的朋友们可能知道,“辛”多一横,欧阳询就是这样写的!


还有一个“花港观鱼”,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同样是康熙的御笔。


很多人附会说“鱼”字应该是四点底,当时康熙认为“鱼”在沸水里,岂不死鱼吗?所以老人家将其改为三点底。

听着很神秘,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也不是康熙一时兴起的发明,而是书法上素来有之的例子。


我们再来看更多看似“错别字”的例子。

位于济南的名胜“大明湖”,有人认为“明”字是故意写错:“清代为了避大明的讳,故意将日多一横,意思是‘睁眼写错字’。”


然而这些人才是“睁眼写错字”呢!

在很早以前的古代,“眀”、“朙”的写法比现在我们习惯的“明”更为常见,所以说“清代为了避大明的讳”的,可能是历史演绎小说看多了。


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的牌匾,赫然写着“风流宛在”四个大字,它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其中“流”字少了一点,“在”字多了一点。


于是有人说:“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流’少一点,‘在’多一点,是刘总督的良苦用心,意思是少一点风流,多一点实在!”

历史小说总是听起来很玄妙,可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早就有之,何来“刘总督的良苦用心”?


还有北师大的“新乐群”楼上启 功先生写的“群”字,其实这不是什么新奇的发明,历史上早已有之,也没那么多讲头。



全国各地都有公共场所“错字”书法的情况,有些是真的写错了,但大部分背后都有一定的深意——那并不是人们天马行空的联想,而是一段活生生的中华文字变迁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惊呆视频
想不到的神秘离奇,看不完的火爆内涵,每天要你好看!!!
 最新文章